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i) 避讳(hui) 垂涎三尺(xidn)长歌当哭(dang) B.怯懦(qie)框架( kuang)鳞次栉比(zhi)斐然成章(fdi) C.攒钱(zan) 马厩(ji) 咎由自取(ji) 受益匪浅(fei D.桑梓(zi) 聒噪(gua) 海市蜃楼(shen)衣冠楚楚(guan) 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 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B.凭心而论,姚明的球技在NBA球员中还不能算最好,但他的不懈努力及在篮板、助攻 方面的进步却是球迷们有目共睹的 C.周杰伦以他正面健康的形象、出色的音乐禀赋,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誉为新 代娱乐天王,拥有不计其数的铁竿粉丝。 D.2008年,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拨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有过的惨淡出身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胡锦涛总书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报告,回忆了三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B.即将实施的燃油税制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正原则,它利用税收 杠杆引导燃油消费者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于国于民都是利大于弊 C.无良知媒体对新闻的不实报导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某些道听途说和一面之词大 做文章:还有一种干脆编造谎言,无事生非 D.《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中国工程院6位院士给居民讲口腔卫生的事。有人 质疑:杀鸡焉用牛刀?办这事儿有个牙科医生足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部委出新规: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将提起跨国诉讼并沟通协商,坚决维护中
- 1 - 2009 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曳.(yì) 避讳.(huì) 垂涎.三尺(xián) 长歌当.哭(dàng) B. 怯.懦(qiè) 框.架(kuàng) 鳞次栉.比(zhì) 斐.然成章(fěi) C. 攒.钱(zǎn) 马厩.(jiù) 咎.由自取(jiù) 受益匪.浅(fēi) D. 桑梓.(zǐ) 聒.噪(guā) 海市蜃.楼(shèn) 衣冠.楚楚(guān) 2. 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 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B. 凭心而论,姚明的球技在 NBA 球员中还不能算最好,但他的不懈努力及在篮板、助攻 方面的进步却是球迷们有目共睹的。 C. 周杰伦以他正面健康的形象、出色的音乐禀赋,迅速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被誉为新一 代娱乐天王,拥有不计其数的铁竿粉丝。 D. 2008 年,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拨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有过的惨淡出身了。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胡锦涛总书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报告,回忆..了三十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展示了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B. 即将实施的燃油税制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正..原则,它利用税收 杠杆引导燃油消费者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于国于民都是利大于弊。 C. 无良知媒体对新闻的不实报导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某些道听途说和一面之词大 做文章;还有一种干脆编造谎言,无事生非 ....。 D. 《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中国工程院 6 位院士给居民讲口腔卫生的事。有人 质疑:杀鸡焉用牛刀 ......?办这事儿有个牙科医生足矣。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四部委出新规: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将提起跨国诉讼并沟通协商,坚决维护中
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B.我们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的优异成绩,靠的是全体同学团结协助、不畏强手、努 力拼搏取得的 C.外界原本以为由吴淑珍操盘的扁家洗钱案,并没有动到陈水扁那一边的亲戚,现在显 实情可能并非如此,洗钱案牵扯出来的人可能远超出外界预期 D.这个超市不大,可里面的东西真不少,货架上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甚至时 令水果琳琅满目,可说是品种齐全,数量充足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联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①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己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②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③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⑤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 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6.先指出表格中不能充当相关修辞手法例句的一项:然后为它写一句正确的,要求能体现原 例句本意。(4分) 修辞手法|例句 夸张 A.他紧张极了,大气都不敢岀,心脏激烈地跳动着,仿佛就要蹦出嗓子眼了。 比喻 B.这篇文章写得很差,就像小学生作文一样 反复 C.要冷静,要冷静,我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 比拟 D.中国足球,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才能有出息啊? 例句不当的一项是: 改写后正确的句子 7.下面语段表述有多处不妥,请在不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重新写一段,要求用词准确得体, 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35字。(5分) 张老师对改作业情有独钟,对我们作业中的错误,事无巨细,都能准确地看出来,一个都 不会漏过,对他的这种做法和能力,我们是褒奖有加的
- 2 - 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B. 我们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的优异成绩,靠的是全体同学团结协助、不畏强手、努 力拼搏取得的。 C. 外界原本以为由吴淑珍操盘的扁家洗钱案,并没有动到陈水扁那一边的亲戚,现在显 示,实情可能并非如此,洗钱案牵扯出来的人可能远超出外界预期。 D. 这个超市不大,可里面的东西真不少,货架上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甚至时 令水果琳琅满目,可说是品种齐全,数量充足。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联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①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②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③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⑤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 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6. 先指出表格中不能充当相关修辞手法例句的一项;然后为它写一句正确的,要求能体现原 例句本意。(4 分) 修辞手法 例句 夸张 A.他紧张极了,大气都不敢出,心脏激烈地跳动着,仿佛就要蹦出嗓子眼了。 比喻 B.这篇文章写得很差,就像小学生作文一样。 反复 C.要冷静,要冷静,我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 比拟 D.中国足球,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才能有出息啊? 例句不当的一项是: 改写后正确的句子: 7. 下面语段表述有多处不妥,请在不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重新写一段,要求用词准确得体, 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 35 字。(5 分) 张老师对改作业情有独钟,对我们作业中的错误,事无巨细,都能准确地看出来,一个都 不会漏过,对他的这种做法和能力,我们是褒奖有加的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毎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 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 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 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 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 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 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 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睛。”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 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 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 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 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 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 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舂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 扑秋干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干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 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 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 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 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 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岀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 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 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 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 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8.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
