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更重要的还在于 站在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立场上,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审美评判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 个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给予规范与引导。当前的问题是文艺批评界自身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 这种责任,由此造成了当今文艺批评的某些缺失,这种缺失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硏究。真正的文艺批评不能只就文艺现象谈论文艺现 象,而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在对当前文艺现象的观照中,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趋向性的问题, 对此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新世纪以来文艺现象显得更为 复杂多样:一方面,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蓬勃兴起,与当代文学艺术 相互影响渗透,并且在市场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文艺现象极为芜杂,乃至存在种种“乱象 让人眼花缭乱迷茫莫辨;而另一方面,理论界一些人又不管现实情况如何,不断把西方流行的 所谓“文学消亡论 艺术终结论”等各种时髦理论引进来大加炒作,把文艺界搞得莫名惊 慌无所适从。面对这样的现实,当今的文艺批评有责任认真研究分析一下。 二是缺少对文艺价值观的认真探讨和积极引导。当今文艺已经充分开放多元发展,从创作 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都已经不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文艺究竟表现 和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究竟形成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导向?毋庸讳言,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 乐化、消费化、娱乐化、游戏化现象的影响下,一些文艺创作一味迁就满足这种现实需求,放 弃了应有的价值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价值观的迷乱;而文艺中这种迷乱的价值观又会反 过来影响社会公众,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更大混乱。面对这样的现实,文艺批评理应担负起价值 引领的责任。 三是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和批判精神。文艺批评的本质是评判,其中既包括对好作品 的肯定性评价,更包括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从后一个方面而言,文艺批评不能没有批 判精神,否则就丧失了它应有的品格和功能。实际上当今文艺界的消极现象仍然存在,媚俗之 风比较盛行,然而文艺批评似乎并没有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批判精神不断弱化。另一方面也 还有批评人格上的问题,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缺少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对于真正的文艺批评来说,包容不能没有原则,宽容不能没有底线,一切都应以保证文艺的健 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应当说,当今文艺批评所缺失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是保证文学艺 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值得我们文艺批评界反思 (节选自2010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 宁夏固原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更重要的还在于, 站在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立场上,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审美评判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 个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给予规范与引导。当前的问题是文艺批评界自身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 这种责任,由此造成了当今文艺批评的某些缺失,这种缺失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真正的文艺批评不能只就文艺现象谈论文艺现 象,而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在对当前文艺现象的观照中,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趋向性的问题, 对此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新世纪以来文艺现象显得更为 复杂多样:一方面,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蓬勃兴起,与当代文学艺术 相互影响渗透,并且在市场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文艺现象极为芜杂,乃至存在种种“乱象”, 让人眼花缭乱迷茫莫辨;而另一方面,理论界一些人又不管现实情况如何,不断把西方流行的 所谓“文学消亡论”、“艺术终结论”等各种时髦理论引进来大加炒作,把文艺界搞得莫名惊 慌无所适从。面对这样的现实,当今的文艺批评有责任认真研究分析一下。 二是缺少对文艺价值观的认真探讨和积极引导。当今文艺已经充分开放多元发展,从创作 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都已经不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文艺究竟表现 和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究竟形成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导向?