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专业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实施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形成学科 及专业优势,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协调发展,注重发挥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 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关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发展。贯彻品牌带动发展 战略,精心培养专业特色,打造我校的重点专业群。目前,学校有省级及以上特 色专业9个,市级特色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12个,4星级及以上专业18个。 (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学校确立了“专业发展要与山东省、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紧密对 接”的思路。组织开展了专业调研,有效掌握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专业、知识、 能力等)、我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适应度、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就 业的满意度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重点面向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控制本科专业总数,调整优化专业结 构,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突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预测,依据我校办学定位 和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和“十三 五”发展规划,参照山东省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本科专业进行了综合评估 将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酒店管理、朝鲜语、 日语等专业作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各重点专业制订了专业建设方案,并邀请政 府、企业和相关教育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和科学优化,同时,学校给 予重点投入和支持 青岛滨海学院优势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层次 专业特色 依托学研产一体化平台,校企联合育人,重 点培养应用型现场工程师。毕业生具有扎实 1/机械设计制造及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的专业基本功,并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 其自动化 术、自动控制技术交叉学科知识为地方工业 进行设计制造和科技开发,有较强的工程实 践能力,能解决工程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15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实施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形成学科 及专业优势,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协调发展,注重发挥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 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关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发展。贯彻品牌带动发展 战略,精心培养专业特色,打造我校的重点专业群。目前,学校有省级及以上特 色专业 9 个,市级特色专业 5 个,校级特色专业 12 个,4 星级及以上专业 18 个。 (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学校确立了“专业发展要与山东省、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紧密对 接”的思路。组织开展了专业调研,有效掌握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专业、知识、 能力等)、我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适应度、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就 业的满意度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重点面向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控制本科专业总数,调整优化专业结 构,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突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预测,依据我校办学定位 和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和“十三 五”发展规划,参照山东省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本科专业进行了综合评估。 将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酒店管理、朝鲜语、 日语等专业作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各重点专业制订了专业建设方案,并邀请政 府、企业和相关教育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和科学优化,同时,学校给 予重点投入和支持。 青岛滨海学院优势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层次 专业特色 1 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依托学研产一体化平台,校企联合育人,重 点培养应用型现场工程师。毕业生具有扎实 的专业基本功,并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 术、自动控制技术交叉学科知识为地方工业 进行设计制造和科技开发,有较强的工程实 践能力,能解决工程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具有国际化视野,定位中型外贸企业,以海 外背景高水平教学团队和专业外教、双语教 2国际经济与贸易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学、国际合作双文凭项目助推国际化商务人 才培养,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国际合作+ 跨境实践教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特色 以工程项目经理培养为目标,以“建筑工程 项目建设流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为 3土木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两条主线,突出“施工管理、结构设计、地 下工程”专业方向,学生全程参与真实工程 项目训练,“经验前置”,就业即能上岗。 以工程训练为基,科技创新为翼,校企协同 育人。专业优势为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 电气工程及其自 4动化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 件与系统结合。毕业生系统观念强,基础知 识宽厚,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以培养企业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应用 型复合型人才为特色,校企融合、文理兼修、 5/信息管理与信息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数据同步。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企业信息系统 系统 的设计、开发和集成能力,有针对性地服务 地方信息产业。 日语语言+专业方向,特色实践,校企联合, 学用合一。实行特有的日语“语伴”合作学 6日语 山东省特色专业 习模式,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国际贸易和对 日软件服务外包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用 外语进行交际、做事的能力突出。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 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拥有教授领衔、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先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进的实验设施,高水平科研支撑,创新引领 7金属材料工程 山东省特色专业高考研率和高就业率。毕业生能在传统金属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材料生产、材料先进制造及材料表面工程领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域胜任生产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工艺设 养计划项目 计、材料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 专业主要特点是产学结合、课程对接、绑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就业,并实现零距离就业。毕业生具有较强 8 的工程意识,能胜任软件分析、设计、开发、 术 养计划项目 测试和维护等工作,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 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业薪资具有明显优势。 依托独特的“浸泡式”准自然语言环境,采 “山东特色名校”重点建用留学生“语伴”合作学习模式,毕业生具 9朝鲜语 设专业 有较强的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语言服务能 力,用外语进行交际、做事的能力突出
