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 2010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浄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坻石/神祗 惭怍/门衰祚薄掎角之势/犄角 B.涔涔/岑寂 蒙哄/蒙头盖脑万胜胪欢/舻 C.房檩/凛冽辟邪/开天辟地负笈从师/汲取 D.绢花/捐躯 涯挨/俟机进攻 简意赅/垓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心律 荟萃 挖墙脚 记耳光 谬悠 饿殍 捅篓子 举止安详 分量 合拢 踏莎行 要勾玄 D.提纲 刍议 吊书袋 首帖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时,读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人,在那“蜜甜的忧愁 里 _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的缱绻 ②重岩叠嶂,悬泉飞瀑 使人惊心动魄;而夜宿山村古寺,卧听那山谷中一 声声清细的岩滴,不亦撩人情思吗? ③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读者鉴赏诗歌时需要对这种不连贯 进行“加工”一一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 A.寄寓虽然填补 B.寄寓虽然添补 C.寄托固然填补 D.寄托固然添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之涣一生只留下六首诗作,却有两首占据了唐诗的高峰,这很值得那些作品洋洋 大观却没有一部给读者留下印象的文人认真反思 B.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项羽想起 自己“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江西省九江市 2010 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坻.石/神祗. 惭怍./门衰祚.薄 掎.角之势/犄.角 B.涔.涔/岑.寂 蒙.哄/蒙.头盖脑 万胜胪.欢/舳舻. C.房檩./凛.冽 辟.邪/开天辟.地 负笈.从师/.汲.取 D.绢.花/捐.躯 涯挨./俟.机进攻 言简意赅./垓.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心律 荟萃 挖墙脚 一记耳光 B.谬悠 饿殍 捅篓子 举止安详 C.分量 合拢 踏莎行 提要勾玄 D.提纲 刍议 吊书袋 俯首帖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时,读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人,在那“蜜甜的忧愁 里” 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的缱绻。 ②重岩叠嶂,悬泉飞瀑, 使人惊心动魄;而夜宿山村古寺,卧听那山谷中一 声声清细的岩滴,不亦撩人情思吗? ③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读者鉴赏诗歌时需要对这种不连贯 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 。 A.寄寓 虽然 填补 B.寄寓 虽然 添补 C.寄托 固然 填补 D.寄托 固然 添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王之涣一生只留下六首诗作,却有两首占据了唐诗的高峰,这很值得那些作品洋洋.. 大观..却没有一部给读者留下印象的文人认真反思。 B.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 ....,项羽想起 自己“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 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春天来了,山花料漫:只见路的一旁,一朵红花傲然绽放,花瓣叶片上挂着晶莹剔 透的露珠,楚楚可怜,又生机盎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CIA与谷歌二者 合作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CIA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30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 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 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汶川地震发生后,为配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娱乐发起的演艺界明星募捐行 动,许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夜以继日投入救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 古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 疏木,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 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 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 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 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 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 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
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 ....,被视为学者型作家, 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春天来了,山花料漫;只见路的一旁,一朵红花傲然绽放,花瓣叶片上挂着晶莹剔 透的露珠,楚楚可怜 ....,又生机盎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 CIA 与谷歌二者 合作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 CIA 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 30 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 国际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 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D.汶川地震发生后,为配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娱乐发起的演艺界明星募捐行 动,许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夜以继日投入救灾。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 “古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 疏木,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 26 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 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 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 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 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 一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 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 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 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 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 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 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 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 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 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南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 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的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 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 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 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 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 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 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 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 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 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 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 喜欢画雪景,同时画 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 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南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 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的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 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 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 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 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 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 ...的一项是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千秋观记 南宋章鉴②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时杜添元实主兹山 余问其观之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 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日:“此必异人舍其下。”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 故无恙。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在宣和二年始赐干 秋观额,至端平又废。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士祠岿然。识者日:是观其 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千王公绅、上舍王 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③舁③以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已而施者倾倒。 不数月,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继黄金者曰 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语未竟,且曰:“山衹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 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 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③,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 讳。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⑥又益充,拓之 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 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 【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 秋观”。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③邵于华:人名 舁:yu,带,载。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 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9.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宾送日月者 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 B.征之故牒 牒:书籍 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 取具:置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千秋观①记 [南宋]章鉴② 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时杜添元实主兹山。 余问其观之.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 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曰:“此必异人舍其下。”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 故无恙。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在宣和二年始赐千 秋观额,至端平又废。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土祠岿然。识者曰:是观其 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 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③舁④以.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已而施者倾倒。 不数月,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继黄金者曰: “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语未竟,且曰:“山祗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 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 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⑤,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 讳。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⑥又益充,拓之 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 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 【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 秋观”。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③邵于华:人名。④ 舁:yú,带,载。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 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9.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可以宾.送日月者 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 B.征之故牒 牒:书籍 C.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 取具:置办
D.今增辱而临之 辱:承蒙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余问其观之所始 B.是观其复兴矣 蚓无爪牙之利 其皆出于此乎? C.邵于华异以林木 D.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 洎牧以馋诛 若入前为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 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 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 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 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 ⑤独后土祠岿然 ⑥已而施者倾倒 4)(6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 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 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 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 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尺橼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圯,独后土祠岿然。(3分) (2)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3分) 3)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潞河°听笛
D.今增辱.而临之 辱:承蒙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 A.余问其观之.所始 B.是观其.复兴矣 蚓无爪牙之.利 其.皆出于此乎? C.邵于华舁以.林木 D.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 洎牧以.馋诛 若.入前为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 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 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 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 ⑤独后土祠岿然 ⑥已而施者倾倒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是一项是 ( ) 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 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 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 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 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尺橼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圯,独后土祠岿然。(3 分) (2)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3 分) (3)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潞河①听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