毋庸讳言,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 乐化、消费化、娱乐化、游戏化现象的影响下,一些文艺创作一味迁就满足这种现实需求,放 弃了应有的价值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价值观的迷乱;而文艺中这种迷乱的价值观又会反 过来影响社会公众,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更大混乱。面对这样的现实,文艺批评理应担负起价值 引领的责任。 三是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和批判精神。文艺批评的本质是评判,其中既包括对好作品 的肯定性评价,更包括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从后一个方面而言,文艺批评不能没有批 判精神,否则就丧失了它应有的品格和功能。实际上当今文艺界的消极现象仍然存在,媚俗之 风比较盛行,然而文艺批评似乎并没有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批判精神不断弱化。另一方面也 还有批评人格上的问题,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缺少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对于真正的文艺批评来说,包容不能没有原则,宽容不能没有底线,一切都应以保证文艺的健 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应当说,当今文艺批评所缺失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是保证文学艺 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值得我们文艺批评界反思。 (节选自 2010 年 8 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不仅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还规范与引导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的审美评判与分析。 B.它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对在当前文芑现象观照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 C.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等现象的影响下,当下文芑批评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D.真正的文艺批评可以有“包容”与“宽容”,应以保证文艺的健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2.对于“文艺”与“文艺批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现象复杂多样,当今的文艺批评对这样的现实有责任认真研究与分析。 B.文艺批评中的批判精神是保证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C.文艺批评最应担负起引领文艺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责任。 D.当今文艺现象中的媚俗之风较盛行,文艺批评应该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可以形成与建构正确的文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B.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文艺现象的种种“乱象”。 C.在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及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中,体现了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 D.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是批评人格上的问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 经书,佑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 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υ。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 曰:“卿二干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 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佑 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 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 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 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岀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G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⑩yy: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 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 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 听:采纳,听从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佑品节的一组是()(3分)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2 A.它不仅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还规范与引导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的审美评判与分析。 