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濱谗学院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青岛滨海学院 二O二○年十二月
2019-2020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青岛滨海学院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简介. 第二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6 学校办学定位 6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第三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师资数量及结构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第四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77990166 、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四、教学改革 第五部分专业培养能力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创新性提出“一试两卷”的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第六部分质量保障体系 31 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3333 第七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三、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四、学生就业情况 89990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及毕业生成就 第八部分特色发展 育人为本,以德立校 率先实施学分学绩制,实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44 三、实施“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和公寓传统文化传承,凝练校本文化品牌项目 五、特色发展结硕果…… 第九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 青岛滨海学院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核心支撑数据
1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简介...........................................................................................................................1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6 一、学校办学定位.....................................................................................................................6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7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7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7 第三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9 一、师资数量及结构.................................................................................................................9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10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11 第四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16 一、专业建设...........................................................................................................................16 二、课程建设...........................................................................................................................20 三、教材建设...........................................................................................................................20 四、教学改革...........................................................................................................................21 第五部分 专业培养能力.................................................................................................................26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6 二、全面深化学分制改革,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7 三、创新性提出“一试两卷”的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29 第六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31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31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3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37 第七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38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38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39 三、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情况...........................................................................................39 四、学生就业情况...................................................................................................................39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及毕业生成就.......................................................... 40 第八部分 特色发展.........................................................................................................................43 一、育人为本,以德立校.......................................................................................................43 二、率先实施学分学绩制,实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4 三、实施“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44 四、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和公寓传统文化传承,凝练校本文化品牌项目..................45 五、特色发展结硕果...............................................................................................................46 第九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52 青岛滨海学院 2019-2020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核心支撑数据.............................................. 53
第一部分学校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建于1992年,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获批学 士学位授予权,203年被教育部确定屴“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 2014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民办本科髙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髙 校”,2015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7年被确立为山东省硕 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年开始与青岛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9年获评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坐落在经济发达、名企云集、环 境优美、气候宜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占地1200余亩,建有由72栋大楼 组成的功能楼群,建筑总面积9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总 资产50亿余元(不含附属三甲医院);学校现有图书馆3座,馆舍面积达46385 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5252个,馆藏纸质文献238.9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 种,电子期刊30余万册;有多媒体教室教室座位17873个;200人以上座位学 术报告厅6个和1600座礼堂1个;建有14个实践教学中心,10个校企一体的 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实体和27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1.35万平方米的母婴 护理实训中心、4.3万平方米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一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髙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 究中心;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占地226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青岛滨海学 院附属医院(青岛军民融合医院,三甲标准);有综合运动场3个,篮球场15 个,网球场3个,排球场8个,羽毛球场12个,室内体育馆1个,25m×50m泳 池游泳馆1个,形体训练厅4个;建有1.4万平方米的学生综合实训基地一一世 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 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校园有人工湖四个、200 米长人工河一条。校园绿植丰富,草坪、灌木、乔木,品类近200种,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花应四季,校园如画。 标志性成果突出,专业特色显著。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新金属功能材料及先进表面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髙等学校重点实验 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 中心。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髙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
1 第一部分 学校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建于 1992 年,2005 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09 年获批学 士学位授予权,2013 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 2014 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高 校”,2015 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50 强高校,2017 年被确立为山东省硕 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 年开始与青岛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9 年获评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坐落在经济发达、名企云集、环 境优美、气候宜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毕业生就业、创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占地 1200 余亩,建有由 72 栋大楼 组成的功能楼群,建筑总面积 93.5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97 亿元,总 资产 50 亿余元(不含附属三甲医院);学校现有图书馆 3 座,馆舍面积达 46385 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 5252 个,馆藏纸质文献 238.9 万册,电子图书 140 余万 种,电子期刊 30 余万册;有多媒体教室教室座位 17873 个;200 人以上座位学 术报告厅 6 个和 1600 座礼堂 1 个;建有 14 个实践教学中心,10 个校企一体的 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实体和 273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 1.35 万平方米的母婴 护理实训中心、4.3 万平方米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珠山大饭店)、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 究中心;总投资 30 亿元人民币、占地 226 亩、建筑面积 37 万平方米青岛滨海学 院附属医院(青岛军民融合医院,三甲标准);有综合运动场 3 个,篮球场 15 个,网球场 3 个,排球场 8 个,羽毛球场 12 个,室内体育馆 1 个,25m×50m 泳 池游泳馆 1 个,形体训练厅 4 个;建有 1.4 万平方米的学生综合实训基地——世 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 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校园有人工湖四个、200 米长人工河一条。校园绿植丰富,草坪、灌木、乔木,品类近 200 种,布局合理, 层次分明,花应四季,校园如画。 标志性成果突出,专业特色显著。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新金属功能材料及先进表面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 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 中心。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
