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f,f2=d,f3=e,所以由f形成的循环子群也是[e、d、f,f的阶也是3。类似,a,a2=e,由a出发形成的循环子群是[e、a,a的阶是2;b,b2=e,由b出发形成的循环子群是[e、b),b的阶是2;c与a、b一样。说完了子群与群元的阶,下一个概念是陪集。定义1.6陪集:设H是群G的子群,H={hα},由固定的gEG,可生成子群H的左陪集:gH=(ghαlhαEH),也可生成子群H的右陪集:Hg=(hαg|hαEH)。这个定义做两点说明。一是当H是有限子群时,陪集元素个数等于H的阶。因为不可能存在ha+har但ghα=gha,或hag=haig的情况。也就是说子群中元素与陪集中元素一一对应。二是根据这个定义,陪集可以为子群本身。如果上面取的gEH,就是。如果不属于,就不是。关于子群和陪集,除了这两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陪集定理。定理1.2陪集定理:设群H是群G的子群,则H的两个左(或右)陪集或者完全相同,或者没有任何公共元素。换句话说,对于一个群G,如果它按照其子群H来进行分割:G=goH、g1H、g2H、,go=e,其中任意两个陪集giH与g;H的关系是它们要么完全相同,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公共元素。证明:(以左陪集为例)设uH、vH是不同陪集。再假设uH与vH中间有一个公共元素uhα=vh,则有v-1uhα=hβ,进而v-1u=hgha, v-luH。这个时候,由于H本身是个群,所以由重排定理知道v-1uH=H,那么v(v-1uH)10
10 对f,f 2 = d,f 3 = e,所以由f形成的循环子群也是{e、d、f},f的阶也是 3。类似,a,a 2 = e,由a出发形成的循环子群是{e、a},a的阶是 2;b, b 2 = e,由b出发形成的循环子群是{e、b},b的阶是 2; c与a、b一样。 说完了子群与群元的阶,下一个概念是陪集。 定义 1.6 陪集:设𝐇是群𝐆的子群,𝐇 = {𝐡𝛂 },由固定的𝐠 ∈ 𝐆,可生成子群𝐇的左 陪集:𝐠𝐇 = {𝐠𝐡𝛂 |𝐡𝛂 ∈ 𝐇},也可生成子群𝐇的右陪集:𝐇𝐠 = {𝐡𝛂𝐠|𝐡𝛂 ∈ 𝐇}。 这个定义做两点说明。一是当H是有限子群时,陪集元素个数等于H的阶。 因为不可能存在hα ≠ hα′但ghα = ghα′或hαg = hα′g的情况。也就是说子群中元素 与陪集中元素一一对应。二是根据这个定义,陪集可以为子群本身。如果上面取 的g ∈ H,就是。如果不属于,就不是。关于子群和陪集,除了这两点,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性质,就是陪集定理。 定理 1.2 陪集定理:设群𝐇是群𝐆的子群,则𝐇的两个左(或右)陪集或者完全相 同,或者没有任何公共元素。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群G,如果它按照其子群H来进行分割:G = {g0H、g1H、 g2H、 ⋯ },g0 = e,其中任意两个陪集giH与gjH的关系是它们要么完全相同,要 么根本没有任何公共元素。 证明:(以左陪集为例) 设uH、vH是不同陪集。 再假设uH与vH中间有一个公共元素uhα = vhβ,则有v −1uhα = hβ,进而v −1u = hβhα −1,v −1u ∈ H。 这个时候,由于H本身是个群,所以由重排定理知道v −1uH = H,那么v(v −1uH)
自然等于vH。而同时v(v-1uH)=uH。也就是说uH=vH,与假设矛盾。(证毕,右陪集证明类似)有了这个性质,我们在面对一个群的时候,按照它的一个子群和这个子群的陪集去进行分割,我们会得到什么?群是G,子群是H,它本身就是一个陪集。除了H,我们可以再取uiEG,但H,建一个H的陪集uiH,这个uiH与H是没有任何公共元素的,因为如果uihα二hp,则ui=hhal,与uH矛盾。这时可以将G写为H、uiH、以及它们以外的元素的集合。这个时候在继续取u2属于G,但它不属于H,也不属于uiH。做陪集u2H,u2H中的u2不在eH中,也不在uH中,所以uzH与eH、uiH完全不同。依次类推,设G的阶是n,H的阶是m。则每个陪集给出的都是全新的m个群G中的元素。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把G中元素穷尽。那么这个H的陪集的个数就应该是n/m。