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影响价格、破坏信任的难度大大提升,此外,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将赋予通证更丰 富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正如 Savelyev(2018)的观点,通证应该成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证在区块链运行中充当价值载体,其交易流转能够连接起区块链系统中各 主体间的财富流通。每一个发行通证的区块链项目,试图以其所发行的通证作为一种经济激 励工具,促进区块链内主体的协作。对系统的贡献越大,获得的通证就越多,协作的程度越 好,通证的价值也越高。因此,区块链可以在未来更多地尝试在其系统中设计并应用通证经 济系统。 3.区块链运行的核心经济规则。区块链实现了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传输可信信息并进行价 值转移的问题,那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是如何确保节点之间的彼此信任并达成交易? 在此,共识机制的作用不容忽视,并成为区块链系统运行的核心经济规则和竞争约束。如前 所述,就区块链的定义及其本质而言,区块链是一种数字化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大型 加密网络账本,因此,区块链系统交易信息、数据的录入和更新,意味着其他节点对请求变 更节点的信任,并同步该节点生成的区块链,同时让其获得通证奖励。这便是共识机制的重 要作用,为整个系统建立共同遵守的信任和激励机制,相当于经济中的成本投入和收入分配 ( Greiner&Wang,2015)。从经济学视角看,共识机制解决了在无需事先信任的系统中, 激励节点参与点对点系统并确保交易中节点间的信任问题。 关于共识机制中的信任建立问题,国外研究者不乏试图探索一种信任建立机制,通过允 许其他用户量化他们对特定用户的信任程度来解决信任问题。 Litos& Zindros(2017)建议 使用区块链建立一个分散的信誉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均通过货币承诺来 表达。为了说明这种方法的功能和有效性,他们应用博弈论证明分散的信誉系统是有抵抗力 的,并且信任关系对直接信任的再分配的影响是强有力的。 Chan et al(2017)提出了一个类 似的想法,并建议使用智能合同来记录历史交易行为,因此,与 Litos& Zindros(2017)相 比,这种方法建立在用户倾向于与可信用户之间进行交易的隐含假设之上。 Alexopoulos et al (2017)则使用基于区块链的信任网络的概念来确保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和声誉不受到攻击 通过图论模型的研究,他们验证了区块链的分散化、不可变性及信息披露特征有助于帮助抵 御各种攻击,包括双重注册、陈腐信息或拒绝服务等。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也充分表明,区 块链的去信任化属性是建立在其具有整合协同作用的技术之上,如共识协议及智能合同自动 化服务的能力等 三、区块链经济的初步界定 (一)从区块链到区块链经济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之一显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一场变革,但这种变革性的 新技术也是关于数字信息的公共数据库的新技术,实际上可以被更好地理解为协调人的机制 或社会技术,是在机构、组织和治理中的一场革命。正因如此,国外学者也将区块链视为 项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的研究工作,而不简单因其支持比特币技术而单纯作为货 币经济学( Bohme et al,2015; White,2015),或信息、创新和技术变革经济学的工作(Swan, 2015; Pilkington,2016)。正如 Davidson et al(2016)指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是
流通、影响价格、破坏信任的难度大大提升,此外,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将赋予通证更丰 富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正如 Savelyev(2018)的观点,通证应该成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证在区块链运行中充当价值载体,其交易流转能够连接起区块链系统中各 主体间的财富流通。每一个发行通证的区块链项目,试图以其所发行的通证作为一种经济激 励工具,促进区块链内主体的协作。对系统的贡献越大,获得的通证就越多,协作的程度越 好,通证的价值也越高。因此,区块链可以在未来更多地尝试在其系统中设计并应用通证经 济系统。 3.区块链运行的核心经济规则。区块链实现了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传输可信信息并进行价 值转移的问题,那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是如何确保节点之间的彼此信任并达成交易? 在此,共识机制的作用不容忽视,并成为区块链系统运行的核心经济规则和竞争约束。如前 所述,就区块链的定义及其本质而言,区块链是一种数字化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大型 加密网络账本,因此,区块链系统交易信息、数据的录入和更新,意味着其他节点对请求变 更节点的信任,并同步该节点生成的区块链,同时让其获得通证奖励。这便是共识机制的重 要作用,为整个系统建立共同遵守的信任和激励机制,相当于经济中的成本投入和收入分配 (Greiner & Wang,2015)。从经济学视角看,共识机制解决了在无需事先信任的系统中, 激励节点参与点对点系统并确保交易中节点间的信任问题。 关于共识机制中的信任建立问题,国外研究者不乏试图探索一种信任建立机制,通过允 许其他用户量化他们对特定用户的信任程度来解决信任问题。