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练习十五 (一)古诗文背诵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李商隐妩题》中的诗句“ 和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诗句 表明了他要以死明志的决心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甘愿为他人献身的崇高、无私精神的句子 是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意境塑造及情感表达上相似的诗句 是 (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0)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常被从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11)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1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4)唐代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打通空间的阻隔,表达思念之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句表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班里准备举行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 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3、端午佳节渐行渐近,请你给父母(或老师、或好友)发条祝福短信吧 示例:【祝福父母】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 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二老一同分享 这美好的端午时光。【祝福师长】五月初五是端午,提前送您五个五:祝您收 获多多,五谷丰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门;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乐多多,五 彩缤纷;幸福多多,五福临门!【祝福好友】端午节快到了,送你只香甜粽子: 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 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
八年级下语文练习十五 (一)古诗文背诵。 (1)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 和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诗句 “ , ”表明了他要以死明志的决心。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甘愿为他人献身的崇高、无私精神的句子 是: , 。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意境塑造及情感表达上相似的诗句 是: , 。 (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常被从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 (14)唐代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打通空间的阻隔,表达思念之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句表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 __ _ __,__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班里准备举行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2 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 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 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3、端午佳节渐行渐近,请你给父母(或老师、或好友)发条祝福短信吧! 示例:【祝福父母】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 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二老一同分享 这美好的端午时光。 【祝福师长】五月初五是端午,提前送您五个五:祝您收 获多多,五谷丰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门;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乐多多,五 彩缤纷;幸福多多,五福临门!【祝福好友】端午节快到了,送你只香甜粽子: 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 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
(二)名著赏读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 和俄国作家 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 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性格特征。(7分) 三文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俶尔远近(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2、翻译文言语句。(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3、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倾听他 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他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 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二)名著赏读 1.《名人传》的作者是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小 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 和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 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性格特征。(7 分) 三文言阅读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潭中鱼可 . 百许头( ) (2)俶尔 .. 远近( ) (3)斗折蛇 . 行( ) (4)以 . 其境过清( ) 2、翻译文言语句。(4 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3、 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倾听他 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他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 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 40 字以内)。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 . 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用原文填 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 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丛也。树林阴鹥,鸣声上下,辦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 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 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 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 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 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 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居 .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 . 亦忧,退亦忧( ) (3)微 . 斯人,吾谁与归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用原文填 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 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 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 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 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 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 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 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 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或异二者之为或:( )(2)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4)太守谓谁谓:(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请用选段中的句子作答。(3分) (1)甲段中的“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2)乙段中与“佳木秀而繁阴”相对应的一句是 4、你认为甲、乙两段中作者的“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三)永不疲劳的奧秘 ①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 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②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 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 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 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 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 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余至扶风之明年..( )(3)既而弥月不雨.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 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 分)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或.异二者之为 或: (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 (4)太守谓.谁 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请用选段中的句子作答。(3分) (1)甲段中的“进亦忧”指的是:“ ”, “退亦忧”指的是:“ ”。 (2)乙段中与“佳木秀而繁阴”相对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乙两段中作者的“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三)永不疲劳的奥秘 ①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 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②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 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 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 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 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 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
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 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③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 计算,一天便达100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 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 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 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 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 的奥秘所在 ④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 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秦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 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搬运的生铁 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 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 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 会疲劳。 ⑤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 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 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闲时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 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 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 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16、请简要概括疲劳产生的原因。(2分) 答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18、第②段中“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 废物 句中的“等”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9、第④段中泰勒搏士的实验说明了什么?(2分) 答 (四) 书香作伴 丁立梅 (1)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 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2)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 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 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 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 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 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 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
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 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③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 70 次 计算,一天便达 100 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 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 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 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 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 9 小时,而 休息的时间长达 15 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 的奥秘所在。 ④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 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 秦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 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 8 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搬运的生铁 为 12.5 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 26 分钟,然 后休息 34 分钟。结果他在 8 小时中搬运了生铁 47 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 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 会疲劳。 ⑤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 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 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闲时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 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 备工作…… 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 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 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16、请简要概括疲劳产生的原因。(2 分) 答: 17、第③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3 分) 答: 18、第②段中“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 . ‘废物’”一句中的“等”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 分) 答: 19、 第④段中泰勒搏士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2 分) 答: (四) 书香作伴 丁立梅 (1)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 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2)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 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 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 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 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 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 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