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 B.无反馈通路 C.无电源 D.无负载 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B.存在反馈通路 C.接入电源 D.接入负载 (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则说明引入的反馈 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 B.输出量增大 C.净输入量增大 D.净输入量减小 (3)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 (4)交流负反馈是指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 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 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 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 ④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 ⑤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解:(1)BB (2)D (3)C (4)C (5)A B BA B 6.2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第 6 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1 - 第 6 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 选 择 合 适 的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 ( 1) 对 于 放 大 电 路 , 所 谓 开 环 是 指 。 A. 无 信 号 源 B. 无 反 馈 通 路 C. 无 电 源 D. 无 负 载 而 所 谓 闭 环 是 指 。 A. 考 虑 信 号 源 内 阻 B. 存 在 反 馈 通 路 C. 接 入 电 源 D. 接 入 负 载 ( 2)在 输 入 量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若 引 入 反 馈 后 ,则 说 明 引 入 的 反 馈 是 负 反 馈 。 A.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B. 输 出 量 增 大 C. 净 输 入 量 增 大 D. 净 输 入 量 减 小 ( 3) 直 流 负 反 馈 是 指 。 A. 直 接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所 引 入 的 负 反 馈 B. 只 有 放 大 直 流 信 号 时 才 有 的 负 反 馈 C. 在 直 流 通 路 中 的 负 反 馈 ( 4) 交 流 负 反 馈 是 指 。 A. 阻 容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所 引 入 的 负 反 馈 B. 只 有 放 大 交 流 信 号 时 才 有 的 负 反 馈 C. 在 交 流 通 路 中 的 负 反 馈 ( 5) 为 了 实 现 下 列 目 的 , 应 引 入 A. 直 流 负 反 馈 B. 交 流 负 反 馈 ① 为 了 稳 定 静 态 工 作 点 , 应 引 入 ; ② 为 了 稳 定 放 大 倍 数 , 应 引 入 ; ③ 为 了 改 变 输 入 电 阻 和 输 出 电 阻 , 应 引 入 ; ④ 为 了 抑 制 温 漂 , 应 引 入 ; ⑤ 为 了 展 宽 频 带 , 应 引 入 。 解 :( 1) B B ( 2) D ( 3) C ( 4) C ( 5) A B B A B 6.2 选 择 合 适 答 案 填 入 空 内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A.电压B.电流C.串联 并联 (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 负反馈 (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 负反馈 (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 (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 (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 (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 解:(1)A(2)B(3)C(4)D(5)B(6) 6.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入“√”或“×”来表明判断结 果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2)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强,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就 越稳定。() (3)反馈量仅仅决定于输出量。() (4)既然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那么必然稳定输出电压。() 解:(1) (2)× (3)√ (4)× 6.4判断图P6.4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 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 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d)所示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e)所示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f)所示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第 6 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2 - A. 电 压 B. 电 流 C. 串 联 D. 并 联 ( 1) 为 了 稳 定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压 , 应 引 入 负 反 馈 ; ( 2) 为 了 稳 定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流 , 应 引 入 负 反 馈 ; ( 3) 为 了 增 大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 反 馈 ; ( 4) 为 了 减 小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入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 反 馈 ; ( 5) 为 了 增 大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 反 馈 ; ( 6) 为 了 减 小 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 应 引 入 负 反 馈 。 解 :( 1) A ( 2) B ( 3) C ( 4) D ( 5) B ( 6) A 6.3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的 正 误 , 在 括 号 内 填 入 “ √ ” 或 “ ×” 来 表 明 判 断 结 果 。 ( 1) 只 要 在 放 大 电 路 中 引 入 反 馈 , 就 一 定 能 使 其 性 能 得 到 改 善 。