- 3 -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 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 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 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 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 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 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 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 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 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 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 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 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 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 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 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 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 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 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 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 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 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 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 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8. 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 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 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 和古人“交通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 很有这样的感触。 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讠 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 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 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10.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 的诗句。 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11.作者以前读不懂《己亥杂诗》第八十首,现在读懂了。请根据原文说说其读懂的原因(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殷红 (1)一百多年前,傍晩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 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 轻的农妇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 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 (2)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3)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地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 声。”接着又高兴地问:“喂,你听到钟声了吧 (4)“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 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农民引向战争。 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 (5)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 (6)一八八九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杰作《晚
- 4 - 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 和古人“交通”。 9.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 很有这样的感触。 B. 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 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 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 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 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10. 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 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 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 的诗句。 D. 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11. 作者以前读不懂《己亥杂诗》第八十首,现在读懂了。请根据原文说说其读懂的原因(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殷红 (1)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 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 轻的农妇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 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 ⑵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⑶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地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 声。”接着又高兴地问:“喂,你听到钟声了吧?” ⑷“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 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农民引向战争。 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 ⑸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 ⑹一八八九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杰作《晚
钟》时,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已远离尘世的紛扰和喧嚣十四年了。 ()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 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 子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 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8)他声嘶力竭地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9)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 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 年他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⑩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 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一一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 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000法郎时 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 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 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地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 “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 ⑩2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 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 片。 〔3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美得如同—个被背弃的世界,只能 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那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 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颠沛流离。 4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晚钟》是其代表作品 12.请谈谈第(2段对《晚钟》画面内容的描述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3.“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这句话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 分析。(3分) 14.文章第①D0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4分) 15.第③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 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 5 - 钟》时,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已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十四年了。 ⑺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 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 子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 18 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 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⑻他声嘶力竭地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⑼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 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 12000 法郎买回收藏,直到 1889 年他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⑽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 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 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 451000 法郎时, 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 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 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 55 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⑾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地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 “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 ⑿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 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 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 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 一片。 ⒀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美得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只能 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那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 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颠沛流离。 ⒁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 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晚钟》是其代表作品。 12. 请谈谈第⑴⑵段对《晚钟》画面内容的描述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 13.“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这句话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 分析。(3 分) 14. 文章第⑾⑿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4 分) 15. 第③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 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