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三语文复习专题 选考题 【真题引路】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 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 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 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 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 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岀 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 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 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 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 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 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 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
1 2009 年高三语文复习专题 选考题 【真题引路】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 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 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 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 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 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 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 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 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 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 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 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 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
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 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 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 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 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 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 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 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 最终提出的观点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 么作用?(6分)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
2 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 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 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 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 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6.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 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 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 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 最终提出的观点。 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 么作用?(6 分)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 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 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硏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 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 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 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凊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 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岀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 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 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硏 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 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 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 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 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 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 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注明出处;对凊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
3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 一 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 他影响很大:19 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 岁那年,偶然 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 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 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 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 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 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 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 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 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 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 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 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 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 83 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 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0 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 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 1904 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 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 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
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友情提醒】 、考点解析 选考题是我省08年新增加的一个考点。当年的《考试说明》中对“选考”的内容和形式作出 了明确的规定:①论述类文本阅读:②实用类文本阅读。前者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后者包 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査的能力层级主要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分析结构 理清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不考“鉴赏评价题”和“探究题”。 从考查内容来看,论述类涉及到的应当有作者的观点态度,会考到与话题、观点有关的“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还会涉及到某些论证方法,某些句段的作用,等等 实用类涉及到的也是文章中的基本信息,核心信息多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局部信息一般会出 现在单选题中。作为考査可能性较大的人物传记,需要概括的一般为人物的人生阶段、性格特点 精神品质、成就贡献、社会评价、成功因素,等等。 、答题指导
4 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 83 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 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 分) 【友情提醒】 一、考点解析 选考题是我省 08 年新增加的一个考点。当年的《考试说明》中对“选考”的内容和形式作出 了明确的规定:①论述类文本阅读;②实用类文本阅读。前者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后者包 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的能力层级主要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整合信息,分析结构, 理清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不考“鉴赏评价题”和“探究题”。 从考查内容来看,论述类涉及到的应当有作者的观点态度,会考到与话题、观点有关的“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还会涉及到某些论证方法,某些句段的作用,等等。 实用类涉及到的也是文章中的基本信息,核心信息多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局部信息一般会出 现在单选题中。作为考查可能性较大的人物传记,需要概括的一般为人物的人生阶段、性格特点、 精神品质、成就贡献、社会评价、成功因素,等等。 二、答题指导
1、了解文本特点,消除阅读障碍 论述类文本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分析性文章,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的主张。这类 文章涉及社会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文艺学、美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 如2008年江苏的《纯朴的嗜血者》,2007年海南、宁夏卷的“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 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北京卷《“核心竞争力”:福音与诅咒》,等等。这类文章,语言平实准 确,科学性强,逻辑严密,知识面宽,引导考生关注文化,关注人类历史,关注文明的发展,关 注民族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答这类考题,一定要真正读懂文章,把握文章观点,沿着文章 已有的论述进行理解分析,不可无中生有,不可违背作者之意,不可不合逻辑。一般要: (1)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 (2)辨明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C.顺 序词D.范围词E.过渡词 (3)寻找关键语句。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 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用类文本语言通俗、明确、主题显露、层次清晰。文本所写的人,所反映的事是时代的 面镜子,社会的一个侧面,人生的一种写照。如2008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2007年山东卷 考査的是《梦碎雅典》的新闻特写,广东卷考査的是《访钢琴演奏家傅聪》的人物专访,宁夏 海南卷考査的是《叶圣陶在四川》的人物传记。几篇文章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社会生活及人生感 悟。考生答题时要明辨文体特征,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有关信息展开思考,从文本的具象层面上 升到抽象层面,加以理解阐述。一般要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等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 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 更全面地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 2、明确答题步骤,提高阅读效率 要树立一种观念:做选考题时并不受以往相关知识的直接影响,而要相信一切的答案都要依 据选文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要具备两种心态:高度专注;仔细严谨 要按规程操作,简答题一般要选确定有效区间,然后勾画要点,最后整合答案,若有必要, 在确定区间之后还要划分层次,找准答题角度,分清答题层面。 作为选择题,其常见陷阱往往有自相矛盾、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超前肯定、指 代混乱、强加因果、杂糅纠缠、故意拔高等 简答题则要按题干要求,抓住一些提示性语言,将角度找全,打破4分“咒语”(部分同学不 跨越的简答题分数)。对做过的习题要进行订正、总结,在反复的校正和自我提醒中提高解题能 力和得分率 【临门一脚】 甲、论述类文本 大师的分量
5 1、了解文本特点,消除阅读障碍 论述类文本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分析性文章,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的主张。这类 文章涉及社会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文艺学、美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 如 2008 年江苏的《纯朴的嗜血者》,2007 年海南、宁夏卷的“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 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北京卷《“核心竞争力”:福音与诅咒》,等等。这类文章,语言平实准 确,科学性强,逻辑严密,知识面宽,引导考生关注文化,关注人类历史,关注文明的发展,关 注民族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答这类考题,一定要真正读懂文章,把握文章观点,沿着文章 已有的论述进行理解分析,不可无中生有,不可违背作者之意,不可不合逻辑。一般要: (1)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证结构:并列 对照 总分 层进 (2)辨明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 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 C.顺 序词 D.范围词 E.过渡词 (3)寻找关键语句。 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 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用类文本语言通俗、明确、主题显露、层次清晰。文本所写的人,所反映的事是时代的一 面镜子,社会的一个侧面,人生的一种写照。如 2008 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2007 年山东卷 考查的是《梦碎雅典》的新闻特写,广东卷考查的是《访钢琴演奏家傅聪》的人物专访,宁夏、 海南卷考查的是《叶圣陶在四川》的人物传记。几篇文章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社会生活及人生感 悟。考生答题时要明辨文体特征,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有关信息展开思考,从文本的具象层面上 升到抽象层面,加以理解阐述。一般要: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等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 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 更全面地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 2、明确答题步骤,提高阅读效率 要树立一种观念:做选考题时并不受以往相关知识的直接影响,而要相信一切的答案都要依 据选文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要具备两种心态:高度专注;仔细严谨。 要按规程操作,简答题一般要选确定有效区间,然后勾画要点,最后整合答案,若有必要, 在确定区间之后还要划分层次,找准答题角度,分清答题层面。 作为选择题,其常见陷阱往往有自相矛盾、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超前肯定、指 代混乱、强加因果、杂糅纠缠、故意拔高等; 简答题则要按题干要求,抓住一些提示性语言,将角度找全,打破 4 分“咒语”(部分同学不 可跨越的简答题分数)。对做过的习题要进行订正、总结,在反复的校正和自我提醒中提高解题能 力和得分率。 【临门一脚】 甲、论述类文本 大师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