这个n/m必须是个整数,这也就意味着子群H的阶m必为群G的阶n的因子。这个性质就是我们的第三个定理。定理1.3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有限群子群的阶,必为群阶的因子。由这个定理,我们再去分析D3群的子群,我们说过它的子群有(e)、G、{e、d、f)、{e、a)、{e、b)、(e、c},这些子群的阶分别是1、6、3、2、2、2,都是6 的因子。用(e、d、f)来分割群的话,G=lle、d、f}、ale、d、f)),其中 aled、f)对照前面的乘法表,给出的恰恰是(a、b、c)。至此,前两节结束。讲了六个定义:1)群,2)群的阶、有限群、无限群,3)Abel群,4)子群,5)循环子群与群元的阶,6)陪集。三个定理:1)重排定理,2)陪集定理,3)拉格朗日定理。在导言里面我们提到群是一个有结构的元素的集合,这三个定理是最基本的结构性质,以后很多定理的证明都会用到。第二节
自然等于 vH。而同时v(v −1uH) = uH。也就是说uH=vH,与假设矛盾。 (证毕,右陪集证明类似) 有了这个性质,我们在面对一个群的时候,按照它的一个子群和这个子群的 陪集去进行分割,我们会得到什么? 群是G,子群是H,它本身就是一个陪集。除了H,我们可以再取u1 ∈ G,但 ∉ H,建一个H的陪集u1H,这个u1H与H是没有任何公共元素的,因为如果u1hα = hβ,则u1 = hβhα −1,与u1 ∉ H矛盾。这时可以将G写为H、u1H、以及它们以外的 元素的集合。这个时候在继续取u2属于G,但它不属于H,也不属于u1H。做陪集 u2H,u2H中的u2不在eH中,也不在u1H中,所以u2H与eH、u1H完全不同。 依次类推,设 G 的阶是 n,H 的阶是 m。则每个陪集给出的都是全新的 m 个 群 G 中的元素。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把 G 中元素穷尽。那么这个 H 的陪集的个 数就应该是 n/m。这个 n/m 必须是个整数,这也就意味着子群 H 的阶 m 必为群 G 的阶 n 的因子。这个性质就是我们的第三个定理。 定理 1.3 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有限群子群的阶,必为群阶的因子。 由这个定理,我们再去分析 D3 群的子群,我们说过它的子群有{e}、G、{e、 d、f}、{e、a}、{e、b}、{e、c},这些子群的阶分别是 1、6、3、2、2、2,都是 6 的因子。用{e、d、f}来分割群的话,G={{e、d、f}、a{e、d、f}},其中 a{e、 d、f}对照前面的乘法表,给出的恰恰是{a、b、c}。 至此,前两节结束。讲了六个定义:1) 群,2) 群的阶、有限群、无限群,3) Abel 群,4) 子群,5) 循环子群与群元的阶,6) 陪集。三个定理:1) 重排定理, 2) 陪集定理,3) 拉格朗日定理。在导言里面我们提到群是一个有结构的元素的 集合,这三个定理是最基本的结构性质,以后很多定理的证明都会用到。第二节
讲的子群和陪集是群中元素结构关系的一个方面,下面一节要讲的类与不变子群是其另一个方面。1.3类与不变子群此节中,类与不变子群是我们要重点阐明的概念。理解它们需要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共轭。定义1.7共轭:所谓共轭,指的是群G中两个元素f、h,如果在G中存在一个g使得f、h可以通过gfg-1=h联系起来,则称f、h共轭,记为f~h。由此定义,我们首先知道共轭是相互的。因为如果gfg-1=h,则g-1hg=f,也就是g-1h(g-1)-1=f,其中g-1EG。其次,我们知道共轭有传递性,也就是说fi~f2,f2~f3,则fi~f3,为什么?因为由fi~f2,我们知道,一定存在gEG,使得gfig-1=f2。而由f2~f3,我们又知道一定存在hEG,使得hfh-1=f3。把第一个式子代入第二个,就会有hgfig-1h-1=f3,进而hgfi(hg)-1=f3。而hg是属于G的,所以fi~f3。由此传递性,我们可以去定义类。定义1.8类:群G中所有相互共轭的元素形成的集合,称为群G的一个类。由于共轭关系的传递性,我们知道一个类是可以被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所确定的。这个有些像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团伙,逮着一个,其他的也就差不多了。此比喻不一定准确,但有相似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用朋友类比,因为朋友一定程度上也有相互性、传递性、以及物以类聚这些特点。而就由类中任何一个元素确定这个类的操作步骤而言,很简单,对一个类中元素f,取任意g属于G,做操作gfg-1。当g走遍G中所有元素的时候,那么f的所有同类元素,没跑,就一个个全出现了。(地毯式搜捕)2