B.它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对在当前文艺现象观照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 C. 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等现象的影响下,当下文艺批评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D. 真正的文艺批评可以有“包容”与“宽容”,应以保证文艺的健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2.对于“文艺”与“文艺批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现象复杂多样,当今的文艺批评对这样的现实有责任认真研究与分析。 B.文艺批评中的批判精神是保证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C.文艺批评最应担负起引领文艺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责任。 D.当今文艺现象中的媚俗之风较盛行,文艺批评应该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可以形成与建构正确的文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B.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文艺现象的种种“乱象”。 C.在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及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中,体现了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 D.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是批评人格上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 经书,佑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 权戚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 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 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 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佑 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 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 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 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田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 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 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 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 听:采纳,听从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佑品节的一组是( )(3 分)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⑤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⑥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 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 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 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 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译文: (2)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⑩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 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说,颈联中“独”字与“空”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诸葛亮《出师表》)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3 ④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 ⑤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佑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 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 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 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 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译文: (2) 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8~9 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 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有人说,颈联中“独”字与“空”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3)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河边的女子修祥明 这是一个夏日的早晨。天亮得透透的了。日头还没有露脸。女子坐在河边的石蓬上洗衣裳。 衣裳有一大堆——爹的、娘的、她的,还有仨门帘、俩被单、三块枕巾、一条线毯。