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复习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 合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 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 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 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 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庫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1 2009 年高考复习--高考古诗鉴赏五大考查类型的答题技巧综 合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 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 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 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 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07(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 了作者( )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 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07(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 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 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谷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 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⑩①蘋:一种水草。②酲: Che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a):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 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 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舂,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2,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 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 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 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
2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 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07(全国卷 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 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 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 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 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 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 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 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 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 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
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 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 心境 小结:检测语言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⑧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 诗” 练习: 1、途径桊始皇墓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 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 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 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 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 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 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 如画,一是表现观者一一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 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溶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 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 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3 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 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 心境。 小结: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 “诗”。 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 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 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 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 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 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 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 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 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 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 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 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 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 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流水白云(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 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 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j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 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 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谷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 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 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 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j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 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
4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 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 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 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 分) [答案](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 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 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 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 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 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 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 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 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 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 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2) 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
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 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风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 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 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 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 风波险恶得多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 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 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 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 “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谷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
5 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 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 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 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 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 风波险恶得多。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 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 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 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 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 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 “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