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怎样解释“格物致知”?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理清课文结构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怎样解释“格物致知”?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4、理清课文结构
整体感知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 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 解释,请找出来。 整体感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 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 一部分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 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 一部分
请按照 “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给金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 忍
请按照 “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 思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论证结构: 提出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1--2)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问题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3-12)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 精神。 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13) 得出结论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二、论证结构: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3---12) (13) 提出论题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 精神。 (1---2)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