12 讲的子群和陪集是群中元素结构关系的一个方面,下面一节要讲的类与不变子群 是其另一个方面。 1.3 类与不变子群 此节中,类与不变子群是我们要重点阐明的概念。理解它们需要一个基础, 这个基础是共轭。 定义 1.7 共轭:所谓共轭,指的是群𝐆中两个元素𝐟、𝐡,如果在𝐆中存在一个𝐠, 使得𝐟、𝐡可以通过𝐠𝐟𝐠 −𝟏 = 𝐡联系起来,则称𝐟、𝐡共轭,记为𝐟~𝐡。 由此定义,我们首先知道共轭是相互的。因为如果gfg −1 = h,则g −1hg = f, 也就是g −1h(g −1 ) −1 = f,其中g −1 ∈ G。其次,我们知道共轭有传递性,也就是说 f1~f2,f2~f3,则f1~f3,为什么?因为由f1~f2,我们知道,一定存在g ∈ G,使得 gf1g −1 = f2。而由f2~f3,我们又知道一定存在h ∈ G,使得hf2h −1 = f3。把第一个 式子代入第二个,就会有hgf1g −1h −1 = f3,进而hgf1 (hg) −1 = f3。而hg是属于 G 的,所以f1~f3。 由此传递性,我们可以去定义类。 定义 1.8 类:群 G 中所有相互共轭的元素形成的集合,称为群 G 的一个类。 由于共轭关系的传递性,我们知道一个类是可以被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所确定 的。这个有些像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团伙,逮着一个,其他的也就差不多了。此比 喻不一定准确,但有相似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用朋友类比,因为朋友一定程 度上也有相互性、传递性、以及物以类聚这些特点。 而就由类中任何一个元素确定这个类的操作步骤而言,很简单,对一个类中 元素f,取任意g属于 G,做操作gfg −1。当g走遍 G 中所有元素的时候,那么 f 的 所有同类元素,没跑,就一个个全出现了。(地毯式搜捕)
由这个共轭关系和类的定义,我们还可以得出:1)一个群中的单位元素自成一类,因为对任意f属于G,fef-1=e;2)Abel群的所有元素都自成一类,因为对任意f属于G,取任意h属于G,做hfh-1 = hh-1f = f;3)设群元素f的阶为m,即fm=e,则与它同类的元素的阶也为m。这是因为它的同类元素可以写为gfg-1,对于这个元素,(gfg-1)k=gfkg-1。当k<m时,fk不等于e,所以gfkg-1也不可能为e,因为如果它为e,就有fk=e,与已知矛盾。而k=m时,gfkg-1=geg-1=e,所以gfg-1的阶为m。最后要说明的,是按类分割群和按陪集分割群是分割群的两种方法。按陪集分割时,群元会被等分为若干部分,但按类就不一定了。同时在用gfg-1找f的同类元素时,g取不同值,gfg-1可不止一次给出同一元素,比如找单位元的同类元素时,g不管取什么,gfg-1给出的都是e。跟类相关的第一个定理是关于类中元素个数的,跟Lagrange定理有像的地方,内容如下。定理1.4有限群的每个类中元素的个数都是群阶的因子。(定理很简单,证明稍微有些麻烦)证明:(分三步)我们要找的是由这个任意元素确认的类中元素的个数。第一步,先证明所有与g互易的元素h形成一个G的子群,记为Hg,这个根据子群的定义,只需证明封闭和有逆就可以了。封闭:如hig=ghi,h2g=gh2,则hih2g=high2=ghih2,也就是说hih2属于也这个集合
由这个共轭关系和类的定义,我们还可以得出: 1) 一个群中的单位元素自成一类,因为对任意 f 属于 G,fef −1 = e; 2) Abel 群的所有元素都自成一类,因为对任意 f 属于 G,取任意 h 属于 G,做 hfh −1 = hh −1 f = f; 3) 设群元素 f 的阶为 m,即f m = e,则与它同类的元素的阶也为 m。这是因为 它的同类元素可以写为gfg −1,对于这个元素,(gfg −1 ) k = gf kg −1。当 k<m 时, f k不等于 e,所以gf kg −1也不可能为 e,因为如果它为 e,就有f k = e,与已知 矛盾。而 k=m 时,gf kg −1 = geg −1 = e,所以gfg −1的阶为 m。 