( ) ( 2) 放 大 电 路 的 级 数 越 多 , 引 入 的 负 反 馈 越 强 , 电 路 的 放 大 倍 数 也 就 越 稳 定 。( ) ( 3) 反 馈 量 仅 仅 决 定 于 输 出 量 。( ) ( 4) 既 然 电 流 负 反 馈 稳 定 输 出 电 流 , 那 么 必 然 稳 定 输 出 电 压 。( ) 解 :( 1) × ( 2) × ( 3) √ ( 4) × 6.4 判 断 图 P6.4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是 否 引 入 了 反 馈 , 是 直 流 反 馈 还 是 交 流 反 馈 , 是 正 反 馈 还 是 负 反 馈 。 设 图 中 所 有 电 容 对 交 流 信 号 均 可 视 为 短 路 。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正 反 馈 。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直 流 负 反 馈 图 ( d) 所 示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 e) 所 示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 f) 所 示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图(g)所示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h)所示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c) RI 图P6
第 6 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3 - 图 ( g) 所 示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 h) 所 示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P6.4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5电路如图6.5所示,要求同题64 R T K R R (e) R RD∽ R (g) 图P6.5 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第 6 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4 - 6.5 电 路 如 图 6.5 所 示 , 要 求 同 题 6.4。 图 P6.5 解 : 图 ( a)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图 ( b) 所 示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图(c)所示电路中通过R3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s、R1、R2并联引入 交流负反馈,通过C2、Rg引入交流正反馈 图(d)、(e)、(f)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g)所示电路中通过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4引入交、直 流负反馈 6.6分别判断图6.4(d)~(h)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 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 (d)电流并联负反馈 F=1/i。=1 (e)电压串联负反馈 户=U/ R R+R (f)电压串联负反馈 (g)电压串联负反馈 F=U/。=R R1+R2 (h)电压串联负反馈 户=U1/U。=R 6.7分别判断图P6.5(a)(b)(e)(f)(g)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 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 (a)电压并联负反馈 F=l/U。=-/R (b)电压并联负反馈 F=lr/U。=-1/R4 (e)电流并联负反馈 it/i R2 R1+R2 (f)电压串联负反馈 RI F=Uf/ R+RA (g)电流串联负反馈 U r, Ro R2+R4+R9 6.8估算图64(d)~(h)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 倍数 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 RL IRL R R IRI RI
第 6 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5 - 图 ( c) 所 示 电 路 中 通 过 Rs 引 入 直 流 负 反 馈 ,通 过 Rs、R1、R2 并 联 引 入 交 流 负 反 馈 , 通 过 C2、 Rg 引 入 交 流 正 反 馈 。 图 ( d)、( e)、( f)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均 引 入 了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图 ( g) 所 示 电 路 中 通 过 R3 和 R7 引 入 直 流 负 反 馈 , 通 过 R4 引 入 交 、 直 流 负 反 馈 。 6.6 分 别 判 断 图 6.4( d) ~ ( h)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哪 种 组 态 的 交 流 负 反 馈 , 并 计 算 它 们 的 反 馈 系 数 。 解 : 各 电 路 中 引 入 交 流 负 反 馈 的 组 态 及 反 馈 系 数 分 别 如 下 : ( d) 电 流 并 联 负 反 馈 1 F I f I o ( e)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1 2 1 f o R R R F U U ( f)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1 F U f U o ( g)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1 2 1 f o R R R F U U ( h)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1 3 1 f o R R R F U U 6.7 分 别 判 断 图 P6.5( a)( b)( e)( f)( g)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引 入 了 哪 种 组 态 的 交 流 负 反 馈 , 并 计 算 它 们 的 反 馈 系 数 。 解 : 各 电 路 中 引 入 交 流 负 反 馈 的 组 态 及 反 馈 系 数 分 别 如 下 : ( a)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F If Uo 1 R ( b) 电 压 并 联 负 反 馈 f o 4 F I U 1 R ( e) 电 流 并 联 负 反 馈 1 2 2 f o R R R F I I ( f) 电 压 串 联 负 反 馈 1 4 1 f o R R R F U U ( g) 电 流 串 联 负 反 馈 2 4 9 2 9 f o R R R R R F U I 6.8 估 算 图 6.4( d) ~ ( h) 所 示 各 电 路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解 : 各 电 路 在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如 下 : 1 L f 1 o L i 1 o L i o f (d) R R I R I R I R I R U U 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