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区块链经济研究进展· 张亮李楚翘 摘要:区块链经济作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尽管当前国外学者关于区块 锤经济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关于 区块链的研究中提及并表达出对区块链的经济学阐释及区块链经济相关问题的深刻思考。系 统研究并分析这些最新成果,有助于更清楚地把握区块链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重点研 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的变化更新;有助于更深刻地洞察区块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区块链 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并科学、有效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推动社会各 产业创新变革;有助于更科学地预测和定位国外区块链经济研究的前浯与未来发展趋势,促 进区块链经济研究体系的日益丰富与完善 关键词:区块链经济去中心化信任共识机制 随着互联网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日新月异, 个人价值的诉求也日益凸显,人们对经济市场对称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作为 透明引擎的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并日益走进公众视野和政策层面,也成为国外学者们关注和 研究的热点。理论指导实践,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各国政府进行探索创新,将区块链引入产业 推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区块链不仅是一项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其发展将推动互联网实现 由信息互联向价值互联和秩序互联的转变,从而也带动区块链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 看,区块链系统的去中心化特征必然使其与传统中心化的经济系统存在很大差别,但也应遵 循基础的经济学规律,其自身也有着经济学的合理性解释。因此,近年来也开始有国外学者 将研究目光由区块链技术投向区块链经济问题,虽然相关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且多数观点 是从探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中表达出来,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独立的研究体系。但可以看出, 对区块链的经济学阐释和其经济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与探讨,将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不断丰 富和发展,以顺应区块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必然趋势,为探索区块链经济治理模式 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鉴于此,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挖掘和呈现出国外区块链经济研究的现状及 取得的重要成果,一方面,通过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文献的总体统计与分析,逐步细化并 寻找其中与区块链经济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对 区块链进行经济学阐释,并由此对区块链经济做出初步界定,同时,系统梳理区块链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块链经济研究思路。 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总体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国外区块链问题相关研究进展和总体情况,更清晰地反映出区块链经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研究”(批准号:18KDAL032) 张亮,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 zhang i ang anu. edu.cn;李楚 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leq1214@163com
国外区块链经济研究进展 张 亮 李楚翘 摘要:区块链经济作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尽管当前国外学者关于区块 链经济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关于 区块链的研究中提及并表达出对区块链的经济学阐释及区块链经济相关问题的深刻思考。系 统研究并分析这些最新成果,有助于更清楚地把握区块链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重点研 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的变化更新;有助于更深刻地洞察区块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区块链 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并科学、有效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推动社会各 产业创新变革;有助于更科学地预测和定位国外区块链经济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促 进区块链经济研究体系的日益丰富与完善。 关键词:区块链经济 去中心化 信任 共识机制 随着互联网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日新月异, 个人价值的诉求也日益凸显,人们对经济市场对称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作为 透明引擎的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并日益走进公众视野和政策层面,也成为国外学者们关注和 研究的热点。理论指导实践,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各国政府进行探索创新,将区块链引入产业 推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区块链不仅是一项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其发展将推动互联网实现 由信息互联向价值互联和秩序互联的转变,从而也带动区块链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 看,区块链系统的去中心化特征必然使其与传统中心化的经济系统存在很大差别,但也应遵 循基础的经济学规律,其自身也有着经济学的合理性解释。因此,近年来也开始有国外学者 将研究目光由区块链技术投向区块链经济问题,虽然相关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且多数观点 是从探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中表达出来,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独立的研究体系。