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 《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 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 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 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 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 诗歌鉴赏理论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 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 艺术魅力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一、导入新课 ◼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 《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 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 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 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 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 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 艺术魅力
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 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 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 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 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 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 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 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 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 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 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 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 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 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 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 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 竹林中的浣女、溪中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 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 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 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 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 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 竹林中的浣女、溪中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 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 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 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 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 义,结合自已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 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旨。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 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 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 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 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 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 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旨。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最时,应该深入 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 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 采莶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 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 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 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