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2005年升格为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2009 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董事会决策、校务会执行、党委会保 障、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的领导机制。学校坐落在经济发达、名企云集、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学校占地1200余亩,建有69栋大楼的功能楼群,建筑总面积72.76万平方 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7亿元;现有图书馆3座,纸质藏书198.9万册, 电子图书140余万种(16TB),阅览室座位5132个;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 座位17873个;有200座以上学术报告厅6个和1600座的礼堂1个:建有13 个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0个校企一体化实体校内实习基地和167个校外实 习实训基地;建有1.35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用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 的4.3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星级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 高的实验室一一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总投资20亿人民币、占地230亩的 三甲标准附属综合医院(青岛军民融合医院)正在建设中,将于2019年年底投 入使用;有综合运动场2个,篮球场15个,网球场3个,排球场8个,羽毛球 场12个,室内体育馆1个,25m×50m泳池游泳馆1个,形体训练厅3个;建有 1.4万平方米的校内大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一-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内设陶 瓷馆、中外油画馆、中国字画及根雕馆、科技馆、校史馆、教育史馆、宇宙馆、 世界动物标本馆,海洋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山 东省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金属功能材 料及先进表面工程实验室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 技术研发中心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日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 材料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专业被列入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金属材料工程、计
1 青岛滨海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 1992 年,2005 年升格为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2009 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 年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董事会决策、校务会执行、党委会保 障、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的领导机制。学校坐落在经济发达、名企云集、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学校占地 1200 余亩,建有 69 栋大楼的功能楼群,建筑总面积 72.76 万平方 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77 亿元;现有图书馆 3 座,纸质藏书 198.9 万册, 电子图书 140 余万种(16TB),阅览室座位 5132 个;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 座位 17873 个;有 200 座以上学术报告厅 6 个和 1600 座的礼堂 1 个;建有 13 个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0 个校企一体化实体校内实习基地和 167 个校外实 习实训基地;建有 1.35 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用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 的 4.3 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星级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 高的实验室——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总投资 20 亿人民币、占地 230 亩的 三甲标准附属综合医院(青岛军民融合医院)正在建设中,将于 2019 年年底投 入使用;有综合运动场 2 个,篮球场 15 个,网球场 3 个,排球场 8 个,羽毛球 场 12 个,室内体育馆 1 个,25m×50m 泳池游泳馆 1 个,形体训练厅 3 个;建有 1.4 万平方米的校内大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内设陶 瓷馆、中外油画馆、中国字画及根雕馆、科技馆、校史馆、教育史馆、宇宙馆、 世界动物标本馆,海洋馆,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山 东省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金属功能材 料及先进表面工程实验室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 技术研发中心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日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 材料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专业被列入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金属材料工程、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金属材料工 程被确定为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护理专 业、学前教育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被确定为青岛市市校共建专业:《金 属材料学》等2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基础》等110门课程被 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始终坚持“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为办学宗旨,以“培 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 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为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特色育人和内涵 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 践,并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素质为本” 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先后被授予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 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 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 体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青岛市授予“创业教育最佳教学点”;2013年被教育部 确定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硏究改革试点院校”,2014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和财 政厅确定为“民办本科髙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髙校”;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 与社会保障厅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我校本科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连续五年 名列前四名,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学生就 业示范民办高校”荣誉称号,被大众网评为“山东省社会评价十佳高校”、“山 东省就业前景十佳高校”,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人社厅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 培养人才先进单位”,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 2017年11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发布文件《关于公布2017-2023 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的通知》(鲁学位(2017)8号) 青岛滨海学院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2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金属材料工 程被确定为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护理专 业、学前教育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被确定为青岛市市校共建专业;《金 属材料学》等 21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基础》等 110 门课程被 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始终坚持“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为办学宗旨,以“培 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 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为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特色育人和内涵 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 践,并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素质为本” 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先后被授予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 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 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 体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青岛市授予“创业教育最佳教学点”; 2013 年被教育部 确定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2014 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和财 政厅确定为“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高校”;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 与社会保障厅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我校本科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连续五年 名列前四名,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学生就 业示范民办高校”荣誉称号,被大众网评为“山东省社会评价十佳高校”、“山 东省就业前景十佳高校”,连续两年被省教育厅、人社厅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 培养人才先进单位”,2015 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50 强高校”。 2017 年 11 月 2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发布文件《关于公布 2017-2023 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的通知》(鲁学位〔2017〕8 号), 青岛滨海学院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办学定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 涵发展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青岛滨海学院现实条件和优势,结合青岛区位特点,统筹 考虑学校近、中期及长远发展来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成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 广受社会赞许,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科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 校 办学层次定位:近期定位,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兼顾高职专科教育;中长期 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科为优势,以医、管学科专业为特色,文、工、医、管 经济、教育、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生 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青岛市,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面向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2005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专业设置主动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遵循 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使所设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经过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 系,学校办学特色日趋凸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髙。2018年当年本科招生专 业总数为43个,涵盖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 7大学科门类