但可以看出, 对区块链的经济学阐释和其经济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与探讨,将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不断丰 富和发展,以顺应区块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必然趋势,为探索区块链经济治理模式 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鉴于此,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挖掘和呈现出国外区块链经济研究的现状及 取得的重要成果,一方面,通过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文献的总体统计与分析,逐步细化并 寻找其中与区块链经济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对 区块链进行经济学阐释,并由此对区块链经济做出初步界定,同时,系统梳理区块链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块链经济研究思路。 一、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总体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国外区块链问题相关研究进展和总体情况,更清晰地反映出区块链经 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研究”(批准号:18KDAL032)。 张亮,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zhangliang@bnu.edu.cn;李楚 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电子邮箱:lcq1214@163.com
济相关研究在区块链问题的整体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笔者首先对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 文献进行广泛检索与统计分析。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 建,其收录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期刊与论文,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并划分 为不同的因子区间,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检索与论文参考渠道。笔者利用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合)SSCI引文索引,检索关键词“ Blockchain”或“ Block chain”, 时间跨度设定为“最近5年”,共获得982篇文献,除去与区块链明显不相关文献145篇, 共计837篇,按年度统计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可见,国外区块链相关研究在近五年内呈快 速发展趋势,特别是2016年以来取得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近100个关注重点和具 体领域,按不同学科统计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400 200 150 117 0 2014 015 2016 2017 ■文献数量 图1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总体情况 300 49403229272722107 ■ Discipline 图2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重点分布情况
济相关研究在区块链问题的整体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笔者首先对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 文献进行广泛检索与统计分析。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 建,其收录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期刊与论文,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并划分 为不同的因子区间,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检索与论文参考渠道。笔者利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核心集合)SSCI 引文索引,检索关键词“Blockchain”或“Block Chain”, 时间跨度设定为“最近 5 年”,共获得 982 篇文献,除去与区块链明显不相关文献 145 篇, 共计 837 篇,按年度统计分布情况如图 1 所示。可见,国外区块链相关研究在近五年内呈快 速发展趋势,特别是 2016 年以来取得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近 100 个关注重点和具 体领域,按不同学科统计分布情况如图 2 所示。 图 1 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总体情况 图 2 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研究重点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区块链发展和应用与各个学科都息息相关,当前国外区块链研究的重点主要 集中在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区块链技术本身进行分析和探讨,而对区块链在商业、金融、 经济管理等领域发展和应用的硏究也是一个主要方面。为了更清晰了解区块链经济相关问题 的研究进展,将学科类别为“ Economics”和“ Management”的49篇文献按年份进行统计, 如图3所示 2014 016 2017 2018 ■文献数量 图3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经济相关研究情况 总体而言,与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相关区块链问题研究也从2016年开始发展起来,并在 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其中绝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区块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与影响的分析,而对区块链经济及其理论基础等进行明确界定的研究成果则少之又少,比较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为 Bheemaiah(2017)主编的《区块链:重新思考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理 论》一书,以及 Davidson et al(2016)发表的《区块链经济学》一文和Gans(2018)发表 的《区块链经济的简单问题》一文。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提取这些代表性成果的主要观点以 及其他成果文献中涉及区块链经济相关问题的具体论述,对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与解释进行 系统梳理,并由此引申至区块链经济,尝试对区块链经济进行初步界定,同时,也就区块链 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治理模式创新与变革的影响进行归纳与阐述。 二、区块链及其经济学阐释 块链及其特征 1.区块链的产生及其本质。区块链( Blockchain)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供用户间共享的数 据库,并使其用户在不存在中央数据库或中介的情况下,以公开或匿名的方式进行有价值的 资产交易( Glaser,2017; Risiuse& Spohrer,2017)。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最早出现在2008 年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而 第一个主流的区块链系统也正是加密货币比特币( Nakamoto,2008)。比特币作为独立于政 府、中央银行和其他传统货币体系的支付手段,是一种电子化的点对点现金系统。自2008
