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表达交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同步练习试卷【10】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穷且益坚 弃甲曳兵而走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养生丧死无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 异义词。A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B走,古义:逃跑:今义: 行。D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④⑧/②/③/④⑥/⑤⑦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⑥⑧/②⑦/③⑤/④ D.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2018-2019 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表达交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同步练习试卷【10】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穷且益坚 B.弃甲曳兵而走 C.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养生丧死无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 异义词。A 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没有钱,穷困。B 走,古义:逃跑; 今义: 行。D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① ⑧/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⑧ /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⑥⑧ /② ⑦/③⑤/④ D.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及用法,例如,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①⑧介后:②⑦判 断句:③定语后置句:④被动句:⑤⑥宾语前置句。所以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我之谓也 B.之二虫又何知 C.竖子不足与谋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题干问 的是“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C项,“竖子不足与谋”是省略句,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 其他都是宾语前置。A项,“其我之谓也”应为“其谓之我也”,意思是“说的就是…”,B项, “之二虫又何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D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者/蔺相如者,赵人也 C.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以勇气闻于诸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介词,表比较,A.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取独B.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 主语后面,引出判断D.介词,凭借/介词,把。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 (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 虚词。其次,辨明词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加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答案】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及用法,例如,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①⑧介后;②⑦判 断句;③定语后置句;④被动句;⑤⑥宾语前置句。所以选 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我之谓也 B.之二虫又何知 C.竖子不足与谋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题干问 的是“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C 项,“竖子不足与谋”是省略句,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 其他都是宾语前置。A 项,“其我之谓也”应为“其谓之我也”,意思是“说的就是……”,B 项, “之二虫又何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D 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者/ 蔺相如者,赵人也 C.师不必贤于弟子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以勇气闻于诸侯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介词,表比较,A.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取独 B.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 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D.介词,凭借/介词,把。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 个常见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 (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 虚词。其次,辨明词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下列加横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告辞,拒绝;B会见,被;C当作边境,浅薄。D道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久不见若影(代词,你) B.而为秦人积威所劫(连词,因为) 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连词,表转折 D.此天之亡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而”的用法是连词,表转折 7.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致:到达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致:招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爹清楚 C.士大夫之族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四个句子,在句式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无乃尔是过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又何羡乎?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A 告辞,拒绝;B 会见,被;C 当作边境,浅薄。D 道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下列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久不见若影(代词,你) B.而为秦人积威所劫(连词,因为) 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连词,表转折) D.此天之亡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 【解析】B 选项中“而”的用法是连词,表转折 7.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致:到达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 致:招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士大夫之族 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下列四个句子,在句式上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无乃尔是过与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又何羡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 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刘姥姥了,也笑说道: “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 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 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战觳②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 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 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 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荼。贾母带 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妺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 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 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冖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 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 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 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 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 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 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 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岀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 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 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 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脔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 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 姥正夸鸡蛋小巧,要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 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 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 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 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 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 “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 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 吃。又命一个老嬤嬤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40回)
试题分析:C 为定语后置句 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 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刘姥姥了,也笑说道: “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 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 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②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 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 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 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 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 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 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 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 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 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 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 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 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 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 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 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 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 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 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 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 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 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 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 “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 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 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 40 回)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②岐薮:估量、 盘算、斟酌的意思。 1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 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口里茶喷了探舂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 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在刻画众人大笑的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将湘云、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 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D.“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 场景就完整了,“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E.本篇文字虽然只是《红楼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 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11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 答 12文段后面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有何作用? 13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灬…思之至深。出其 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话,忽而嬉笑怒骂,…无不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儿戏 也。”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答案 10.BC 1①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对刘姥姥进行直接刻画。②侧面描写:如听到 刘姥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后众人的表现。 12①与前文鸳鸯、凤姐“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相照应。②贾府就连 吃饭用的筷子都如此讲究,以小见大,凸显了贾府的奢华。③引出下文刘姥姥的评价,“不 伏手写出刘姥姥的农人本色。④进一步引出凤姐“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席话,表现了贾府众人表面彬彬有礼而实际上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生活环境 13同意。刘姥姥是憨厚又不失睿智的农村妇女的形象。①她任由鸳鸯、凤姐取笑、捉弄却 毫不在意,并且十分配合,可见她宽容、忠厚的一面。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精通人情世 故,到贾府来,她需要得到全府人的欢心:多年生活阅历使她能够把握别人的心理,当她被 取笑时,她也能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故意显示出没见过世面,以迎合贾府人的心意。③所以 表面上看是凤姐等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在牵着她们的鼻子走, 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不赞同,分析合理亦可) 【解析】 10.A.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错。D.“插叙″错。 E.“语言华美考究”错
【注】 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②敁敠:估量、 盘算、斟酌的意思。 1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 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 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在刻画众人大笑的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将湘云、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 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D.“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 场景就完整了,“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E.本篇文字虽然只是《红楼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 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11.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后面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思之至深。出其 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话,忽而嬉笑怒骂,……无不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儿戏 也。”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BC 11.①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对刘姥姥进行直接刻画。②侧面描写:如听到 刘姥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后众人的表现。 12.①与前文鸳鸯、凤姐“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相照应。②贾府就连 吃饭用的筷子都如此讲究,以小见大,凸显了贾府的奢华。③引出下文刘姥姥的评价,“不 伏手”写出刘姥姥的农人本色。④进一步引出凤姐“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一席话,表现了贾府众人表面彬彬有礼而实际上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生活环境。 13.同意。刘姥姥是憨厚又不失睿智的农村妇女的形象。①她任由鸳鸯、凤姐取笑、捉弄却 毫不在意,并且十分配合,可见她宽容、忠厚的一面。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精通人情世 故,到贾府来,她需要得到全府人的欢心;多年生活阅历使她能够把握别人的心理,当她被 取笑时,她也能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故意显示出没见过世面,以迎合贾府人的心意。③所以, 表面上看是凤姐等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在牵着她们的鼻子走, 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果不赞同,分析合理亦可) 【解析】 10.A.“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错。D.“插叙”错。 E.“语言华美考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