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CriminalProceduralLaw)、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2200120、课程总学时:60学时、周学时:4学时、学分:4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1.课程性质:刑事诉讼法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是为适应程序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程序优先理念的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刑事诉讼法学是历史悠久的重要部门法学之一。在历史上,当程序法与实体法分离时,独立的诉讼法就产生了。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完善的程序对于实现法治和保障民主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程序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出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对于强化程序的独立价值,树立程序法治观念,促进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以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作用。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法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总课实践课时容(宋体小五号字)理论课时时概述222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二49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主体三4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四4Y管辖五2回避2六22辩护和代理七强制措施4422八附带民事诉讼九11期间、送达十立案11十二侦查4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2200120、课程总学时:60 学时、周学时:4 学时、学分:4 分、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1.课程性质: 刑事诉讼法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 理论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是为适应程序法治的要求,培养具有程序优先理念的 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 刑事诉讼法学是历史悠久的重要部门法学之一。在历史上,当程序法与实体法分离时, 独立的诉讼法就产生了。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完善的程序对于实现法治和 保障民主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程序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也 就日益凸显出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对于强化程序的独立价值,树立程 序法治观念,促进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以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法学专业。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 容(宋体小五号字) 总课 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概述 2 2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 2 2 二 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主体 4 4 三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4 4 四 管辖 4 4 五 回避 2 2 六 辩护和代理 2 2 七 强制措施 4 4 八 附带民事诉讼 2 2 九 期间、送达 1 1 十 立案 1 1 十一 侦查 4 4
4十二起诉444十三第一审程序十四44第二审程序44十五死刑复核程序44十六审判监督程序44十七执行44十八执行的变更与监督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素养,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刑事司法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其要求如下:1、准确把握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法特点,正确认识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2、树立以程序法治、程序优先为核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二者之间的关系。3、领会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具体说来,就是从程序法的特点出发,以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基本范畴为理论基点,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以及实现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实体向程序的转化。4、结合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与司法实践,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实践工作的需要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程序法律学科,在程序法方面与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法律学科紧密联系,同属于程序法的范畴:在实体法方面与刑法学、犯罪学、国际刑法学等法律学科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承,调整为解决刑事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其他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刑法学的内容有一定掌握。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2、刘志伟:刑事诉讼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21年4月版。3、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版。4、《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5、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6、卡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十二 起诉 4 4 十三 第一审程序 4 4 十四 第二审程序 4 4 十五 死刑复核程序 4 4 十六 审判监督程序 4 4 十七 执行 4 4 十八 执行的变更与监督 4 4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培养和提高 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素 养,以便在将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刑事司法实践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其要求如下: 1、准确把握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法特点,正确认识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全面了解课程 的体系、结构,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2、树立以程序法治、程序优先为核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二者 之间的关系。 3、领会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 序的特点。具体说来,就是从程序法的特点出发,以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基 本范畴为理论基点,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以及实现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实体向程序的转化。 4、结合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与司法实践,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实践工作的需要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程序法律学科,在程序法方面与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 学等法律学科紧密联系,同属于程序法的范畴;在实体法方面与刑法学、犯罪学、国际刑法学 等法律学科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承,调整为解决刑事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而产生的 各种法律关系。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其他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刑法学的内容有 一定掌握。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 地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年 7 月版。 2、刘志伟:刑事诉讼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21 年 4 月版。 3、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年 2 月版。 4、《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学科的显著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紧密,所以,在教学须采用:1、案例教学的方法。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其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解析诉讼法理,以诉讼法理剖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2、比较与借鉴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才能见差别: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古今的比较: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大诉讼法之间的比较和中外刑事诉讼法之间的比较,尤其是要注意对于国外刑事诉讼法的理念与制度的吸收和借鉴。3、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阅读为辅。4、日常的授课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在学期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期末考试试卷为评分标准。二、教学内容纲要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2、教学内容1 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概念及特点二、刑事诉讼的产生三、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第二节刑事诉讼法0.5学时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其性质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三、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0.5学时一、刑事诉讼价值二、刑事诉讼目的三、刑事诉讼构造四、刑事诉讼职能3、考核要求了解:诉讼的概念:刑事诉讼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学科的显著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紧密,所以,在教学须采用: 1、案例教学的方法。