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日语、朝鲜 语专业被评为省一流本科专业;日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 目;金属材料工程为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青岛市市校共建专业; 店管理、护理学、朝鲜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 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 市场菅销、日语、学前教育等专业被确定为校级和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有省级 和校级一流课程26门,省级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67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130余门。 创新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攀升。学校始终坚持“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 利民报国为目的”的办学宗旨,“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的 培养目标,“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有利 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的做事准则,“ 精、实”的做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特色育人和内涵发展,办学层 次不断提升。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 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民办教 育先进集体、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民 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髙校,山东省社会评价十佳髙校、就业前景十 佳高校、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青岛滨海学院为硕士学位授 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年3月,由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与青岛大学联合招收 硕士硏究生,已在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翻译硕士三个领域招收硏究生,并圆满 完成2届招生任务 多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质量为本,强化技能锤炼,注重应用 型人才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2 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日语、朝鲜 语专业被评为省一流本科专业;日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 目;金属材料工程为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青岛市市校共建专业;酒 店管理、护理学、朝鲜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 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 市场营销、日语、学前教育等专业被确定为校级和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有省级 和校级一流课程 26 门,省级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67 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130 余门。 创新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攀升。学校始终坚持“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 利民报国为目的”的办学宗旨,“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的 培养目标,“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有利 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的做事准则,“严、 精、实”的做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特色育人和内涵发展,办学层 次不断提升。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50 强高校、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 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民办教 育先进集体、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民 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高校,山东省社会评价十佳高校、就业前景十 佳高校、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 年 11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青岛滨海学院为硕士学位授 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19 年 3 月,由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与青岛大学联合招收 硕士研究生,已在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翻译硕士三个领域招收研究生,并圆满 完成 2 届招生任务。 多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质量为本,强化技能锤炼,注重应用 型人才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50强高校和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始终秉承以德立校、立德树人,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 面,真正做到三全育人。学校倡导“德育生活化”,在学习、文体活动、劳动实 践、生产实训等各环节中渗透品德养成教育要素,使道德修养“内置于心、外化 于行”。学校“以德立校经验与启示”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 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政治素养过硬,身心健 康,具有审美情操,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有效构建了 德育大环境,师生动手打扫卫生,实行“弯腰工程”,塑造了劳动美德;学校坚 持跑早操制度,锻炼大学生强健体魄;学校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均开设德 育模块、智育模块、体育与健康模块、美育模块、劳育模块五大模块课程;积极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专业创新、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的竞赛活动和实践 活动。近3年我校学生学科专业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942项,有95个国家 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有10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获得立项 学校毕业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秀的行为品质见长,广受用人单位好 评。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茅,2013年跃居当年全省58所 本科高校第一名,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2019 年获评“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在全省率先实行学分制改革,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早在1999年就试行学分制,2002年创立学分学绩制,构建了包括选课 制、导师制、弹性修业年限、学分互认制、主辅修制、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等在内 的教学管理体系,最大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人才冒尖。 学分学绩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以选课制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 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 能力。学校设置了开放灵活的学习时间,有计划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把学习方法 给学生、把时间给学生、把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把学习生活给学 生、把充实和快乐给学生,实现了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自主选课,实质性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有效保障学习质量,以大数据为驱动手段,实时学情分析和学业预警,提
3 50 强高校和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始终秉承以德立校、立德树人,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 面,真正做到三全育人。学校倡导“德育生活化”,在学习、文体活动、劳动实 践、生产实训等各环节中渗透品德养成教育要素,使道德修养“内置于心、外化 于行”。学校“以德立校经验与启示”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 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学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政治素养过硬,身心健 康,具有审美情操,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有效构建了 德育大环境,师生动手打扫卫生,实行“弯腰工程”,塑造了劳动美德;学校坚 持跑早操制度,锻炼大学生强健体魄;学校各专业的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均开设德 育模块、智育模块、体育与健康模块、美育模块、劳育模块五大模块课程;积极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专业创新、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的竞赛活动和实践 活动。近 3 年我校学生学科专业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942 项,有 95 个国家 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有 106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划项目获得立项。 学校毕业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秀的行为品质见长,广受用人单位好 评。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始终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茅,2013 年跃居当年全省 58 所 本科高校第一名,2015 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50 强高校”,2019 年获评“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在全省率先实行学分制改革,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早在 1999 年就试行学分制,2002 年创立学分学绩制,构建了包括选课 制、导师制、弹性修业年限、学分互认制、主辅修制、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等在内 的教学管理体系,最大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人才冒尖。 学分学绩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以选课制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 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 能力。学校设置了开放灵活的学习时间,有计划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把学习方法 给学生、把时间给学生、把课堂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把学习生活给学 生、把充实和快乐给学生,实现了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自主选课,实质性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有效保障学习质量,以大数据为驱动手段,实时学情分析和学业预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