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不同城市用地类型的特点与布局要求 重点内容:城市系统的特征;城市用地的概念;用地选择的原则:城市用 地的分类 一般内容: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城市用地的价值: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居住用地的规划:工业用地的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城市绿地的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难点:城市系统、城市用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 1,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2.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城市 的构成 4.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5.其他城市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1.城市用地概述:概念、属性、价值、区划、归属与管理。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自然环境及其条件分析:适用性评价的要求, 分类等 3.城市用地的选择:影响因素、选择原则。 案例:河北某县城的用地评价与选择。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1.城市用地的分类:1990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 标准,三级10大类。 2.城市用地的构成 案例:某中等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四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1.居住用地:组成、分类、指标、规划布置:不同时期的变化。 2. 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要求、工业区规划 ,与其他用地关系等 3.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类型、用地指标与布局要求。 4.仓储用地:主要类型、用地指标与布局要求。 5.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分类与指标、规划布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绿地系统规划要求。 6.城市郊区用地 功能定位 案例: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简介一2003山城田海格局。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思老练习 1.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6
6 2.掌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不同城市用地类型的特点与布局要求。 重点内容:城市系统的特征;城市用地的概念;用地选择的原则;城市用 地的分类。 一般内容: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城市用地的价值;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居住用地的规划;工业用地的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城市绿地的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难点:城市系统、城市用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1.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2.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3.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 4.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5.其他城市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1.城市用地概述:概念、属性、价值、区划、归属与管理。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自然环境及其条件分析;适用性评价的要求、 分类等。 3.城市用地的选择:影响因素、选择原则。 案例:河北某县城的用地评价与选择。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1.城市用地的分类:1990 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 标准,三级 10 大类。 2.城市用地的构成 案例:某中等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1.居住用地:组成、分类、指标、规划布置;不同时期的变化。 2.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要求、工业区规划、与其他用地关系等。 3.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类型、用地指标与布局要求。 4.仓储用地:主要类型、用地指标与布局要求。 5.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分类与指标、规划布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绿地系统规划要求。 6.城市郊区用地:功能定位。 案例: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简介—2003 山城田海格局。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思考练习 1.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2.分析某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特点。 3.简述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的布局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性质的关系。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对比中西方用地规划的异同 授课目标:1、通过对比中西方用地规划的异同,促使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城市规划制度自信,体现“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2 了解不同类型的战略规划要求 3.掌握城市规划文本中城市战略部分的编写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 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1.国十规别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区域规划。 4.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重点) 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4.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的含义、人口分析的意义与方法:流动人口、 人口变化与城市人口规模。 案例:深圳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分析。 第四节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 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 4.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 第四节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1.国外的结构规划:产生、内涵与启示 案例:英国诺森伯兰郡结构规划。 2.远景规划:概念、原则、内容与方法:应用实例。 7
7 2.分析某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特点。 3.简述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的布局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性质的关系。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1、对比中西方用地规划的异同 授课目标:1、通过对比中西方用地规划的异同,促使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城市规划制度自信,体现“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2.了解不同类型的战略规划要求; 3.掌握城市规划文本中城市战略部分的编写要求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1.国土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区域规划。 4.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重点) 1.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4.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的含义、人口分析的意义与方法;流动人口、 人口变化与城市人口规模。 案例:深圳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分析。 第四节 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 3.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 4.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 第四节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 1.国外的结构规划:产生、内涵与启示。 案例:英国诺森伯兰郡结构规划。 2.远景规划:概念、原则、内容与方法;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