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民主制的大致内容 1、民众大会。全体成员讨论本族重大事务的做法, 至商周仍保留了遗风。如商王盘庚迁殷前,“命众 悉于庭”。《周礼小司寇》载:“掌外朝之政,以 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 立君” 2、长老议事会。在氏族组织中,一些经验丰富的 长老,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尚书·尧典》中说的“咨四岳”,周代的师、保制, 乃至秦汉乡里组织中的三老制都是属于长老议政的 性质
原始民主制的大致内容 ❖ 1、民众大会。全体成员讨论本族重大事务的做法, 至商周仍保留了遗风。如商王盘庚迁殷前,“命众 悉于庭”。《周礼·小司寇》载:“掌外朝之政,以 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 立君”。 ❖ 2、长老议事会。在氏族组织中,一些经验丰富的 长老,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尚书·尧典》中说的“咨四岳”,周代的师、保制, 乃至秦汉乡里组织中的三老制都是属于长老议政的 性质
3、舆论监督。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众人议事。二是氏族 首领能广泛听取意见。相传“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 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对于“旌”,应劭解 释为“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古今 注》云:“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从 此可知现天安门前的华表,尧舜时的“诽谤之木”,是中国 古代社会舆论的方式之 令4、禅让制。这是氏族社会内部推选部落领袖的一种制度。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以天下, 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 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乃欲荐禹於天。 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 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 3、舆论监督。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众人议事。二是氏族 首领能广泛听取意见。相传“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 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对于“旌”,应劭解 释为“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古今 注》云:“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从 此可知现天安门前的华表,尧舜时的“诽谤之木”,是中国 古代社会舆论的方式之一。 ❖ 4、禅让制。这是氏族社会内部推选部落领袖的一种制度。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以天下, 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 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乃欲荐禹於天。 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 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第一讲奴隶制国家建立与政权组织 第一节夏王朝政权组织 “禅让”制的破坏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家族等名起于猎;财产之 制起于渔。由渔猎进而农田。人有定居,益爱护其 私产。禹死后,启、益相争,伯益被杀,启夺得王 位,成为夏朝国君,王位开始由父子世代相传 《礼记·礼运》篇讲到启以后是“小康”社会,即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 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 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 妇:路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第一讲 奴隶制国家建立与政权组织 ❖ 第一节 夏王朝政权组织 ❖ 一、“禅让”制的破坏与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 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家族等名起于猎;财产之 制起于渔。由渔猎进而农田。人有定居,益爱护其 私产。禹死后,启、益相争,伯益被杀,启夺得王 位,成为夏朝国君,王位开始由父子世代相传。 ❖ 《礼记·礼运》篇讲到启以后是“小康”社会,即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 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 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 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夏朝的灭亡 启之子太康因好田猎而荒于民政,被后羿赶 走,史称“太康失国”。其弟中康继之,传 子相,又为羿之部下寒浞攻杀。相妻逃奔母 家有仍氏,生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得到 有虞氏帮助才复国,史称“少康中兴”。此 后,孔甲淫乱,夏桀多施暴政,终于为商汤 所灭。据古代记载,夏朝历十四世十七王, 享年四百余年,此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 元前十六世纪前之事
夏朝的灭亡 ❖ 启之子太康因好田猎而荒于民政,被后羿赶 走,史称“太康失国”。其弟中康继之,传 子相,又为羿之部下寒浞攻杀。相妻逃奔母 家有仍氏,生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得到 有虞氏帮助才复国,史称“少康中兴”。此 后,孔甲淫乱,夏桀多施暴政,终于为商汤 所灭。据古代记载,夏朝历十四世十七王, 享年四百余年,此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 元前十六世纪前之事
夏王朝政权组织与行政管理体制 令据古书记载,禹都阳城(今河南登村东南),后迁阳翟(河 南禹县),启又迁都安邑(山西安邑县西)等处。据说夏王 朝已按地区划分居民,设有“九州”,即“茫茫禹迹,划为 九州。”铸有九鼎作为其统治的象征。其国家组织大体是: 冷(一)夏王 在夏代国家统治机器中,最高统治者称夏王,有时也称 “后”,启也称“夏后启”。夏王的主要职责除军事行动的 征伐外,另一项任务是主持祭祀进行庄稼的收获。实行“大 人世及以为礼”的王位世袭制,从继承制度看,说明夏王朝 已是“家天下”了。 令“王”字形;王又称天子。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王位继承基本上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殷有九世之乱
二、夏王朝政权组织与行政管理体制 ❖ 据古书记载,禹都阳城(今河南登村东南),后迁阳翟(河 南禹县),启又迁都安邑(山西安邑县西)等处。据说夏王 朝已按地区划分居民,设有“九州”,即“茫茫禹迹,划为 九州。”铸有九鼎作为其统治的象征。其国家组织大体是: ❖ (一)夏王 ❖ 在夏代国家统治机器中,最高统治者称夏王,有时也称 “后”,启也 称“夏后启”。夏王的主要职责除军事行动的 征伐外,另一项任务是主持祭祀进行庄稼的收获。实行“大 人世及以为礼”的王位世袭制,从继承制度看,说明夏王朝 已是“家天下”了。 ❖ “王” 字形;王又称天子。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王位继承基本上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殷有九世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