16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具有国际化视野,定位中型外贸企业,以海 外背景高水平教学团队和专业外教、双语教 学、国际合作双文凭项目助推国际化商务人 才培养,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国际合作+ 跨境实践教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特色。 3 土木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以工程项目经理培养为目标,以“建筑工程 项目建设流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为 两条主线,突出“施工管理、结构设计、地 下工程”专业方向,学生全程参与真实工程 项目训练,“经验前置”,就业即能上岗。 4 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以工程训练为基,科技创新为翼,校企协同 育人。专业优势为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 电工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 件与系统结合。毕业生系统观念强,基础知 识宽厚,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5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以培养企业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应用 型复合型人才为特色,校企融合、文理兼修、 数据同步。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企业信息系统 的设计、开发和集成能力,有针对性地服务 地方信息产业。 6 日语 山东省特色专业 日语语言+专业方向,特色实践,校企联合, 学用合一。实行特有的日语“语伴”合作学 习模式,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国际贸易和对 日软件服务外包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用 外语进行交际、做事的能力突出。 7 金属材料工程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 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拥有教授领衔、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先 进的实验设施,高水平科研支撑,创新引领, 高考研率和高就业率。毕业生能在传统金属 材料生产、材料先进制造及材料表面工程领 域胜任生产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工艺设 计、材料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山东省特色专业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养计划项目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 8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养计划项目 专业主要特点是产学结合、课程对接、绑定 就业,并实现零距离就业。毕业生具有较强 的工程意识,能胜任软件分析、设计、开发、 测试和维护等工作,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 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业薪资具有明显优势。 9 朝鲜语 “山东特色名校”重点建 设专业 依托独特的“浸泡式”准自然语言环境,采 用留学生“语伴”合作学习模式,毕业生具 有较强的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语言服务能 力,用外语进行交际、做事的能力突出
以机电一体化控制、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方 山东省特色专业 向,创新引领,机电融合,学产研一体,毕 10机电一体化技术 业生能胜任在现代制造企业采用专业知识,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融入微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机电 体化产品和现代制造系统设计和改造工作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项目实践实训, 重点培养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交流协作与 11软件技术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生 优势表现为基础有厚度、技术有特长。专业 特色为“校企共育、五岗三向、高薪就业”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准绳,关注生命 12护理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健康需求,与护理岗位技能无缝隙对接。毕 业生兼备医学基础、预防保健、人文社科交 叉知识,服务特点为整体护理、贴身服务。 “院园一体、行知合一、学岗融合、对口就 13学前教育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论+专业技能+ 特长方向+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毕业 生具有“六能六会”的专业素质。 专业岗位+专业课程+实训工作室的培养体 视觉传播设计与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系,贴身式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就业优势 制作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 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能力。 校企融合、产学结合、学做合一,为地方培 15建筑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养个性化、艺术化的地标性建筑设计人才 毕业生在BIM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手绘技 术、成图技术等方面有明显比较优势。 贯彻“实践先导-理论切入一知识能力体系完 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四步培养理念,注 15酒店管理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重“企业一学校一学生”全过程深度融合 知行做合一,打造高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 才的“金色摇篮” 实施“四全”教育,建构岗位引导式的5 17护理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种能力、2种素质和1个对接的“521”护 理人才培养模式。 学、产、研、用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全阶段 实践式与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 18视觉传达设计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过程与项目生产无缝对接。毕业生在设计视 野、创意思维、实践技能方面表现突出 岗位引导,产教融合,实行“学产研一体化” 19工程造价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岗位技 能;名师引领,项目促学,通过“双师型 教师强化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 20环境设计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推行“4+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设计+ 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着重培养
17 10 机电一体化技术 山东省特色专业 以机电一体化控制、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方 向,创新引领,机电融合,学产研一体,毕 业生能胜任在现代制造企业采用专业知识, 融入微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机电一 体化产品和现代制造系统设计和改造工作。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11 软件技术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项目实践实训, 重点培养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交流协作与 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生 优势表现为基础有厚度、技术有特长。专业 特色为“校企共育、五岗三向、高薪就业”。 12 护理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准绳,关注生命 健康需求,与护理岗位技能无缝隙对接。毕 业生兼备医学基础、预防保健、人文社科交 叉知识,服务特点为整体护理、贴身服务。 13 学前教育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院园一体、行知合一、学岗融合、对口就 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论+专业技能+ 特长方向+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毕业 生具有“六能六会”的专业素质。 14 视觉传播设计与 制作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专业 专业岗位+专业课程+实训工作室的培养体 系,贴身式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就业优势。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 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能力。 15 建筑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校企融合、产学结合、学做合一,为地方培 养个性化、艺术化的地标性建筑设计人才。 毕业生在 BIM 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手绘技 术、成图技术等方面有明显比较优势。 15 酒店管理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贯彻“实践先导-理论切入-知识能力体系完 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四步培养理念,注 重“企业-学校—学生”全过程深度融合, 知行做合一,打造高星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 才的“金色摇篮”。 17 护理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实施“四全”教育,建构岗位引导式的 5 种能力、2 种素质和 1 个对接的“521”护 理人才培养模式。 18 视觉传达设计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产、研、用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全阶段 实践式与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 过程与项目生产无缝对接。毕业生在设计视 野、创意思维、实践技能方面表现突出。 19 工程造价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岗位引导,产教融合,实行“学产研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岗位技 能;名师引领,项目促学,通过“双师型” 教师强化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 20 环境设计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推行“4+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设计+ 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着重培养