可以看出,区块链发展和应用与各个学科都息息相关,当前国外区块链研究的重点主要 集中在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区块链技术本身进行分析和探讨,而对区块链在商业、金融、 经济管理等领域发展和应用的研究也是一个主要方面。为了更清晰了解区块链经济相关问题 的研究进展,将学科类别为“Economics”和“Management”的 49 篇文献按年份进行统计, 如图 3 所示。 图 3 近五年国外区块链经济相关研究情况 总体而言,与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相关区块链问题研究也从 2016 年开始发展起来,并在 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其中绝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区块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与影响的分析,而对区块链经济及其理论基础等进行明确界定的研究成果则少之又少,比较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为 Bheemaiah(2017)主编的《区块链:重新思考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理 论》一书,以及 Davidson et al(2016)发表的《区块链经济学》一文和 Gans(2018)发表 的《区块链经济的简单问题》一文。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提取这些代表性成果的主要观点以 及其他成果文献中涉及区块链经济相关问题的具体论述,对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与解释进行 系统梳理,并由此引申至区块链经济,尝试对区块链经济进行初步界定,同时,也就区块链 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治理模式创新与变革的影响进行归纳与阐述。 二、区块链及其经济学阐释 (一)区块链及其特征 1.区块链的产生及其本质。区块链(Blockchain)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供用户间共享的数 据库,并使其用户在不存在中央数据库或中介的情况下,以公开或匿名的方式进行有价值的 资产交易(Glaser,2017;Risius&Spohrer,2017)。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最早出现在 2008 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而 第一个主流的区块链系统也正是加密货币比特币(Nakamoto,2008)。比特币作为独立于政 府、中央银行和其他传统货币体系的支付手段,是一种电子化的点对点现金系统。自 2008
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已经从一个加密货币的验证机制走向了更广泛的经济和商业应用 领域。由于它具有去中心化的潜力,其破坏性影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 Worner et al, 2016),而是能够创建几乎针对任何方面的分布式、防篡改和透明的记录( Bohme et al,2015)。 从其本质看,区块链是一种数字化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大型网络账本,任何人任 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延伸区块链,持续满足各种需求带来的 数据录入需要。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由分布式数据库、分散化的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组成 方面,交易数据存储在加密数据块的潜在无限序列中,这些数据块通过分散的时间戳算法 进行排序( Gipp et al,2015),允许用户对数据库更新的有效性进行投票,并最终在任何给 定的时间点上对交易事务的正确性和共享的系统状态达成一致。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相 互冲突的用户参与加密安全的交易,并通过共识协议协商解决交易问题,而无需第三方仲裁 或集中式平台管理( Xu et a,2016),且整个系统运行开放透明。另一方面,在公开或匿名 的情况下,追加新数据需要花费一定的计算成本,以防止恶意或损坏的节点导致错误信息的 传播,而区块链的共享网络由所有节点共同维护,由于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每个节 点在参与记录的同时也验证其他节点记录结果的正确性,维护效率大为提高,成本也大大降 低 2.区块链的特征。通过明确区块链的概念及本质,国外研究者概括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 化、无需事先信任、开放性和自治性等特征。 (1)去中心化。传统经济活动通常依靠中心化方案解决交易或支付问题,即通过特定 中介或政府信用作背书,将所有价值转移计算放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中,所有参与者均由基于 对唯一中心化的人或机构的信任而进行交易。而区块链以其高度透明、有弹性和高效的分布 式数据库的形式被更好地理解为一种新型“通用技术”( Lipsey et al,2005),这样的分布式 数据库可以瓦解任何包含重要信息的集中控制系统(如政府资金、政府财产契据或身份登记 就是集中式数据管理的重要例子)( Wright& De Filippi,2015),其优势在于数据系统的去 中心化使多中心、多方参与成为常态,有利于参与记录的多方存储与维护,相较于传统第三 方中介或中心管制也节省大量人力和交易成本 (2)无需事先信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无需事先信任。在 区块链系统中,参与者可以在事先不了解对方基本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即不需要第三方 验证(即信任),而是使用具有加密经济激励的强大共识机制来验证数据库中交易的真实性 ( Davidson et al,2016)。这实际上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以第三方为中心的信任模式,实现了 “无信任的信任”。因此,区块链即使在存在强大或敌对的第三方试图阻止用户参与的情况 下仍然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3)开放性和自治性。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 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和获取区块链数据,整个系统具 有信息的高度透明性( Bohme et al,2015)。同时,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 由点对点网络中的分布式共识机制对数据信息进行验证和记录,因此,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 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消除了对可信的中介实体的需要,也使任何人 为的干预不能发挥作用,获得了自治性。而数据信息由每个节点共同维护,也使得信息一旦 被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便具有永久性、不可篡改性和安全稳定性(Chen,2018)
