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脉冲编玛调制(PC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3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分析PCM的系统性能将涉及两种噪声:量化噪声和信道加性 噪声。由于这两种噪声的产生机理不同,故可认为它们是互相 独立的。 考虑两种噪声时,PCM系统接收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为 m(t)=m(t)+ng(t)+ne(t) 式中,(t)为输出信号成分;n,(t)为由量化噪声引起的输出噪声; n(t)为由信道加性噪声引起的输出噪声;因此,通常用系统输出 端总的信噪比衡量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其定义为 、 Em2(t) N6E[nO]+E[n()】 2012/10/29 第1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2012/10/29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3.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分析PCM的系统性能将涉及两种噪声:量化噪声和信道加性 噪声。由于这两种噪声的产生机理不同,故可认为它们是互相 独立的。 考虑两种噪声时,PCM系统接收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为 式中, 为输出信号成分; 为由量化噪声引起的输出噪声; 为由信道加性噪声引起的输出噪声;因此,通常用系统输出 端总的信噪比衡量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其定义为 mt mt n t n t ˆ() () () () =+ + q e m(t) n (t) q n (t) e 2 0 2 2 0 ( ) q e () () S Em t N En t En t = + 第1页
6.3脉冲编码调制(PCM) 国家重点实脸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 设输入信号m(t)在区间[-a,a叫具有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并 对m(t)进行均匀量化,其量化级数为M,在不考虑信道噪 声条件下,由量化噪声引起的输出量化信噪比为 S_E[m2()】 =M2=22w(例6-1) Na E n(t) Bmin =Nfi →N= Bmin fu 式中,二进码位数N与量化级数M的关系为M=2W。 对于二进制编码,上式又可表示为 S0=2281fm 2012/10/29 第2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2012/10/29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设输入信号 在区间 具有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并 对 进行均匀量化,其量化级数为M,在不考虑信道噪 声条件下,由量化噪声引起的输出量化信噪比为 式中,二进码位数N与量化级数M的关系为 。 对于二进制编码,上式又可表示为 m(t) [−a, a] m(t) ( ) 2 0 2 2 2 ( ) 2 ( ) N q q S Em t M N En t = = = 例6-1 N M = 2 B fH Nq S0 2 / = 2 min min H H B B Nf N f = → = 第2页
6.3脉冲编玛调制(PC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SN >若信道加性噪声为高斯白噪声,每一码组中出现的错码彼此 独立,且误码率为P%,则采用N位长自然编码。若仅考虑信道加 性噪声时PCM系统输出信噪比为 S。_E[m()] 1 N.E n2(t) 4Pe Pe为单个码元出错的概率 同时考虑量化噪声和信道加性噪声时,PCM系统输出端的 总信噪功率比为 So So No Na+Ne 2012/10/29 第3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2012/10/29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若信道加性噪声为高斯白噪声,每一码组中出现的错码彼此 独立,且误码率为Pe,则采用N位长自然编码。若仅考虑信道加 性噪声时PCM系统输出信噪比为 Pe为单个码元出错的概率 同时考虑量化噪声和信道加性噪声时,PCM系统输出端的 总信噪功率比为 ( ) ( ) 2 2 1 4 o e e e S Em t N P En t = = 0 0 0 q e S S N NN = + 第3页
6.3脉中编码调制(PCM) 国家重点实脸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So So/Na 22N No 1+Ne/Na 1+4P.22w 由上式可知: Ng>>Ne S So No Nq Na <Nc S So No Ne 应当指出,以上公式是在自然码、均匀量化以及输入信号 为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得到的。 2012/10/29 第4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2012/10/29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由上式可知: 应当指出,以上公式是在自然码、均匀量化以及输入信号 为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得到的。 0 0 0 q e , q S S N N N N >> = 0 0 0 / 1 / q e q S SN N NN = + N e N P 2 2 1 4 2 2 + = 0 0 0 q c , e S S N N N N << = 第4页
6.4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SN 以较低的速率获得高质量编码,一直是语音编码追求的目 标。通常,人们把话路速率低于64kbit/s的语音编码方法,称 为语音压缩编码技术。语音压缩编码方法很多,其中自适应差 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是语音压缩中复杂度较低的一种 编码方法,它可在32kbit/s比特率上达到64kbit/s的PCM数字电 话质量。近年来,ADPCM已成为长途传输中一种新型的国际 通用的语音编码方法。 ADPCM是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为此,下面介绍DPCM的编码原理与系统框图。 返回目录 2012/10/29 第5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ISN 2012/10/29 6.4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以较低的速率获得高质量编码,一直是语音编码追求的目 标。通常,人们把话路速率低于64kbit/s的语音编码方法,称 为语音压缩编码技术。语音压缩编码方法很多 , 其中自适应差 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是语音压缩中复杂度较低的一种 编码方法,它可在32kbit/s比特率上达到64kbit/s的PCM数字电 话质量。近年来,ADPCM已成为长途传输中一种新型的国际 通用的语音编码方法。 ADPCM是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为此,下面介绍DPCM的编码原理与系统框图。 返回目录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