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n......P =式2.1.....mn(mim2就是把1、2、、n对应到m、m2、.、mn上,其中m、m2、.mn是1、2、.、n的任意排列。(12..n1....n2注意,在这个标记中一样的(mim2....mn)m..m.(m2因为它们的效果都是把1变为m1、2变为m2、(以此类推)现在我们来看这样的操作的集合是否形成群?1.封闭性:不管怎么变,l、2、.....、n这n个数都是变到这n个数上封闭性满足;2.结合律:设Pl是把1变为2,P2是把2变为3,P3是把3变为4,那么式2.2(PiP2)P3=[(1-2)(2-→3)](3-→4)=(1-→3)(3-4)=(1-→4式2.3Pi(P2P3)=(1→2)[(2-3)(3→4)=(12)(2→4)=(1→4)两者相等,结合律成立3.单位元:有且唯一,什么都不变的那个操作4.逆:存在且唯一,你变过去我再变回来所以这些元素的集合也构成一个群,我们称为n阶置换群,它的群元的个数是n!。在物理上,处理全同粒子体系的时候,会经常用到这一类群,我们后面会专门介绍。例3.是个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有三维欧式空间的一个正三角形,顶点是A、B、C
𝑃 = ( 1 2 . . m1 m2 . . n mn ) 式 2.1 就是把 1、2、.、n 对应到m1、m2、.、mn上,其中m1、m2、.、 mn是 1、2、.、n 的任意排列。 注意,在这个标记中( 1 2 . . m1 m2 . . n mn )与( 2 1 . . m2 m1 . . n mn )是一样的, 因为它们的效果都是把 1 变为m1、2 变为m2、.(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来看这样的操作的集合是否形成群? 1.封闭性:不管怎么变,1、2、.、n 这 n 个数都是变到这 n 个数上, 封闭性满足; 2.结合律:设 P1 是把 1 变为 2,P2 是把 2 变为 3,P3 是把 3 变为 4,那 么 (P1P2)P3=[(1→2)(2→3)](3→4)=(1→3)(3→4)=(1→4) 式 2.2 P1(P2P3)=(1→2)[(2→3)(3→4)]=(1→2)(2→4)=(1→4) 式 2.3 两者相等,结合律成立 3.单位元:有且唯一,什么都不变的那个操作 4.逆:存在且唯一,你变过去我再变回来 所以这些元素的集合也构成一个群,我们称为 n 阶置换群,它的群元的个 数是 n!。在物理上,处理全同粒子体系的时候,会经常用到这一类群,我 们后面会专门介绍。 例3. 是个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有三维欧式空间的一个正三角形,顶点是 A、B、 C
BC1图1.1D3群示意图对于这样一个三角形,它有六个纯转动可以使自身回到自身的操作,分别是:1.e:不动;2.d:绕z轴转2元/3;3.f:绕z轴转4元/3;4.a:绕1轴转元;5.b:绕2轴转元;6.c:绕3轴转元;现在问:这六个操作是否形成群?这个答案肯定还是按我们上面的思路来走,看它是否满足那四个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下前面讲的置换群的概念,因为这些操作无非是将(A、B、C)对应到(A、B、C)上去,而这六个几何操作又恰恰和三阶置换群的六个变换一一对应。因此它们形成一个群。既然形成一个群,现在我们看它们的乘法关系。d操作干的事情是B(ABC)C)),而a操作干的事情是(A因此:B,(BCAcAB(A)BAC(AB(ABC)C(AC)d·a=式2.4C(AAcB(C(BACLBCA6
6 图 1.1 D3 群示意图 对于这样一个三角形,它有六个纯转动可以使自身回到自身的操作,分别 是: 1. e:不动; 2. d:绕 z 轴转 2π/3; 3. f:绕 z 轴转 4π/3; 4. a:绕 1 轴转 π; 5. b:绕 2 轴转 π; 6. c:绕 3 轴转 π; 现在问:这六个操作是否形成群? 这个答案肯定还是按我们上面的思路来走,看它是否满足那四个条件?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下前面讲的置换群的概念,因为这些操作 无非是将(A、B、C)对应到(A、B、C)上去,而这六个几何操作又恰 恰和三阶置换群的六个变换一一对应。因此它们形成一个群。 既然形成一个群,现在我们看它们的乘法关系。d 操作干的事情是 ( A B C B C A ),而 a 操作干的事情是( A B C A C B ),因此: d ∙ a = ( A B C B C A ) ( A B C A C B ) = ( ( A B C A C B ) ( A C B B A C ) ) = ( A B C B A C ) = c 式2.4