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已经从一个加密货币的验证机制走向了更广泛的经济和商业应用 领域。由于它具有去中心化的潜力,其破坏性影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Wörner et al, 2016),而是能够创建几乎针对任何方面的分布式、防篡改和透明的记录(Böhme et al,2015)。 从其本质看,区块链是一种数字化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大型网络账本,任何人任 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延伸区块链,持续满足各种需求带来的 数据录入需要。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由分布式数据库、分散化的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组成。 一方面,交易数据存储在加密数据块的潜在无限序列中,这些数据块通过分散的时间戳算法 进行排序(Gipp et al,2015),允许用户对数据库更新的有效性进行投票,并最终在任何给 定的时间点上对交易事务的正确性和共享的系统状态达成一致。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相 互冲突的用户参与加密安全的交易,并通过共识协议协商解决交易问题,而无需第三方仲裁 或集中式平台管理(Xu et al,2016),且整个系统运行开放透明。另一方面,在公开或匿名 的情况下,追加新数据需要花费一定的计算成本,以防止恶意或损坏的节点导致错误信息的 传播,而区块链的共享网络由所有节点共同维护,由于节点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每个节 点在参与记录的同时也验证其他节点记录结果的正确性,维护效率大为提高,成本也大大降 低。 2.区块链的特征。通过明确区块链的概念及本质,国外研究者概括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 化、无需事先信任、开放性和自治性等特征。 (1)去中心化。传统经济活动通常依靠中心化方案解决交易或支付问题,即通过特定 中介或政府信用作背书,将所有价值转移计算放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中,所有参与者均由基于 对唯一中心化的人或机构的信任而进行交易。而区块链以其高度透明、有弹性和高效的分布 式数据库的形式被更好地理解为一种新型“通用技术”(Lipsey et al,2005),这样的分布式 数据库可以瓦解任何包含重要信息的集中控制系统(如政府资金、政府财产契据或身份登记 就是集中式数据管理的重要例子)(Wright & De Filippi,2015),其优势在于数据系统的去 中心化使多中心、多方参与成为常态,有利于参与记录的多方存储与维护,相较于传统第三 方中介或中心管制也节省大量人力和交易成本。 (2)无需事先信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无需事先信任。在 区块链系统中,参与者可以在事先不了解对方基本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即不需要第三方 验证(即信任),而是使用具有加密经济激励的强大共识机制来验证数据库中交易的真实性 (Davidson et al,2016)。这实际上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以第三方为中心的信任模式,实现了 “无信任的信任”。因此,区块链即使在存在强大或敌对的第三方试图阻止用户参与的情况 下仍然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3)开放性和自治性。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 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和获取区块链数据,整个系统具 有信息的高度透明性(Böhme et al,2015)。同时,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 由点对点网络中的分布式共识机制对数据信息进行验证和记录,因此,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 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的交换数据,消除了对可信的中介实体的需要,也使任何人 为的干预不能发挥作用,获得了自治性。而数据信息由每个节点共同维护,也使得信息一旦 被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便具有永久性、不可篡改性和安全稳定性(Chen,2018)
(二)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 1.区块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区块链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的探讨 Davidson et al(2016)的《区块链经济学》一文最具代表性,其中分别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 公共选择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块链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 Davidson et al(2016)指出,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制度技术,使新型合同和组织成为可能,这也表明可以将其置于新制度经 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新制度经济学,也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1937年科斯的著作《企 业的性质》,通过市场交易成本的观点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此后,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威廉姆森运用并发展了科斯的理论观点,指出人们在市场、企业或政府之间的生产 和交换行为,取决于这些机构间交易成本的差异。可见,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 交易,组织和市场是经济协调机构,即组织并完成交易,因此,经济体系中有效的组织机构 组合将由寻求节约交易成本的代理商组成。在此基础上, Davidson et al(2016)强调,基于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块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考虑,为什么有些交易发生在区 块链中,而不是在企业或市场。当前人们对在现有企业和行业运用区块链表现出很大兴趣 但问题的重点并不是企业和市场如何接受和使用区块链,而是区块链如何在经济体系中与企 业和市场竞争,成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 此外, Davidson et al(2016)认为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逻辑基础,可以将区块链视为 与企业、市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然而,当继续增加一些操作性特征包括法律法规、集体 决策规则和程序、私人资金等时,便可以将区块链看作是一种用于制造“自发秩序”的治理 技术,或规则主导的经济秩序。