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好的就业质量 我校学生的就业率非常稳定,连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前列。2016 至2018年,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8.88%、98.31%、98.49%。学生好 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反映出学校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体现在就业地域方 面,许多学生受到一、二线城市的青睐。2018年学生在二线(包括青岛市)及 以上城市就业比例为86.02%,岗位待遇较前大幅度提高。 2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稳定率 我校学生第一次就业的稳定率较高,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学生能用长远眼光 看待就业,能适应社会就业格局变化。到企业工作后,能尽快认同企业的经营理 念,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从企业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做起,受得住企业规 章制度的约束,有诚信和契约精神,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3毕业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满意度 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后在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出较好的实践能 力、动手做事能力、个人素质能力包括与人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得益于 学校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专业认知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得益于校企联合培 养育人,学生能较好地确定企业需求的专业方向,全程参与真实工程项目训练, 达到“经验前置”,一毕业就能上岗或顶岗,历年企业满意度都在95%以上 4.毕业生较高的考研深造率 多年来,学分学绩制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时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 利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考研深造率在不断攀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8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117所中国民办大学升学率 排行榜中,青岛滨海学院位列前20%,名列山东省同类髙校前茅
5 1.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好的就业质量 我校学生的就业率非常稳定,连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前列。2016 至 2018 年,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 98.88%、 98.31%、 98.49%。学生好 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反映出学校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体现在就业地域方 面,许多学生受到一、二线城市的青睐。2018 年学生在二线(包括青岛市)及 以上城市就业比例为 86.02%,岗位待遇较前大幅度提高。 2.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稳定率 我校学生第一次就业的稳定率较高,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学生能用长远眼光 看待就业,能适应社会就业格局变化。到企业工作后,能尽快认同企业的经营理 念,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从企业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做起,受得住企业规 章制度的约束,有诚信和契约精神,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3.毕业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满意度 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后在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出较好的实践能 力、动手做事能力、个人素质能力包括与人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得益于 学校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专业认知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得益于校企联合培 养育人,学生能较好地确定企业需求的专业方向,全程参与真实工程项目训练, 达到“经验前置”,一毕业就能上岗或顶岗,历年企业满意度都在 95%以上。 4.毕业生较高的考研深造率 多年来,学分学绩制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时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 利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考研深造率在不断攀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 2018 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 117 所中国民办大学升学率 排行榜中,青岛滨海学院位列前 20%,名列山东省同类高校前茅
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办学定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 涵发展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青岛滨海学院现实条件和优势,结合青岛区位特点,统筹 考虑学校近、中期及长远发展来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成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 广受社会赞许,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科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 办学层次定位:近期定位,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兼顾高职专科教育;中长期 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加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科为优势,以医、管学科专业为特色,文、工、医、管、 经济、教育、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生 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青岛市,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面向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医疗保健和人工智能服务。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2005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专业设置主动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遵循 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使所设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经过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 系,学校办学特色日趋凸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当年本科招生专 业总数为46个,涵盖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 7大学科门类。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6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办学定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 涵发展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青岛滨海学院现实条件和优势,结合青岛区位特点,统筹 考虑学校近、中期及长远发展来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将学校建成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适度, 广受社会赞许,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科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 校。 办学层次定位:近期定位,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兼顾高职专科教育;中长期 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加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科为优势,以医、管学科专业为特色,文、工、医、管、 经济、教育、艺术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生 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青岛市,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面向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医疗保健和人工智能服务。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 2005 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专业设置主动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遵循 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使所设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经过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 系,学校办学特色日趋凸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9 年当年本科招生专 业总数为 46 个,涵盖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 7 大学科门类。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截至2019年9月30日,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20874人,其中普 通本科生10588人,占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50.72%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诚信招生,坚持口碑相传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 之路,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以特色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让学生在滨海真正学到 有用的知识,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受企业欢迎并重用的人才。 近几年学校的本科招生计划稳中有增,在全国招生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 学校保质保量完成了招生录取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9年,我校46个本科专 业及大类面向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从录取分数看,学校在全国21个省份 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10分以上。其中黑龙江、 吉林、陕西3省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50分以上: 甘肃、辽宁、河北、湖北、广西、浙江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文、理科 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20分以上。报到率、生源质量在省内同类 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7 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 20874 人,其中普 通本科生 10588 人,占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 50.72%。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诚信招生,坚持口碑相传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 之路,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以特色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满意度,让学生在滨海真正学到 有用的知识,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受企业欢迎并重用的人才。 近几年学校的本科招生计划稳中有增,在全国招生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 学校保质保量完成了招生录取工作,达到预期目标。