重复类似运算,可得完整乘法表:afbeaLdfbaeecddfbecafdbfecadfabceabbfaaecbdcafCe表1.1D3群乘法表这样一个群叫D3群,它是图形中的三角形的纯转动群,当我们除了转动还包含反射、反演这些操作的时候,群元就会再多一些,群也不是这个D3群了。这里的D3群只包含转动操作。例4.定义群的乘法为数的加法,则全体整数构成一个群,0是其中的单位元素,n与-n互逆。同理,全体实数也在这个乘法规则下构成一个群,全体复数也是。但如果我们把乘法定义为数乘,那么它们就不再是群了,因为这种情况下单位元素只能是1,而0是没有逆的。现在我们知道群是定义了乘法且满足一定规律的元素的组合,下面我们看一下跟群相关的两个定义与一个定理。定义1.2有限群与无限群:群内元素个数称为群的阶,当群阶有限时,称为有限群,当群阶无限时,称为无限群。(这个学期我们主要讲有限群)定义1.3Abel群:群的乘法一般不可交换(这个在群的定义里面没有体现,因此在一般的群中也不需要遵守,比如D3中ad就不等于da),当群中元素乘法可以任意互换时,这个群称为Abel群。(由这个定义我们很容易想象Abel群的乘法
重复类似运算,可得完整乘法表: e d f a b c e e d f a b c d d f e c a b f f e d b c a a a b c e d f b b c a f e d c c a b d f e 表 1.1 D3 群乘法表 这样一个群叫 D3 群,它是图形中的三角形的纯转动群,当我们除了转动 还包含反射、反演这些操作的时候,群元就会再多一些,群也不是这个 D3 群了。这里的 D3 群只包含转动操作。 例4. 定义群的乘法为数的加法,则全体整数构成一个群,0 是其中的单位元素, n 与-n 互逆。 同理,全体实数也在这个乘法规则下构成一个群,全体复数也是。 但如果我们把乘法定义为数乘,那么它们就不再是群了,因为这种情况下 单位元素只能是 1,而 0 是没有逆的。 现在我们知道群是定义了乘法且满足一定规律的元素的组合,下面我们看一 下跟群相关的两个定义与一个定理。 定义 1.2 有限群与无限群:群内元素个数称为群的阶,当群阶有限时,称为有限 群,当群阶无限时,称为无限群。(这个学期我们主要讲有限群) 定义 1.3 Abel 群:群的乘法一般不可交换(这个在群的定义里面没有体现,因此 在一般的群中也不需要遵守,比如 D3 中 ad 就不等于 da),当群中元素乘法可以 任意互换时,这个群称为 Abel 群。(由这个定义我们很容易想象 Abel 群的乘法
表都应该是相对于对角线对称的)定理1.1重排定理:设G=,gα,小,对VuEG,当gα取遍G中所有元素时,ugα给出且仅仅一次给出G中所有元素。证明:两个方面,1)任何G中元素都可以由ugα给出,2)仅仅一次给出。1.给出。对任意gβ属于G,可取u-gβEG,使得:u(u-igp)=g2.仅仅一次给出。反证:设有gαgα,使得ugα=ugαr,那么就会有:u-ugα=u-lugar,进而gα=gαi,与假设矛盾。至此,第一节结束。四个内容,三个定义(群,有限、无限群、Abel群),一个定理(重排)。这些讲的都是群本身的性质,不牵扯其内部结构。既然要理解群这个元素集合的结构特性,对其内部结构的认识不可避免。下面的内容很自然与内部结构有关,子群与陪集。1.2子群与陪集定义1.4子群:设H是群G的一个子集(部分元素的集合),若对群G相同的乘法运算,H也构成一个群,则称H为G的子群。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和G相同的乘法。同时,上面我们定义群的时候,用了四个条件。原则上,定义子群也需要这四个条件1)封闭性、2)结合律、3)单位元、4)每个元素唯一逆。但因为H属于G,又是相同的乘法,所以结合律自然成立。同时,如果4)满足,则有f属于H时,f-1也属于H,只要封闭性成立,e自然属于H。因此,在证明子集为子群时,只要1)与4)成立就可以了。显然{e}与G本身都是G的子群,由于太明显,所以称为显然子群,或平庸8
8 表都应该是相对于对角线对称的) 定理 1.1 重排定理:设𝐆 = {⋯,𝐠𝛂,⋯},对∀𝐮 ∈ 𝐆,当𝐠𝛂取遍𝐆中所有元素时, 𝐮𝐠𝛂给出且仅仅一次给出𝐆中所有元素。 证明: 两个方面,1)任何G中元素都可以由ugα给出,2)仅仅一次给出。 1. 给出。对任意gβ属于G,可取u −1gβ ∈ G,使得:u(u −1gβ) = gβ 2. 仅仅一次给出。 反证:设有gα ≠ gα′,使得ugα = ugα′,那么就会有:u −1ugα = u −1ugα′,进 而gα = gα′,与假设矛盾。 至此,第一节结束。四个内容,三个定义(群,有限、无限群、Abel 群), 一个定理(重排)。这些讲的都是群本身的性质,不牵扯其内部结构。既然要理 解群这个元素集合的结构特性,对其内部结构的认识不可避免。