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2)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积极投身实践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难点 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主探究 阅读课本P42-P46,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实践及其特点 1、思考:读书是一种实践活动吗?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2、思考: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需要具备哪些条 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活件?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3、判断: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4、判断:实践是我们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 段,他们都是 5、思考:判定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 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_制约的,也具有_。 (2)实践具有能动性
1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2)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积极投身实践的自觉性 二、 学习重点难点 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前预习案】(20 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42--P46,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 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活动。实践是一种 活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 段,他们都是 。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 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 制约的,也具有 。 (2)实践具有能动性 1、思考:读书是一种实践活动吗? 2、思考: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需要具备哪些条 件? 3、判断: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判断:实践是我们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5、思考:判定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 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 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离开了他 人和社会的 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 的。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 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 (2)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完备的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 要求的,就是处于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 变为现实的存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加 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 要回到 中去。 、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2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 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 。 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 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离开了他 人和社会的 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 的。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 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 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 的需要。 (2)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完备的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 一要求的,就是处于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的 变为现实的存 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 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 要回到 中去。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957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首次淮河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总结了7年来的成绩和问题,着 重讨论了淮河流域规划,提出了今后治淮的方针任务。要求治淮应从治标转到治本为主,在 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内,基本上消灭洪、涝、旱灾:2010年10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委 会议。用5年至10年时间,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建设任务,为淮河流域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1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组织制 定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 原洼地治理、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上游防洪水库、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 迁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工程建设内容。《实施方案》还明确了明确“十二五”期间基本 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时期,“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38项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的治理工作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 【误区警示】误区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评析: 误区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评析: 探究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现状,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安全,2013年伊始公安部出台新的交 通规则,闯黄灯扣6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新的交通问题。公安部在积极调研,多次听取群 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闯黄灯作出了新的规定: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 暂不予以处罚。 结合材料说明,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分析对闯黄灯进行处罚的交通规定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误区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3 【课堂探究案】(25 分钟) 探究点一 实践及其特点 1957 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首次淮河流域治理工作会议,总结了 7 年来的成绩和问题,着 重讨论了淮河流域规划,提出了今后治淮的方针任务。要求治淮应从治标转到治本为主,在 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内,基本上消灭洪、涝、旱灾;2010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召开常委 会议。用 5 年至 10 年时间,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建设任务,为淮河流域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13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组织制 定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 原洼地治理、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上游防洪水库、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 迁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工程建设内容。《实施方案》还明确了明确“十二五”期间基本 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时期,“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 38 项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的治理工作如何体现实践特点的? 【误区警示】误区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评析: 误区 2: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评析: 探究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现状,为了保证人民生命安全,2013 年伊始公安部出台新的交 通规则,闯黄灯扣 6 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新的交通问题。公安部在积极调研,多次听取群 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闯黄灯作出了新的规定: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 暂不予以处罚。 结合材料说明,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分析对闯黄灯进行处罚的交通规定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误区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评析:
误区2:认识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评析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在一系列近距离飞越考察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 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份,这可 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见,科学仪器可以 ①增强人类的认识能力 ②改变认识对象的属性 ③提供先进的认识工具 ④替人类作出精确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 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 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②认识世界要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3.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强调了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同时,特别将中国35年来改 革最重要的方法论与此相结合,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对这 两种改革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互相结合 ②“顶层设计”是对“摸石头过河”的辩证否定 ③“顶层设计”重视整体,“摸石头过河”重视局部 ④既要看到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又要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超越” A.①② 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 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 还有生命,成为“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经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破译了这种特殊生物 的基因图谱,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来源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4 误区 2:认识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评析: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在一系列近距离飞越考察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 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份,这可 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见,科学仪器可以 ①增强人类的认识能力 ②改变认识对象的属性 ③提供先进的认识工具 ④替人类作出精确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 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 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认识世界要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强调了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同时,特别将中国 35 年来改 革最重要的方法论与此相结合,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对这 两种改革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互相结合 ②“顶层设计”是对“摸石头过河”的辩证否定 ③“顶层设计”重视整体,“摸石头过河”重视局部 ④既要看到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又要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超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 350℃的热泉口, 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 还有生命,成为“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经过近 20 年的研究,科学家破译了这种特殊生物 的基因图谱,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来源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非选择题 5.今年是改革开放35年,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 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 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12分)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知道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要看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正确对待真理和谬 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学习重点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阅读与思考
5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5.今年是改革开放 35 年,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 35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 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由于 30 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 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 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12 分) 2.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2)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知道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要看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 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二、 学习重点难点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课前预习案】(20 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