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解读与英译 第一部分
《中庸》概要 《中庸》原为《礼记》 篇, 般认为它出于孔子之孙 子思前483二前402) 之手。据《更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鲤,字伯鱼。佰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 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荀子把 素,圆家分为八派,子思 子看成是二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宇孔子 的 意 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 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 类后代2 不岢,现的《年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 层不么,所以名量 》,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最取文章的中 心内容为题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 《汉 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 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 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 《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 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 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 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 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 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 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 善于阅读 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 而 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 比 如: 天命,率性,修道,慎独, 致中和 大本,达道,在申,时申,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和而不流,中立不倚 道不远人,言行相顾;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素位而行,居易俟命 五达道,三达德, 治国九经, 择善固执,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诚,致曲,成己成物,内外合道,时措之宜 至诚无息,博厚载物 尊德性而道问学,温故知新,敦厚崇礼,明哲保身 仁义礼智信 这些思想丰富多彩,细致入微,富有哲理。所以, 《中庸》被推崇为 实学罗,被视为可供人们模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目录 天命章时中章 鲜能章 行明章 不行章 大智章予知章 服膺章 可均章 间强章 素隐章费隐章 不远章 素位章 行远章 鬼神章大孝章 无忧章达考章 问政章 诚明章尽性章致曲章 前知章 自成章 无息章大哉章 自用章三重章 祖述章 至圣章经纶章 尚綱章 33章4400余字 选讲:1~4,6,7,9,10,13,14 20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