没有云 也没有风,天蓝得像一湾清水似的。女子把一大堆衣裳泡湿和打上肥皂后.日头才从天边冒出 了一小块儿来。那红红的一小块日头,像早起化妆的女人剩在那里的一堆胭脂似的。如果那真 是一堆胭脂,她会不惜脚步和力气,回家拿—个雪花膏瓶子把它装起来。从河边到天边,看起 来只有一两里地那么远,喝碗水的功夫就能走过去。但她明白,不用说这一辈子,就是再活 辈子,她日夜不停地走,也走不到天边。走不到那日头的身旁去。一群喜鹊飞了来。它们呼啦 着翅膀在她的头顶转了一圈,然后在河南沿的两棵柳树上落下来。是五只吧∂她数了数,是五只。 数着喜鹊,她擦了擦前额上的汘,把贴在脸上的几根头发理到头上去。这群喜鹊住在她家天井 的那棵老槐树上。喜鹊没有忧愁,成天价快快乐乐的。只要它们愿意,可以长久地在她家里住 下去。但她却要走了,马上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日头又往上冒了二扁指。日光洒下来.河 面上像漂着一层厚厚的、闪亮的蜂蜜似的。再过一集,她就要嫁到离村五十里远的南镇去。喜 鹊能跟着飞去吗?喜鹊把两棵柳树的柱条压得摇摇晃晃,喜鹊也跟着摇晃着,似要闪下来,却又 那么牢靠地立在上面。爹娘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但她真要走了,他们又舍不得了。一群小鱼游 到她身前的水面上来。这些日子,爹天天喘粗气。小鱼像线一样细、针那么长,粗一看,像一 包针撒在水面上还没沉下去。那天,她和女婿去登了记,回到家,爹拿着那个登记证手抖,胳 膊也抖,脸上的肉一揪一揪,嘴搅别来搅别去却说不岀话,倒是落下一串比豆粒还大的热泪来。 两棵柳树的枝条刚要停下来,喜鹊们跳来跳去又把它们弄得摇摆起来。喜鹊们来回晃着,像荡 秋干似的。它们是特意找这种享受的吧?小鱼下面有一条大鲫鱼,比她家水瓮里的那条还大哩。 娘对她是另—种疼法和牵挂。鯽鱼吃小鱼吗?娘-天到晩说,女曼,你爱吃什么就说,我样样 做给你吃。今早晨,娘在家里熬小米稀饭,烙锅饼,还蒸了一盘小咸鱼。娘说,女曼,我给你 做不了几天饭吃了。大半个日头冒了出来。一只喜鹊落到河套的草丛里。是只老喜鹊,小喜鹊 们应该叫它娘。娘还说,女曼,等你走了,我会几天几夜困不着觉、吃不下饭。这句话最让她 动心。那四只喜鹊也落到草丛里,几只白色的蝴蝶被撵飞了。娘说,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下子走了,我怎么受得了?蝴蝶飞到一片苦菜花上,采着花粉,亮着翅儿。说完了,娘两个就 搂到一起哭。她说,娘,我也不想走,让我在家里帮着您干两年活吧。这时候,娘就止住哭, 抹着哭红的眼圈说,你已经二十五了,该走了,再不走,就像霜打的韭菜那样不值钱了。娘又 给她擦着眼窝说,咱两个这是哭的啥,你岀嫁该欢嚞才是.你要是嫁不岀去,我才害愁呢。喜 鹊们高抬着头,大张着嘴,似在甜美地喝着湿鲜的空气。又似在抢着吃香喷喷的阳光哩。小鱼 游向哪里去了?鯽鱼还在那里悬着。本来,她不想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五十里地,没有一天的 功夫,是难回来一趟的。那几只蝴蝶越过河面朝她飞了来。水面上蝴蝶的影子像-群小鸟飞着 的样子。去年秋,她差点和东庄的那个小伙定了亲。定亲前的那个晚上,小伙子约她到河边来 见面。当时,两个人也坐在这块石蓬上。那时河水没有这么深。小伙子的个头、身架和家境都 不错,就是动手动脚的这个德行她看不中。女孩子不是一个耍物.也不是一件家什,不该碰的 时候是万万碰不得的。喜鹊们并排着到河边来喝水。喝一口,咂一咂嘴,好像这是世界上最甜 的河水似的。那天晚上,小伙子的毛病又犯了。可能他认为第二天就要定亲了,所以比前几次
4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河边的女子 修祥明 这是一个夏日的早晨。天亮得透透的了。日头还没有露脸。女子坐在河边的石蓬上洗衣裳。 衣裳有一大堆——爹的、娘的、她的,还有仨门帘、俩被单、三块枕巾、一条线毯。没有云, 也没有风,天蓝得像一湾清水似的。女子把一大堆衣裳泡湿和打上肥皂后.日头才从天边冒出 了一小块儿来。那红红的一小块日头,像早起化妆的女人剩在那里的一堆胭脂似的。如果那真 是一堆胭脂,她会不惜脚步和力气,回家拿一个雪花膏瓶子把它装起来。从河边到天边,看起 来只有一两里地那么远,喝碗水的功夫就能走过去。但她明白,不用说这一辈子,就是再活一 辈子,她日夜不停地走,也走不到天边。走不到那日头的身旁去。一群喜鹊飞了来。它们呼啦 着翅膀在她的头顶转了一圈,然后在河南沿的两棵柳树上落下来。是五只吧?她数了数,是五只。 数着喜鹊,她擦了擦前额上的汗,把贴在脸上的几根头发理到头上去。这群喜鹊住在她家天井 的那棵老槐树上。喜鹊没有忧愁,成天价快快乐乐的。只要它们愿意,可以长久地在她家里住 下去。但她却要走了,马上要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日头又往上冒了二扁指。日光洒下来.河 面上像漂着一层厚厚的、闪亮的蜂蜜似的。再过一集,她就要嫁到离村五十里远的南镇去。喜 鹊能跟着飞去吗?喜鹊把两棵柳树的柱条压得摇摇晃晃,喜鹊也跟着摇晃着,似要闪下来,却又 那么牢靠地立在上面。爹娘对这门亲事很满意,但她真要走了,他们又舍不得了。一群小鱼游 到她身前的水面上来。这些日子,爹天天喘粗气。小鱼像线一样细、针那么长,粗一看,像一 包针撒在水面上还没沉下去。那天,她和女婿去登了记,回到家,爹拿着那个登记证手抖,胳 膊也抖,脸上的肉一揪一揪,嘴搅别来搅别去却说不出话,倒是落下一串比豆粒还大的热泪来。 两棵柳树的枝条刚要停下来,喜鹊们跳来跳去又把它们弄得摇摆起来。喜鹊们来回晃着,像荡 秋千似的。它们是特意找这种享受的吧?小鱼下面有一条大鲫鱼,比她家水瓮里的那条还大哩。 娘对她是另一种疼法和牵挂。鲫鱼吃小鱼吗?娘一天到晚说,女曼,你爱吃什么就说,我一样样 做给你吃。今早晨,娘在家里熬小米稀饭,烙锅饼,还蒸了一盘小咸鱼。娘说,女曼,我给你 做不了几天饭吃了。大半个日头冒了出来。一只喜鹊落到河套的草丛里。是只老喜鹊,小喜鹊 们应该叫它娘。娘还说,女曼,等你走了,我会几天几夜困不着觉、吃不下饭。这句话最让她 动心。那四只喜鹊也落到草丛里,几只白色的蝴蝶被撵飞了。娘说,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一下子走了,我怎么受得了?蝴蝶飞到一片苦菜花上,采着花粉,亮着翅儿。说完了,娘两个就 搂到一起哭。她说,娘,我也不想走,让我在家里帮着您干两年活吧。这时候,娘就止住哭, 抹着哭红的眼圈说,你已经二十五了,该走了,再不走,就像霜打的韭菜那样不值钱了。娘又 给她擦着眼窝说,咱两个这是哭的啥,你出嫁该欢喜才是.你要是嫁不出去,我才害愁呢。喜 鹊们高抬着头,大张着嘴,似在甜美地喝着湿鲜的空气。又似在抢着吃香喷喷的阳光哩。小鱼 游向哪里去了?鲫鱼还在那里悬着。本来,她不想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五十里地,没有一天的 功夫,是难回来一趟的。那几只蝴蝶越过河面朝她飞了来。水面上蝴蝶的影子像一群小鸟飞着 的样子。去年秋,她差点和东庄的那个小伙定了亲。定亲前的那个晚上,小伙子约她到河边来 见面。当时,两个人也坐在这块石蓬上。那时河水没有这么深。小伙子的个头、身架和家境都 不错,就是动手动脚的这个德行她看不中。女孩子不是一个耍物.也不是一件家什,不该碰的 时候是万万碰不得的。喜鹊们并排着到河边来喝水。喝一口,咂一咂嘴,好像这是世界上最甜 的河水似的。那天晚上,小伙子的毛病又犯了。可能他认为第二天就要定亲了,所以比前几次