最后要说明的,是按类分割群和按陪集分割群是分割群的两种方法。按陪集 分割时,群元会被等分为若干部分,但按类就不一定了。同时在用gfg −1找f的同 类元素时,g 取不同值,gfg −1可不止一次给出同一元素,比如找单位元的同类元 素时,g 不管取什么,gfg −1给出的都是 e。 跟类相关的第一个定理是关于类中元素个数的,跟 Lagrange 定理有像的地 方,内容如下。 定理 1.4 有限群的每个类中元素的个数都是群阶的因子。 (定理很简单,证明稍微有些麻烦) 证明:(分三步) 我们要找的是由 g 这个任意元素确认的类中元素的个数。 第一步,先证明所有与 g 互易的元素 h 形成一个 G 的子群,记为Hg,这个根据 子群的定义,只需证明封闭和有逆就可以了。 封闭:如h1g = gh1,h2g = gh2,则h1h2g = h1gh2 = gh1h2,也就是说h1h2属于 也这个集合
有逆:如hg=gh,则h-1hg=g=h-igh,进而gh-1=h-ig,h-1也属于这个集合。两个结合,所有与g互易的元素形成群G的一个子群,记为Hg。第二步,根据拉格朗日定理,我们可以把群G按照Hg的陪集,分割为(8oHg)giHg、g2Hg、。这里取go为G中单位元素。现在我们要证明的是每个陪集中元素gihα,在hα取遍Hg中所有元素,也就是giha取遍这个陪集中所有元素的时候,gihαg(giha)-1给出同一个g类中元素giggi1且不同陪集给出的类中元素不同。这个证明是两个方面:1)同一陪集同一元素,对陪集中任意元素giha,做gihαg(gihα)-1,由于hα于g互易,结果都是giggi1。2)不同陪集不同元素,g;Hg与g;Hg两个陪集,给出元素为giggi1与gjggj。如gi8gi1=gj88j,则有gjgi811=g8j,进而gjgig=ggjgi,这也就是说gjgi属于Hg。这样,由重排定理知道Hg=gj‘giHg,进而giHg=gjHg,与已知它们为两个不同陪集矛盾。因此,不同陪集做共轭操作给出不同类中元素。第三步,G中有n个元素,Hg阶为m,我们按Hg做陪集分解会有n/m个子群与陪集。每个陪集给出一个(相互不同的)g的同类元素,一共是n/m个。这也就是说g的类中元素个数为n/m。n/m显然是n的因子。现在我们再来回味一下之前说的两句话,1)一个群的单位元素自成一类,2)Abel群中每个元素自成一类。对于这两种情况,上面证明中用到的Hg就是群G本身,所以m=n,n/m=l。这个类中只有一个元素。上面说的共轭、类的概念的对象都是元素。在《子群和陪集》那一节,我们14
14 有逆:如hg = gh,则h −1hg = g = h −1gh,进而gh −1 = h −1g,h −1也属于这个集 合。 两个结合,所有与 g 互易的元素形成群 G 的一个子群,记为Hg。 第二步,根据拉格朗日定理,我们可以把群 G 按照Hg的陪集,分割为{g0Hg、 g1Hg、g2Hg、.}。这里取g0为 G 中单位元素。 现在我们要证明的是每个陪集中元素gihα,在hα取遍Hg中所有元素,也就是gihα 取遍这个陪集中所有元素的时候,gihαg(gihα ) −1给出同一个 g 类中元素giggi −1, 且不同陪集给出的类中元素不同。 这个证明是两个方面: 1) 同一陪集同一元素,对陪集中任意元素gihα,做gihαg(gihα ) −1,由于hα于 g 互 易,结果都是giggi −1。 2) 不同陪集不同元素,giHg与gjHg两个陪集,给出元素为giggi −1与gjggj −1。如 giggi −1 = gjggj −1,则有gj −1 giggi −1 = ggj −1,进而gj −1 gig = ggj −1 gi,这也就是说 gj −1 gi属于Hg。这样,由重排定理知道Hg=gj −1 giHg,进而giHg = gjHg,与已知 它们为两个不同陪集矛盾。因此,不同陪集做共轭操作给出不同类中元素。 第三步,G 中有 n 个元素,Hg阶为 m,我们按Hg做陪集分解会有 n/m 个子群与 陪集。每个陪集给出一个(相互不同的)g 的同类元素,一共是 n/m 个。这也就 是说 g 的类中元素个数为 n/m。n/m 显然是 n 的因子。 现在我们再来回味一下之前说的两句话,1) 一个群的单位元素自成一类,2) Abel 群中每个元素自成一类。对于这两种情况,上面证明中用到的Hg就是群 G 本身,所以 m=n,n/m=1。这个类中只有一个元素。 上面说的共轭、类的概念的对象都是元素。在《子群和陪集》那一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