Litos & Zindros(2017)建议 使用区块链建立一个分散的信誉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均通过货币承诺来 表达。为了说明这种方法的功能和有效性,他们应用博弈论证明分散的信誉系统是有抵抗力 的,并且信任关系对直接信任的再分配的影响是强有力的。Chan et al(2017)提出了一个类 似的想法,并建议使用智能合同来记录历史交易行为,因此,与 Litos & Zindros(2017)相 比,这种方法建立在用户倾向于与可信用户之间进行交易的隐含假设之上。Alexopoulos et al (2017)则使用基于区块链的信任网络的概念来确保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和声誉不受到攻击。 通过图论模型的研究,他们验证了区块链的分散化、不可变性及信息披露特征有助于帮助抵 御各种攻击,包括双重注册、陈腐信息或拒绝服务等。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也充分表明,区 块链的去信任化属性是建立在其具有整合协同作用的技术之上,如共识协议及智能合同自动 化服务的能力等。 三、区块链经济的初步界定 (一)从区块链到区块链经济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之一显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一场变革,但这种变革性的 新技术也是关于数字信息的公共数据库的新技术,实际上可以被更好地理解为协调人的机制 或社会技术,是在机构、组织和治理中的一场革命。正因如此,国外学者也将区块链视为一 项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的研究工作,而不简单因其支持比特币技术而单纯作为货 币经济学(Böhme et al,2015;White,2015),或信息、创新和技术变革经济学的工作(Swan, 2015;Pilkington,2016)。正如 Davidson et al(2016)指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是
密码学的产物,是数字货币设计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这似乎将其置于信息和新技术经济 学或货币经济学的范围之内,但是它迅速逃脱了这个框而成为了分散化的技术,这就使其成 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对象即组织和市场的新竞争对手。” Bheemaiah(2015)也指出,区块链 经济应将区块链与经济学相结合,从而可以通过分布式的经济网络上流动的交易数据了解经 济主体如何在市场范围内进行交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由此,开始有国外研究者在探究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和解释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界定区块 链经济的具体内涵 (二)区块链经济的初步界定 关于“区块链经济”的提法国外比较多,只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它。纵观 国外学者已取得的现有成果,主要表现在将微观经济理论在区块链分析和研究中的逐步运用 区块链技术是运行在加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 Zamfir(2015)提出了其称之为“加密经济学 的新学科,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密码学,并定义为“研究分散的数字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生产、 分配和消费的管理协议的一门正式学科。加密经济学是一门专注于这些协议的设计和表征的 实用科学”( Zamfir,2015)。 Buterin(2015)提出“经济上的密码”一词来指代所有使用 经济激励来确保运行,而不会出现倒退或发生任何其他故障的分布式加密协议。”此外, Babbitt& Dietz(2015)则提出了“加密经济”的定义,即一种不受地理、政治和法律制 度约束的经济制度,其中区块链,而不是受信任的第三方约束所有在分布式公共数据库记录 的交易行为。这些概念界定使加密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学机制设计的一个分支,并与新制度 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相结合为区块链经济提供重要基础。 由于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开放式的数据库平台,区块链经济也应专注于分散系统 的经济学研究。关于开放式分散系统的基本观点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启蒙运动中 其本质上是关于动态效率的进化论。 Davidson et al(2016)从经济学及复杂系统进化的角 度,在“ Economics of blockchain”一文中明确将“区块链经济”译为“ Blockchain economy”, 并对区块链的经济意义及其优势进行了论述,指出复杂系统进化的基本发展模式是从集中到 分权。系统从集中开始,因为这是创造、建立和执行规则,即创建知识结构的最有效的形式。 集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并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可以裁决争议,但这些特征也意味着 集权成本的累积和权力带来的剥削,在经济体系中表现为通货膨胀、腐败和寻租。集权化的 成本不断攀升而分散化的成本却相对平稳,最终,随着技术进步(例如密码学和计算机技术 在区块链中的运用),适应性和差别性的选择促使系统向分散化发展。集权能够带来秩序, 但却十分脆弱,而分散化可以使系统更强大、灵活、安全和高效( Davidson et al,2016)。