更撒野,以至于把她衬衣上面的那个扣子弄了下来。喜鹊们喳喳地叫着朝村里飞了去。第二天, 她让娘把所有的彩礼退了回去,这门眼看要成的亲事就这么拉倒了。小鱼们又游了回来,只更 少了一些,但离水面更近了。过了没几天,后屋的二婶子给她扯上了南镇上的这门亲。这个女 婿——可以叫女婿了,登记了嘛。女婿真老实,到现在连她的手都没拉一拉。日头升到柳树梢 上来,像个红灯笼一样俊美耐看。其实他不碰着俺,俺也是他的。到了结婚那-天,一个清清 白白的俺全是他的了……羞煞了,羞煞了。喜鹊又飞了回来。这遭,它们没有落到柳树上,而 是在她的身旁转圈儿。喜鹊通人性,它们是来叫她回家去吃饭。正好衣裳洗完了。她端起衣裳 往家走。喜鹊们前呼后应着她。喳喳地叫着,像她的群姊妹似的。 选自《金山》2004年第6期)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它主要是通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色彩艳丽多变而又充 满动感的画面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 B.从“爹拿着那个登记证手抖,胳膊也抖,……落下一串比豆粒还大的热泪来”的描 写来看,“女子”的父亲是不希望她马上出嫁离家的 C.小说对女子没有详细交代,只知道她叫“女曼”;对她生活的场所也没有交代,只写 她在河边洗衣服,这一切都说明了她生活环境的封闭落后。 D.“日头升到柳树梢上来,像个红灯笼一样俊美耐看”,这种喜庆洋溢的景物描写明显 是在象征她对也嫁的满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E.小说在表达上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一边叙述女子即将出嫁的事,一边对女子出嫁前 的矛盾心埋、对父母割舍不开的情感加以议论。 2、小说中的“女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日头”“日光”的描写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的写法很特别,在写女子时还写了喜鹊、小鱼、蝴蝶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 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向往太空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 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 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几乎毎年 的春秋季节,父亲都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 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得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 足时,父亲都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 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父亲带钱
5 更撒野,以至于把她衬衣上面的那个扣子弄了下来。喜鹊们喳喳地叫着朝村里飞了去。第二天, 她让娘把所有的彩礼退了回去,这门眼看要成的亲事就这么拉倒了。小鱼们又游了回来,只更 少了一些,但离水面更近了。过了没几天,后屋的二婶子给她扯上了南镇上的这门亲。这个女 婿——可以叫女婿了,登记了嘛。女婿真老实,到现在连她的手都没拉一拉。日头升到柳树梢 上来,像个红灯笼一样俊美耐看。其实他不碰着俺,俺也是他的。到了结婚那一天,一个清清 白白的俺全是他的了……羞煞了,羞煞了。喜鹊又飞了回来。这遭,它们没有落到柳树上,而 是在她的身旁转圈儿。喜鹊通人性,它们是来叫她回家去吃饭。正好衣裳洗完了。她端起衣裳 往家走。喜鹊们前呼后应着她。喳喳地叫着,像她的一群姊妹似的。 (选自《金山》2004 年第 6 期)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这篇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它主要是通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色彩艳丽多变而又充 满动感的画面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 B.从“爹拿着那个登记证手抖,胳膊也抖,……落下一串比豆粒还大的热泪来”的描 写来看,“女子”的父亲是不希望她马上出嫁离家的。 C.小说对女子没有详细交代,只知道她叫“女曼”;对她生活的场所也没有交代,只写 她在河边洗衣服,这一切都说明了她生活环境的封闭落后。 D.“日头升到柳树梢上来,像个红灯笼一样俊美耐看”,这种喜庆洋溢的景物描写明显 是在象征她对也嫁的满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E.小说在表达上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一边叙述女子即将出嫁的事,一边对女子出嫁前 的矛盾心埋、对父母割舍不开的情感加以议论。 2、小说中的“女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日头”“日光”的描写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4、小说的写法很特别,在写女子时还写了喜鹊、小鱼、蝴蝶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谈谈你 的看法和理由。(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向往太空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 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 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几乎每年 的春秋季节,父亲都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 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得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 足时,父亲都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 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父亲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