在这一层面上,区块链作为协调集体经济行动的制度选择, 与企业、市场和其他经济体形成竞争,并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行为、文化、技术、环境等 系列条件的影响。因此,关注政治、政府和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经济学也为区块链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其中,将区块链视为一种自发的经济秩序的观点为从公共选择经 济学视角认识区块链奠定了基础;而从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宪法选择层面来看,区块链也是 个宪政社区,而更重要的层面则是发现有效的宪法约束的过程( Davidson et al,2016)。 2.通证经济为区块链提供的重要依据。通证经济是先于区块链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与区块链完全独立,但能够为区块链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Savelyev(2018)指出,在消费信 贷安排的范围内,通证是指能够证明消费者有权从另一方得到某种权益的凭证,并从实际功 能出发,将通证分为支付通证、应用程序通证和资产通证三类。可见,通证是可以代表各种 权益的证明,如货币、票据、卡券、股票、债券等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游戏币、用户积分 等数字权益证明也都是通证的原型。 Hine et al(2018)则进一步指出,在一个通证经济体系 里,每一个参与者通过付出自己相应的贡献,获得通证奖励,并继续以通证的形式为消费的 物品或服务支付费用。相比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证经济实际上就是通证分配方 式的经济行为。因此,通证是基于固有和内在价值而存在于实体经济中,是能够应用在非区 块链平台的。但由于缺乏密码学的应用,信任建设相对比较困难,也使通证的流通受到一定 限制,而区块链能够为弥补通证的这些局限创造技术平台,同时,通证也能为区块链系统提 供一个更高效、低成本的财富表达方式。 方面,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加密共识机制,能够使在区块链上发行和流转的通证 具备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也使得人为篡改记录、阻滞
(二)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 1.区块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区块链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的探讨, Davidson et al(2016)的《区块链经济学》一文最具代表性,其中分别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 公共选择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块链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Davidson et al(2016)指出,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制度技术,使新型合同和组织成为可能,这也表明可以将其置于新制度经 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新制度经济学,也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 1937 年科斯的著作《企 业的性质》,通过市场交易成本的观点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此后,2009 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威廉姆森运用并发展了科斯的理论观点,指出人们在市场、企业或政府之间的生产 和交换行为,取决于这些机构间交易成本的差异。可见,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 交易,组织和市场是经济协调机构,即组织并完成交易,因此,经济体系中有效的组织机构 组合将由寻求节约交易成本的代理商组成。在此基础上,Davidson et al(2016)强调,基于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块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考虑,为什么有些交易发生在区 块链中,而不是在企业或市场。当前人们对在现有企业和行业运用区块链表现出很大兴趣, 但问题的重点并不是企业和市场如何接受和使用区块链,而是区块链如何在经济体系中与企 业和市场竞争,成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 此外,Davidson et al(2016)认为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逻辑基础,可以将区块链视为 与企业、市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然而,当继续增加一些操作性特征包括法律法规、集体 决策规则和程序、私人资金等时,便可以将区块链看作是一种用于制造“自发秩序”的治理 技术,或规则主导的经济秩序。在这一层面上,区块链作为协调集体经济行动的制度选择, 与企业、市场和其他经济体形成竞争,并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行为、文化、技术、环境等一 系列条件的影响。因此,关注政治、政府和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经济学也为区块链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其中,将区块链视为一种自发的经济秩序的观点为从公共选择经 济学视角认识区块链奠定了基础;而从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宪法选择层面来看,区块链也是一 个宪政社区,而更重要的层面则是发现有效的宪法约束的过程(Davidson et al,2016)。 2.通证经济为区块链提供的重要依据。通证经济是先于区块链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与区块链完全独立,但能够为区块链运行提供重要依据。Savelyev(2018)指出,在消费信 贷安排的范围内,通证是指能够证明消费者有权从另一方得到某种权益的凭证,并从实际功 能出发,将通证分为支付通证、应用程序通证和资产通证三类。可见,通证是可以代表各种 权益的证明,如货币、票据、卡券、股票、债券等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游戏币、用户积分 等数字权益证明也都是通证的原型。Hine et al(2018)则进一步指出,在一个通证经济体系 里,每一个参与者通过付出自己相应的贡献,获得通证奖励,并继续以通证的形式为消费的 物品或服务支付费用。相比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证经济实际上就是通证分配方 式的经济行为。因此,通证是基于固有和内在价值而存在于实体经济中,是能够应用在非区 块链平台的。但由于缺乏密码学的应用,信任建设相对比较困难,也使通证的流通受到一定 限制,而区块链能够为弥补通证的这些局限创造技术平台,同时,通证也能为区块链系统提 供一个更高效、低成本的财富表达方式。 一方面,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加密共识机制,能够使在区块链上发行和流转的通证 具备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也使得人为篡改记录、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