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区块链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应在于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回归 到经济学轨道,运用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思路分析和解释区块链市场运行的经济规律,以促进 区块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有效治理有机结合 四、区块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区块链及区块链经济进行深入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把握区块链经济基本原理和 内在规律基础上,将其运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并带动社会
密码学的产物,是数字货币设计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这似乎将其置于信息和新技术经济 学或货币经济学的范围之内,但是它迅速逃脱了这个框而成为了分散化的技术,这就使其成 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对象即组织和市场的新竞争对手。”Bheemaiah(2015)也指出,区块链 经济应将区块链与经济学相结合,从而可以通过分布式的经济网络上流动的交易数据了解经 济主体如何在市场范围内进行交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由此,开始有国外研究者在探究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和解释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界定区块 链经济的具体内涵。 (二)区块链经济的初步界定 关于“区块链经济”的提法国外比较多,只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它。纵观 国外学者已取得的现有成果,主要表现在将微观经济理论在区块链分析和研究中的逐步运用。 区块链技术是运行在加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Zamfir(2015)提出了其称之为“加密经济学” 的新学科,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密码学,并定义为“研究分散的数字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生产、 分配和消费的管理协议的一门正式学科。加密经济学是一门专注于这些协议的设计和表征的 实用科学”(Zamfir,2015)。Buterin(2015)提出“经济上的密码”一词来指代所有使用 经济激励来确保运行,而不会出现倒退或发生任何其他故障的分布式加密协议。”此外, Babbitt & Dietz(2015)则提出了“加密经济”的定义,即一种不受地理、政治和法律制 度约束的经济制度,其中区块链,而不是受信任的第三方约束所有在分布式公共数据库记录 的交易行为。这些概念界定使加密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学机制设计的一个分支,并与新制度 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相结合为区块链经济提供重要基础。 由于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开放式的数据库平台,区块链经济也应专注于分散系统 的经济学研究。关于开放式分散系统的基本观点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启蒙运动中, 其本质上是关于动态效率的进化论。Davidson et al(2016)从经济学及复杂系统进化的角 度, 在“Economics of blockchain”一文中明确将“区块链经济”译为“Blockchain economy”, 并对区块链的经济意义及其优势进行了论述,指出复杂系统进化的基本发展模式是从集中到 分权。系统从集中开始,因为这是创造、建立和执行规则,即创建知识结构的最有效的形式。 集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并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可以裁决争议,但这些特征也意味着 集权成本的累积和权力带来的剥削,在经济体系中表现为通货膨胀、腐败和寻租。集权化的 成本不断攀升而分散化的成本却相对平稳,最终,随着技术进步(例如密码学和计算机技术 在区块链中的运用),适应性和差别性的选择促使系统向分散化发展。集权能够带来秩序, 但却十分脆弱,而分散化可以使系统更强大、灵活、安全和高效(Davidson et al,2016)。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区块链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应在于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回归 到经济学轨道,运用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思路分析和解释区块链市场运行的经济规律,以促进 区块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有效治理有机结合。 四、区块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区块链及区块链经济进行深入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把握区块链经济基本原理和 内在规律基础上,将其运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并带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