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 任课班级 农机06(1,2) 任课教师李玲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电工教研室 2007一2008学年第一学期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电 工 学 任课班级 农机 06(1,2) 任课教师 李 玲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电工教研室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李玲职称副教授总学时54学时 使用教材 《电工学》(第六版)秦曾煌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 1.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 3.为学生就相关领域自学、深造、拓展和创新莫定基础 程 4.使学生具有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 装 的 章次 章 名 学时 绪论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6+2 第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4 第4章正弦交流电路 8+2 第5章三相电路 4+2 第6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4 第7章交流电动机 8 第10章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4+4
姓名 李 玲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54 学时 使用教材 《电工学》(第六版) 秦曾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1.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就相关领域自学、深造、拓展和创新奠定基础。 4.使学生具有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 章次 章 名 学时 绪 论 1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5 第 2 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6+2 第 3 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4 第 4 章 正弦交流电路 8+2 第 5 章 三相电路 4+2 第 6 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4 第 7 章 交流电动机 8 第10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4+4
2007年8月29日 掌握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什么是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 督药 系以及电位、参考电位的概念,掌握欧姆定理。了解电能的应用:电能的优越性: 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绪论 1.电能的应用(工业上的应用:农业上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2.电能的优越性。 莎 3.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概况。 4。课程的性质、内容及要求。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L,2电路模型。 1.3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1.4欧姆定律。 教学重点: 1。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及其关系: 2.参考电位的含义:3.电压与电位的关系:4.欧姆定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设定及其关系: 及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大传授的信息量,集动画、视频、图象于一体,激发 教学方法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范例法: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实例讲述电能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电位、参考电位及与电压的关系运用启发、比喻等方法。 阅读材料:在图书馆或院阅览室查阅有关电工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实例以及电工、电 作业 子的发展历史。 思考题 讨论题 练习与思考: 阅读材料 第10页1.3.11.3.21.3.3 第12页1.4.11.4.21.4.31.4.4 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学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页
2007 年 8 月 29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什么是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 系以及电位、参考电位的概念,掌握欧姆定理。了解电能的应用;电能的优越性; 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教 学 内 容 绪论 1.电能的应用(工业上的应用;农业上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2.电能的优越性。 3.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概况。 4.课程的性质、内容及要求。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1.2 电路模型。 1.3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1.4 欧姆定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及其关系; 2.参考电位的含义;3.电压与电位的关系;4.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设定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大传授的信息量,集动画、视频、图象于一体,激发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范例法: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实例讲述电能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电位、参考电位及与电压的关系运用启发、比喻等方法。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在图书馆或院阅览室查阅有关电工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实例以及电工、电 子的发展历史。 练习与思考: 第 10 页 1.3.1 1.3.2 1.3.3 第 12 页 1.4.1 1.4.2 1.4.3 1.4.4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2007年8月31日 教学 了解功率、额定值的含义。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有载、开路、短路)。 目的 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学会判断电源和负载的方法。 1.5电源负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一、电源负载工作(功率平衡,电源、负载判断:额定值的含义) 二、电源开路(举例、分析状态参数)。 三、电源短路(举例、分析状态参数)。 教 1.6基尔霍夫定律 1.6.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容 1.应用场合。2.思路3.内容。4.推广应用。 1.6.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应用场合。2.思路3.内容。4.推广应用。 教学重点: 1.判别电源和负载的方法: 2.额定值的含义: 教学重点 3.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及 1.电源和负载的判别及规范解题步骤。 教学方法 2.对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通过例题示范其中关键所在, 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作业: 第26页:1.5.21.5.31.5.12 思考题: 讨论题 第17页:1.5.11.5.21.5.31.5.41.5.51.5.61.5.7 阅读材料 1.5.8 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2页
2007 年 8 月 31 日 教 学 目 的 了解功率、额定值的含义。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有载、开路、短路)。 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学会判断电源和负载的方法。 教 学 内 容 1.5 电源负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一、电源负载工作(功率平衡,电源、负载判断;额定值的含义) 二、电源开路(举例、分析状态参数)。 三、电源短路(举例、分析状态参数)。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应用场合。 2.思路 3.内容。 4.推广应用。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应用场合。 2.思路 3.内容。 4.推广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判别电源和负载的方法; 2.额定值的含义; 3.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教学难点: 1.电源和负载的判别及规范解题步骤。 2.对额定值的理解。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通过例题示范其中关键所在。 并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作业: 第 26 页:1.5.2 1.5.3 1.5.12 思考题: 第 17 页: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2 页
2007年9月5日 教学 理解电位的概念及与电压的异同。 目的 掌握电位的计算。 1,7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一、电位: 二、电位与电压的异同: 教学 三、举例: 内 四、电位的计算步骤。 教学重点: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电位与电压的联系: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推广应用。 教学难点 2.电位的计算: 及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借助比喻、举例手段强化学生理解。 思考题: 作业 第25页1.7.11.7.21.7.31.7.4 思考题 作业: 讨论题 第28页1.6.21.7.11.7.31.7.4 阅读材料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3页
2007 年 9 月 5 日 教 学 目 的 理解电位的概念及与电压的异同。 掌握电位的计算。 教 学 内 容 1.7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一、电位; 二、电位与电压的异同; 三、举例; 四、电位的计算步骤。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1.电位与电压的联系;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推广应用。 2.电位的计算;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借助比喻、举例手段强化学生理解。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 25 页 1.7.1 1.7.2 1.7.3 1.7.4 作 业: 第 28 页 1.6.2 1.7.1 1.7.3 1.7.4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