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7日 教学 掌握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原理及公式。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特性。 目的 会运用电压源及电流源等效解题。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2.1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电路 一、电阻的串联:串联分压原理及公式。 二、电阻的并联:并联分流的原理及公式。 内容 2.3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一、电压源: 二、电流源 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教学重点: 1.串联分压公式及并联分流公式。 2.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变换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及 1.电流源模型。实际中的电压源、电流源实例。 教学方法 2.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具体应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配合讲解法与范例教学法。通过例题与示范应用过程。 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做练习与思考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复习练习与思考。 讨论题 作业: 阅读材料 第66页2.1.32.1.62.3.12.3.32.3.4 题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4页
2007 年 9 月 7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原理及公式。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特性。 会运用电压源及电流源等效解题。 教 学 内 容 第 2 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电路 一、电阻的串联:串联分压原理及公式。 二、电阻的并联:并联分流的原理及公式。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一、电压源; 二、电流源; 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串联分压公式及并联分流公式。 2.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变换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1.电流源模型。实际中的电压源、电流源实例。 2.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具体应用。 教学方法: 多媒体配合讲解法与范例教学法。通过例题与示范应用过程。 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做练习与思考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 复习练习与思考。 作 业: 第 66 页 2.1.3 2.1.6 2.3.1 2.3.3 2.3.4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4 页
2007年9月12日 教学 掌握支路电流法,并会运用分析电路。 目的 掌握结点电压法,并会运用分析电路。掌握叠加原理并会运用分析电路。 2.4支路电流法 原理:解题步骤。 2.5结点电压法 电路特点:结点电压公式 容 2.6叠加原理 一、叠加原理的提出。 二、叠加原理的内容。 三、叠加原理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 1.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 教学重点 2.结点电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3.叠加原理的应用。 及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结点电压法应用范围,叠加原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示范求解步骤,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思考题: 作业 练习与思考。 思者飘 作业: 讨论题 阅读材料 第69页2.5.12.6.22.6.3 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5页
2007 年 9 月 12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支路电流法,并会运用分析电路。 掌握结点电压法,并会运用分析电路。掌握叠加原理并会运用分析电路。 教 学 内 容 2.4 支路电流法 原理;解题步骤。 2.5 结点电压法 电路特点;结点电压公式。 2.6 叠加原理 一、叠加原理的提出。 二、叠加原理的内容。 三、叠加原理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支路电流法解题步骤。 2.结点电压法的应用。 3.叠加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结点电压法应用范围,叠加原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示范求解步骤,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练习与思考。 作 业: 第 69 页 2.5.1 2.6.2 2.6.3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5 页
2007年9月14日 掌握戴维宁定理,并会运用分析电路,力求使学生掌握规范步骤。 目的 2.7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一、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的思想。 二、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内容。 教 三、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应用举例。 容 第二章小结讲解习题 教学重点: 戴维宁定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等效电源的求取。 及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示范求解步骤,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思考题: 作业 练习与思考。 思考题 讨论题 作业: 阅读材料 第70页2.7.32.7.42.7.5 趣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6页
2007 年 9 月 14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戴维宁定理,并会运用分析电路,力求使学生掌握规范步骤。 教 学 内 容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一、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的思想。 二、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内容。 三、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应用举例。 第二章小结 讲解习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戴维宁定理。 教学难点: 等效电源的求取。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示范求解步骤,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练习与思考。 作 业: 第 70 页 2.7.3 2.7.4 2.7.5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6 页
2007年9月19日 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的性质。 掌握换路定则的内容及换路定则的应用。 第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3.1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的性质。 学 3.2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 内 换路定则的理论基础、换路定则的内容、换路定则的应用 容 教学重点: 1.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的性质 2.换路定则的内容、换路定则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示范求解步骤,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思考题: 练习与思考P763.1.13.1.2P783.2.13.2.23.2.3 作业: 讨论题 阅读材料 P963.2.1 后记 安排9月21日下午做实验一直流电路分析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7页
2007 年 9 月 19 日 教 学 目 的 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的性质。 掌握换路定则的内容及换路定则的应用。 教 学 内 容 第 3 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3.1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的性质。 3.2 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 换路定则的理论基础、换路定则的内容、换路定则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功率的性质 2.换路定则的内容、换路定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范例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示范求解步骤,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作 业 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思考题: 练习与思考 P76 3.1.1 3.1.2 P78 3.2.1 3.2.2 3.2.3 作 业: P96 3.2.1 题 后 记 安排 9 月 21 日下午做实验一 直流电路分析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