3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办学定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 涵发展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青岛滨海学院现实条件和优势,结合青岛区位特点,统筹 考虑学校近、中期及长远发展来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成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 广受社会赞许,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科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 校。 办学层次定位:近期定位,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兼顾高职专科教育;中长期 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科为优势,以医、管学科专业为特色,文、工、医、管、 经济、教育、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生 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青岛市,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面向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 2005 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专业设置主动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遵循 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使所设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经过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 系,学校办学特色日趋凸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8 年当年本科招生专 业总数为 43 个,涵盖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 7 大学科门类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截至2018年9月30日,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19182人,其中普 通本科生10208人,占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53.22%。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诚信招生,坚持口碑相传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 之路,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以特色促发展,全面提髙教育 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让学生在滨海真正学到 有用的知识,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受企业欢迎并重用的人才。 近几年学校的本科招生计划稳中稍有增长,在全国招生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 下,学校顺利完成了招生录取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8年,我校43个本科专 业面向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报到2816人,报到率达92.66%。从录 取分数看,学校在全国21个省份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 控制线10分以上。其中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北、山西5省的普通文、理科 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50分以上;在甘肃、辽宁、河南、湖北、 天津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 线20分以上。报到率、生源质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4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 19182 人,其中普 通本科生 10208 人,占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 53.22%。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诚信招生,坚持口碑相传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 之路,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以特色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让学生在滨海真正学到 有用的知识,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受企业欢迎并重用的人才。 近几年学校的本科招生计划稳中稍有增长,在全国招生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 下,学校顺利完成了招生录取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8 年,我校 43 个本科专 业面向 2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报到 2816 人,报到率达 92.66%。从录 取分数看,学校在全国 21 个省份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 控制线 10 分以上。其中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北、山西 5 省的普通文、理科 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 50 分以上;在甘肃、辽宁、河南、湖北、 天津等 10 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 线 20 分以上。报到率、生源质量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始终把髙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根本保证。坚持“着眼长远,质量优先,专兼结合,保证重点”的原则,做好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外引和内培力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组织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即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高端人才引 进工程、名师建设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发 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职能与作用,构建覆盖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老 教师等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学校一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强化“双 师型”教师培养,并逐步实现“双师型”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我校 “新金属功能材料硏究团队”被评为“省级髙层次研究团队”;德铁婴、张万民 张秀芳、翟明戈4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戴景杰、韩玉芳2人被评为“山 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张秀芳、谢海军、戴景杰、翟明戈、戴景杰、韩玉芳、 李红梅、贾玉生8人被评为“青岛市教学名师”;王坤等17名教师被评为2017 年度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杜守旭等27名教师被评为2017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共享机制,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増强学校对核心资源配置的统筹能力,提髙资源使用效率,为内涵发展提供攴撑 和保障。 、师资数量及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 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42人,外聘教师62 人,折合在校生人数19287.9人,生师比为16.44: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的932人,占81.6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465人,占40.72%;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满足了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始终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根本保证。坚持“着眼长远,质量优先,专兼结合,保证重点”的原则,做好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外引和内培力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组织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即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高端人才引 进工程、名师建设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发 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职能与作用,构建覆盖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老 教师等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强化“双 师型”教师培养,并逐步实现“双师型”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我校 “新金属功能材料研究团队”被评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德铁婴、张万民 张秀芳、翟明戈 4 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戴景杰、韩玉芳 2 人被评为“山 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张秀芳、谢海军、戴景杰、翟明戈、戴景杰、韩玉芳、 李红梅、贾玉生 8 人被评为“青岛市教学名师”;王坤等 17 名教师被评为 2017 年度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杜守旭等 27 名教师被评为 2017 年度校级优秀教师。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共享机制,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增强学校对核心资源配置的统筹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内涵发展提供支撑 和保障。 一、师资数量及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 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142 人,外聘教师 62 人,折合在校生人数 19287.9 人,生师比为 16.44: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 博士学位的 932 人,占 81.6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 465 人,占 40.72%;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满足了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