学生“设计沟通、设计方案制作、项目实施 及监督、全案设计”四大核心能力 坚持教学与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倡导“应 21经济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用型本科=本科底蕴+应用特色”公式性理 念,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定位中小企业,以传统营销和电子商务方向 22市场营销 为主,通过“双创型”实践教学和专项+综 校级重点建设专 合业务+创业创新实训,培养专业知识扎实 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 专业课程实用性强、技术性高、独具特色。 教学以项目为驱动,反哺教学。实践以课 23广播电视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题牵引,实战操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突 出,国家级大赛凸显竞争能力,考研录取率 高,就业前景好。 以“文化熏陶,语言见长”的理念引导学生 认识和触摸传统文化,实行“汉语言+中国 传统文化+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吸收中 24汉语国际教育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国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汉语国际推 广的责任意识,为从事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 际积累文化沉淀 以“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区域服务 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宗旨,突出 25英语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保证培养目标与社会 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对接,培养 质量与资质认证对接 实行独具特色的“R&OCPI03+1”人才培养 模式,以“真实、开放”基地为环境,以真 电子商务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实网络营销任务为内容,通过“干中学、学 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达到“经验前 置”毕业就可上岗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青岛滨海学院星级专业一览表 序号专业代码 学科 专业 星级 080405 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 6星 080202 机械类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星 020401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6星 081001 土木类 土木工程 6星 5 080601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星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星 080901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星
18 学生“设计沟通、设计方案制作、项目实施 及监督、全案设计”四大核心能力。 21 经济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坚持教学与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倡导“应 用型本科=本科底蕴+应用特色”公式性理 念,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22 市场营销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定位中小企业,以传统营销和电子商务方向 为主,通过“双创型”实践教学和专项+综 合业务+创业创新实训,培养专业知识扎实、 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营销管理人才。 23 广播电视学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课程实用性强、技术性高、独具特色。 教学以项目为驱动,反哺教学。实践以课 题牵引,实战操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突 出,国家级大赛凸显竞争能力,考研录取率 高,就业前景好。 24 汉语国际教育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以“文化熏陶,语言见长”的理念引导学生 认识和触摸传统文化,实行“汉语言+中国 传统文化+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吸收中 国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汉语国际推 广的责任意识,为从事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 际积累文化沉淀。 25 英语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以“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区域服务 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宗旨,突出 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保证培养目标与社会 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对接,培养 质量与资质认证对接。 26 电子商务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实行独具特色的“R&O CPIO 3+1”人才培养 模式,以“真实、开放”基地为环境,以真 实网络营销任务为内容,通过“干中学、学 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达到“经验前 置”毕业就可上岗的、实现零距离就业。 青岛滨海学院星级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学科 专业 星级 1 080405 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 6 星 2 080202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 星 3 020401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6 星 4 081001 土木类 土木工程 6 星 5 080601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 星 6 120102 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 星 7 080901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星
050209 外国语言文学 朝鲜语 050207 外国语言文学类 101101 护理学类 护理学 040106 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 120902 旅游管理类 酒店管理 130502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星星星星星星星 345 120202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 050201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4星 120801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4星 120204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 4星 18050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 4星 二、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制定的“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 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増加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压缩理论 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优化课内教学, 强化课外教学;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紧紧围绕 创新创业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调整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018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1401门,网络课程54门:本科课程总门次数3383 门次,其中专业课1911门次,公共必修课617门次,公共选修课855门次:采 用双语授课的课程52门,由教授和副教授讲授的课程1167门次。先后建成省级 精品课程21门、校级精品课程(群)110门(如下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5 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7门。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国际结算 王富华 2014 2国际金融 谢海军 2014 3国际贸易 2014 4商业规划分析 顾永静 2014 外5 贸函电 夏夕美 2014 6金属学与热处理 王德尊 2012 7金属材料学 戴景杰 2012
19 8 050209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朝鲜语 5 星 9 050207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5 星 10 101101 护理学类 护理学 5 星 11 040106 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 5 星 12 120902 旅游管理类 酒店管理 5 星 13 130502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5 星 14 120202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 5 星 15 050201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4 星 16 120801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4 星 17 120204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 4 星 18 050103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 4 星 二、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制定的“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 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增加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压缩理论 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优化课内教学, 强化课外教学;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紧紧围绕 创新创业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调整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018 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 1401 门,网络课程 54 门;本科课程总门次数 3383 门次,其中专业课 1911 门次,公共必修课 617 门次,公共选修课 855 门次;采 用双语授课的课程 52 门,由教授和副教授讲授的课程 1167 门次。先后建成省级 精品课程 21 门、校级精品课程(群)110 门(如下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15 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17 门。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批准时间 1 国际结算 王富华 2014 2 国际金融 谢海军 2014 3 国际贸易 王同娟 2014 4 商业规划分析 顾永静 2014 5 外贸函电 夏夕美 2014 6 金属学与热处理 王德尊 2012 7 金属材料学 戴景杰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