下面的内容很自 然与内部结构有关,子群与陪集。 1.2 子群与陪集 定义 1.4 子群:设 H 是群 G 的一个子集(部分元素的集合),若对群 G 相同的 乘法运算,H 也构成一个群,则称 H 为 G 的子群。 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和 G 相同的乘法。同时,上面我们定义群的时候,用 了四个条件。原则上,定义子群也需要这四个条件 1) 封闭性、2) 结合律、3) 单 位元、4) 每个元素唯一逆。但因为 H 属于 G,又是相同的乘法,所以结合律自 然成立。同时,如果 4)满足,则有f属于 H 时,f −1也属于 H,只要封闭性成立, e 自然属于 H。因此,在证明子集为子群时,只要 1)与 4)成立就可以了。 显然{e}与 G 本身都是 G 的子群,由于太明显,所以称为显然子群,或平庸
子群。而群G的非平庸子群称为固有子群。一般我们找群G的子群的时候找的是它的固有子群(非平庸子群)。例5.n 阶循环群,它的定义是a"=e,由a、a2、…、an-1、a"=e]组成。这样的群是Abel 群,乘法可易。以6阶循环群为例,G={a、a、、a5a =e],其中[e}与G是显然子群。(a2、a*、e]与[a3、e]为固有子群。例6.在定义群的乘法为数的加法的时候,整数全体形成的群是实数全体形成的群的子群。例7绕固定轴k转动的元素形成的群[Ck(4)),是绕轴上某一点转动(过这点可以有无数个轴)的群SO(3)群的子群。定义1.5群元的阶:对任意一个有限群G,从中取一个元素a,从a出发作幂操作,总是可以构成G的一个循环子群Zk的,这个Zk等于(a、a2、…、ak-1、ak=e],这时称k(满足这个性质的最小的k)为群元a的阶。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有个地方需要说明一下,就是你凭什么说“从a出发,总能构成G的一个循环子群的”?这是因为如果a=e,则Zk等于[e},问题解决。如果,a≠e,则a2a(不然a=e),这时,如果a?=e,则问题又解决了。如a2+e,则它必为e与a之外的另一个元素,我把a2、a放到我的子集中,继续做a2,同样a3a2(不然a=e)、也不等于a(不然a2=e),如果a3=e,问题解决,如a3e,再把a3放到那个子集中。依次类推,因为G是有限群(阶为n),所以必然存在一个k小于等于n,使得ak=e,来结束这个过程。这时,{a、a2、…、ak-1ak=ej这个集合自然就形成了k阶循环子群了。例8.群元的阶的例子,对D3群,六个元素e、d、f、a、b、C。对d,从它出发,d2=f,d3=e,所以由d形成的循环子群是[e、d、f,d的阶是3
子群。而群 G 的非平庸子群称为固有子群。一般我们找群 G 的子群的时候找的 是它的固有子群(非平庸子群)。 例5. n 阶循环群,它的定义是a n = e,由{a、a 2、⋯、a n−1、a n = e}组成。这 样的群是 Abel 群,乘法可易。以 6 阶循环群为例,G = {a、a 2、⋯ 、a 5、 a 6 = e},其中{e}与G是显然子群。{a 2、a 4、e}与{a 3、e}为固有子群。 例6. 在定义群的乘法为数的加法的时候,整数全体形成的群是实数全体形成的 群的子群。 例7. 绕固定轴k⃗⃗转动的元素形成的群{Ck⃗⃗ (Ψ)},是绕轴上某一点转动(过这点可 以有无数个轴)的群 SO(3)群的子群。 定义 1.5 群元的阶:对任意一个有限群𝐆,从中取一个元素𝐚,从𝐚出发作幂操作, 总是可以构成𝐆的一个循环子群𝐙𝐤的,这个𝐙𝐤等于{𝐚、𝐚 𝟐、⋯ 、𝐚 𝐤−𝟏、𝐚 𝐤 = 𝐞}, 这时称𝐤(满足这个性质的最小的𝐤)为群元𝐚的阶。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有个地方需要说明一下,就是你凭什么说“从a出发, 总能构成G的一个循环子群的”?这是因为如果a = e,则Zk等于{e},问题解决。 如果,a ≠ e,则a 2 ≠ a(不然a = e),这时,如果a 2 = e,则问题又解决了。如 a 2 ≠ e,则它必为e与a之外的另一个元素,我把a 2、a放到我的子集中,继续做a 3, 同样a 3 ≠ a 2(不然a = e)、也不等于a(不然a 2 = e),如果a 3 = e,问题解决,如 a 3 ≠ e,再把a 3放到那个子集中。依次类推,因为G是有限群(阶为n),所以必然 存在一个k小于等于n,使得a k = e,来结束这个过程。这时,{a、a 2、⋯、a k−1、 a k = e}这个集合自然就形成了k阶循环子群了。 例8. 群元的阶的例子,对 D3 群,六个元素e、d、f、a、b、c。对d,从它出发, d 2 = f,d 3 = e,所以由d形成的循环子群是{e、d、f},d的阶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