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其理论与司法 实践中的案例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解析诉讼法理,以诉讼法理剖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最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2、比较与借鉴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才能见差别: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刑事诉讼法学的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古今的比较;从横向的角度来说,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大 诉讼法之间的比较和中外刑事诉讼法之间的比较,尤其是要注意对于国外刑事诉讼法的理念 与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3、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阅读为辅。 4、日常的授课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 析的形式为主。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在学期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期末考试试卷为评分标准。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2 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刑事诉讼法学的基 本理论范畴。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事诉讼 1 学时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及特点 二、刑事诉讼的产生 三、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0.5 学时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其性质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三、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0.5 学时 一、刑事诉讼价值 二、刑事诉讼目的 三、刑事诉讼构造 四、刑事诉讼职能 3、考核要求 了解:诉讼的概念;刑事诉讼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理解:刑事诉讼的产生;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刑事法的渊源: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诉讼职能。掌握: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2、教学内容1 学时第一节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关系一、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二、程序法为实体法服务三、程序法具有独立价值第二节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司法保障1学时一、任何人不受非法速捕和羁押二、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和羁押三、应当给羁押中的被告人以人道待遇3、考核要求了解:人权司法保障的涵义理解:程序与实体的关系掌握:程序的独立价值第二章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主体(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理论及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2、教学内容2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构造一、弹劾式诉讼模式二、纠问式诉讼模式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四、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五、混合式诉讼模式2 学时第二节刑事诉讼主体一、专门机关二、诉讼参与人
理解:刑事诉讼的产生;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刑事法的渊源;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 目的;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诉讼职能。 掌握:刑事诉讼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2 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关系 1 学时 一、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二、程序法为实体法服务 三、程序法具有独立价值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司法保障 1 学时 一、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和羁押 二、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和羁押 三、应当给羁押中的被告人以人道待遇 3、考核要求 了解:人权司法保障的涵义 理解: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掌握:程序的独立价值 第二章 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主体 (4 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理论及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事诉讼构造 2 学时 一、弹劾式诉讼模式 二、纠问式诉讼模式 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四、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五、混合式诉讼模式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主体 2 学时 一、专门机关 二、诉讼参与人
3、考核要求:了解: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历程。理解:各种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掌握:诉讼主体的权利及义务。第三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每一个原则的具体要求。2、教学内容0.5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点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立法现状0.5学时第二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便原则的含义及其理解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理论基础第三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0.5学时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二、实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三、对该原则的完善吸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第四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0.5学时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理论根据三、对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评价0.5学时第五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法实行法律监督一、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法律依据二、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内容三、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意义0.5学时第六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含义及其法律依据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基本内容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意义0.5学时第七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含义及其理解二、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三、对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评价及其完善第八节依法不追诉原则0.5学时一、依法不追诉原则的含义二、依法不追诉原则的内容
3、考核要求: 了解: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历程。 理解:各种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 掌握:诉讼主体的权利及义务。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4 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每一个原则的具体要求。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概述 0.5 学时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点 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 0.5 学时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含义及其理解 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0.5 学时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含义及其内容 二、实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要处理好的几个关 系 三、对该原则的完善亟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 第四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0.5 学时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 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理论根据 三、对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评价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法实行法律监督 0.5 学时 一、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法律依据 二、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内容 三、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意义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0.5 学时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含义及其法律依据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基本内容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意义 第七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0.5 学时 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含义及其理解 二、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三、对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评价及其完善 第八节 依法不追诉原则 0.5 学时 一、依法不追诉原则的含义 二、依法不追诉原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