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热处理 热处理只能改变灰铸铁的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的形 状和分布。 强化效果不明显。 局限于消除内应力和改变铸件的硬度。 1、消除内应力退火 目的:防止铸件的变形或开裂。也称人工时效。 工艺:以60~100°h的速度缓慢加热至500~600°C, 保温4~8h,以20~30°c/h的冷却速度缓冷至150~200°C出 炉空冷。 通常只进行一次,对于精密铸件,常进行两次,第二次 在粗加工后进行
3.2.4 热处理 热处理只能改变灰铸铁的基体组织,不能改变石墨的形 状和分布。 强化效果不明显。 局限于消除内应力和改变铸件的硬度。 1、消除内应力退火 目的:防止铸件的变形或开裂。也称人工时效。 工艺:以60~100℃/h的速度缓慢加热至500~600℃, 保温4~8h,以20~30℃/h的冷却速度缓冷至150~200℃出 炉空冷。 通常只进行一次,对于精密铸件,常进行两次,第二次 在粗加工后进行
2、石墨化退火 目的:消除白口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力学性能与被 切削加工性。 工艺:850~950°℃,保温2~5h,使共晶Fe3C分解。 组织: 若保温后直接出炉空冷,P十G片 若保温后随炉缓冷至600°C以下出炉空冷,F+G片。 3、表面淬火 目的: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方法:火焰淬火或高、中频淬火法,把铸件表面快速 加热到900~1000C,然后喷水冷却。机床导轨还可采用 电接触淬火法。 表面组织:M+G片
2、石墨化退火 目的:消除白口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力学性能与被 切削加工性。 工艺:850~950℃,保温2~5h,使共晶Fe3C分解。 组织: ◼ 若保温后直接出炉空冷, P+G片; ◼ 若保温后随炉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F+G片。 3、表面淬火 目的: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方法:火焰淬火或高、中频淬火法,把铸件表面快速 加热到900~1000℃,然后喷水冷却。机床导轨还可采用 电接触淬火法。 表面组织: M+G片
3.3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石墨呈球状分布的灰口铸铁。 球状石墨对金属基体的损坏、减小有效承载面积 以及引起应力集中等危害作用均比片状石墨小得多 金属基体组织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可以充分发挥 作用,从而具有比灰铸铁高得多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并保持有耐磨、减振等特性。 生产方法:在铁水浇注前,向合格铁水中加入 定量的球化剂和孕育剂,进行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 常用球化剂:稀土镁合金或金属镁等
3.3 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石墨呈球状分布的灰口铸铁。 球状石墨对金属基体的损坏、减小有效承载面积 以及引起应力集中等危害作用均比片状石墨小得多。 金属基体组织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可以充分发挥 作用,从而具有比灰铸铁高得多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并保持有耐磨、减振等特性。 生产方法:在铁水浇注前,向合格铁水中加入一 定量的球化剂和孕育剂,进行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 常用球化剂:稀土镁合金或金属镁等
3.31成分和组织特征 1、成分范围 球墨铸铁的成分范围较灰铸铁严格的多。 含C量:36~39%; 含S量:20~3.2%; 含Mn量:03~08% 含P量:≤010% 含S量:≤0.07%
3.3.1 成分和组织特征 1、成分范围 球墨铸铁的成分范围较灰铸铁严格的多。 含C量:3.6~3.9%; 含Si量:2.0~3.2%; 含Mn量:0.3~0.8% 含P量:≤0.10%: 含S量:≤0.07%
2、组织特征 组织:球状石墨+金属基体。 金属基体有:F、F一P、P三种。 相应地便有三种不同基体组织的 球墨铸铁。 F一P球墨铸铁又称为“牛眼铸 ● 铁”。球状石墨周围的白色铁素体 又称为“牛眼铁素体”。 铁素体球墨铸铁 铁素体一珠光体球墨铸铁 珠光体球墨铸铁
2、组织特征 组织:球状石墨+金属基体。 金属基体有:F、F-P、P三种。 相应地便有三种不同基体组织的 球墨铸铁。 F-P球墨铸铁又称为“牛眼铸 铁”。球状石墨周围的白色铁素体 又称为“牛眼铁素体”。 铁素体球墨铸铁 铁素体-珠光体球墨铸铁 珠光体球墨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