2019 年,我校 46 个本科专 业及大类面向 2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从录取分数看,学校在全国 21 个省份 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 10 分以上。其中黑龙江、 吉林、陕西 3 省的普通文、理科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 50 分以上; 甘肃、辽宁、河北、湖北、广西、浙江等 11 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文、理科 录取平均分,均超过当地录取控制线 20 分以上。报到率、生源质量在省内同类 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始终把髙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根本保证。坚持“着眼长远,质量优先,专兼结合,保证重点”的原则,做好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外引和内培力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组织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即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高端人才引 进工程、名师建设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发 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职能与作用,构建覆盖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老 教师等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学校一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强化“双 师型”教师培养,并逐步实现“双师型”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我校 “新金属功能材料”人才团队入选山东省髙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德铁 婴、张万民、张秀芳、翟明戈、戴景杰5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戴景杰、 韩玉芳2人被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张秀芳、谢海军、戴景杰、翟 明戈、戴景杰、韩玉芳、李红梅、贾玉生8人被评为“青岛市教学名师”,李尚 静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王鹏飞等22名教师被评为2018年度校级优秀教 育工作者,纪维强等34名教师被评为2018年度校级优秀教师,刘庆施等6名教 师被评为2018年度校级以老带新先进教师。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共享机制,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增强学校对核心资源配置的统筹能力,提髙资源使用效率,为内涵发展提供了支 撑和保障。 、师资数量及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 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53人,外聘教师62人, 折合在校生人数21046人,生师比为16.4: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 位的1029人,占82.1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512人,占40.86%。学校师 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满足了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8 第二部分 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始终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根本保证。坚持“着眼长远,质量优先,专兼结合,保证重点”的原则,做好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外引和内培力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组织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即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高端人才引 进工程、名师建设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发 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职能与作用,构建覆盖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老 教师等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强化“双 师型”教师培养,并逐步实现“双师型”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我校 “新金属功能材料”人才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德铁 婴、张万民、张秀芳、翟明戈、戴景杰 5 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戴景杰、 韩玉芳 2 人被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张秀芳、谢海军、戴景杰、翟 明戈、戴景杰、韩玉芳、李红梅、贾玉生 8 人被评为“青岛市教学名师”,李尚 静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王鹏飞等 22 名教师被评为 2018 年度校级优秀教 育工作者,纪维强等 34 名教师被评为 2018 年度校级优秀教师,刘庆施等 6 名教 师被评为 2018 年度校级以老带新先进教师。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及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共享机制,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增强学校对核心资源配置的统筹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内涵发展提供了支 撑和保障。 一、师资数量及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 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253 人,外聘教师 62 人, 折合在校生人数 21046 人,生师比为 16.4: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 位的 1029 人,占 82.1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 512 人,占 40.86%。学校师 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满足了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把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重要议事议程,成立了师德建设工 作指导委员会,各院部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指导小组。修订了《青岛滨海学院关 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 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 程。构建了“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和 职务评聘“师德一票否决制”。 我校广大教师牢记“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 坚持青岛滨海学院“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 展”做事准则、“严、精、实”做事标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以身 作则,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乐于奉献,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书育人过程中。 在教学、科硏、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自觉遵守工作规范,把认真履行岗位职 责作为立业之本,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和道德实践中去,把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 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学责任细化到每个教学行为中,在敬业、乐业 精业、勤业中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业绩突 出的先进典型,2018年以来有80多人次中获得省市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018学年,本科生主讲教师共有656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232人。 2018-2019学年度共开设本科课程3383门次,本科课程中由教授授课161门次, 副教授授课1006门次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教学经费管理按照“优先安排,稳定增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原则,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生均”为预算主要依据,完善经 费使用和分配制度,按照规范、便捷原则理顺财务管理机制,提髙服务效率。在 统筹规范,合理配置办学经费的同时,根据需要逐年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为培 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正常的资金保障。近年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占学费收 入比例逐年提高,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持续增长,2018年生均年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经费为2233.68元。 (一)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学校重视教学设施建设工作,共有教学行政用房322042.91平方米,教室面 积190467.38平方米,实验室面积37618平方米,图书馆面积45605平方米(座
9 学校把师德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重要议事议程,成立了师德建设工 作指导委员会,各院部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指导小组。修订了《青岛滨海学院关 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 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 程。构建了“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和 职务评聘“师德一票否决制”。 我校广大教师牢记“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 坚持青岛滨海学院“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 展”做事准则、“严、精、实”做事标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以身 作则,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乐于奉献,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书育人过程中。 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自觉遵守工作规范,把认真履行岗位职 责作为立业之本,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和道德实践中去,把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 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学责任细化到每个教学行为中,在敬业、乐业、 精业、勤业中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业绩突 出的先进典型,2018 年以来有 80 多人次中获得省市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018 学年,本科生主讲教师共有 656 人,其中教授 52 人,副教授 232 人。 2018-2019 学年度共开设本科课程 3383 门次,本科课程中由教授授课 161 门次, 副教授授课 1006 门次。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教学经费管理按照“优先安排,稳定增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原则,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生均”为预算主要依据,完善经 费使用和分配制度,按照规范、便捷原则理顺财务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在 统筹规范,合理配置办学经费的同时,根据需要逐年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为培 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正常的资金保障。近年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占学费收 入比例逐年提高,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持续增长,2018 年生均年教学 日常运行支出经费为 2233.68 元。 (一)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学校重视教学设施建设工作,共有教学行政用房 322042.91 平方米,教室面 积 190467.38 平方米,实验室面积 37618 平方米,图书馆面积 45605 平方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