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 8.1学习要求 ● 掌握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了解固定汇率制度的演进过程 ● 对比分析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 掌握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 ● 了解货币可兑换的意义,并掌握可兑换的条件 8.2内容简述 8.2.1汇率制度选择 1、汇率制度的含义 l)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system),亦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规定。它包括四个方面 的内容:①规定汇率平价的基础:②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③规定维持汇率应采取的措施: ④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 按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一般可划分为两大类: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2、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I)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固定汇率制度就是指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两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规定在较小幅度之内 的汇率制度。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货币汇率的平价是相对固定的:其二是汇率变动的幅度 也是相对固定的。 (1)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①金币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金币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各国都规定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 的黄金质量和成色。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如在1929年大危机之前,世界 各国普遍实行金币本位制。英国规定每1英镑含纯金7.3224克,美国规定每1美元含纯金 1.504656克,英镑与美元的俦币平价为7.3224/1.504656=4.8665,即1英镑=4.8665 美元,这是英镑与美元汇率决定的基础。 铸币平价虽然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但它不是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实际汇率 随外汇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幅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所谓黄金输送点, 就是指汇率的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的界限时,将会引起黄金的输出或输人,从而起到自动调 节汇率的作用。黄金输送点一般是在铸币平价之上加减运送黄金的各项费用而计算的,它包 括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人点。运送黄金需要种种费用,如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运送期的 利息等。 ②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黄金己不再具有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各国相继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货币汇率由政府通过法令 所规定的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称为法定平价,实际汇率随供求关系围绕法定平价
第八章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 8.1 学习要求 z 掌握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z 了解固定汇率制度的演进过程 z 对比分析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 z 掌握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 z 了解货币可兑换的意义,并掌握可兑换的条件 8.2 内容简述 8.2.1 汇率制度选择 1、汇率制度的含义 1)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system),亦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基本安排和规定。它包括四个方面 的内容:①规定汇率平价的基础;②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③规定维持汇率应采取的措施; ④规定汇率应怎样调整。 按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一般可划分为两大类: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2、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固定汇率制度就是指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两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规定在较小幅度之内 的汇率制度。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货币汇率的平价是相对固定的;其二是汇率变动的幅度 也是相对固定的。 (1)国际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① 金币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金币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各国都规定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 的黄金质量和成色。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如在 1929 年大危机之前,世界 各国普遍实行金币本位制。英国规定每 1 英镑含纯金 7.3224 克,美国规定每 1 美元含纯金 1.504656 克,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 7.3224/1.504656=4.8665,即 l 英镑=4.8665 美元,这是英镑与美元汇率决定的基础。 铸币平价虽然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但它不是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实际汇率 随外汇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幅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所谓黄金输送点, 就是指汇率的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的界限时,将会引起黄金的输出或输人,从而起到自动调 节汇率的作用。黄金输送点一般是在铸币平价之上加减运送黄金的各项费用而计算的,它包 括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人点。运送黄金需要种种费用,如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运送期的 利息等。 ② 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黄金已不再具有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各国相继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货币汇率由政府通过法令 所规定的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称为法定平价,实际汇率随供求关系围绕法定平价
上下波动。汇率的波幅由政府规定和维护,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度,但与金币本位下的汇率相比,稳定程度大大 降低了。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统一,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外汇管制 普遍加强,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国际货币基金协 定》的通过,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具体内容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的黄金官价(即1美元=0.888671克黄金),成员国其他货币根据含金量 的不同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汇率波动的范围不得超过固定比价的上下1%。各国政府或中 央银行可以随时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会员 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才可大幅度地调整平价。平价的变动要得到基金组 织的批准,但一般只有当平价变动超过10%时,才需要基金组织的批准,而平价变动小于 10%时,一般可自行决定。 这种双挂钩的汇率制度表明,各国货币通过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是一种钉住美元的可调 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 本的流通,但其自身的一些基本缺陷使其最终难以维持。1971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 换黄金,1973年再度爆发美元危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2)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1)浮动汇率制度的概念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两种货币的汇率不规定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实际汇率随 着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 界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度的种类 根据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可分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自由浮动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外汇供求关系影响汇率的变动。管 理浮动则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浮动。 根据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制度可划分为独立浮动和联合浮动。独立浮动指一国货币不 与任何货币有固定比价关系,其汇率只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和政府干预的程度自行浮动。 联合浮动指在一个利益集团内部,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而对集团外国家的货币 统一实行共同浮动。 3)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争论 (1)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它便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使国 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损失较小: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易的进行与发展, 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缺点:固定的汇率无法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一些国家的固定汇率制易受投机资本 的攻击,导致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成本加大,且干预基本上是无效的。 (2)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浮动汇率制度能提高外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浮动汇率制度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 性:浮动汇率制下能发挥市场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浮动汇率可以使本国经济活动免 受国外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影响。 缺点:完全靠汇率自动调节的外汇市场中,外汇资源的配置可能不是处于最优状态:汇 率的过度浮动,给国际经济交易带来了更大的外汇风险,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上下波动。汇率的波幅由政府规定和维护,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度,但与金币本位下的汇率相比,稳定程度大大 降低了。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统一,各国国际收支危机严重,外汇管制 普遍加强,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国际货币基金协 定》的通过,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具体内容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 盎司黄金=35 美元的黄金官价(即 1 美元=0.888671 克黄金),成员国其他货币根据含金量 的不同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汇率波动的范围不得超过固定比价的上下 l%。各国政府或中 央银行可以随时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会员 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才可大幅度地调整平价。平价的变动要得到基金组 织的批准,但一般只有当平价变动超过 10%时,才需要基金组织的批准,而平价变动小于 10%时,一般可自行决定。 这种双挂钩的汇率制度表明,各国货币通过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是一种钉住美元的可调 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 本的流通,但其自身的一些基本缺陷使其最终难以维持。l971 年 8 月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 换黄金,l973 年再度爆发美元危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2)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1)浮动汇率制度的概念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两种货币的汇率不规定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实际汇率随 着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1973 年 2 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 界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度的种类 根据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可分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自由浮动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外汇供求关系影响汇率的变动。管 理浮动则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浮动。 根据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制度可划分为独立浮动和联合浮动。独立浮动指一国货币不 与任何货币有固定比价关系,其汇率只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和政府干预的程度自行浮动。 联合浮动指在一个利益集团内部,各成员国货币之间保持固定汇率,而对集团外国家的货币 统一实行共同浮动。 3)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争论 (1)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它便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使国 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损失较小;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易的进行与发展, 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缺点:固定的汇率无法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一些国家的固定汇率制易受投机资本 的攻击,导致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成本加大,且干预基本上是无效的。 (2)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浮动汇率制度能提高外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浮动汇率制度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 性;浮动汇率制下能发挥市场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浮动汇率可以使本国经济活动免 受国外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影响。 缺点:完全靠汇率自动调节的外汇市场中,外汇资源的配置可能不是处于最优状态;汇 率的过度浮动,给国际经济交易带来了更大的外汇风险,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3、汇率目标区方案 1)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 汇率 基本因索 图4-1克鲁格曼模型 在独立浮动汇率制下,汇率9,=厂,由图中虚线F表示。在汇率目标区中,汇率函数 就是S型实线(TT曲线),水平虚线表示汇率目标区的上限和下限。 目标区中的汇率与基本因素的关系是非线性的(S型曲线),S型曲线平滑地粘在目标区 的上边界和下边界上。S型曲线代表了克鲁格曼模型的两个主要特征:蜜月效应(honeymoon affect)和平滑粘条件(smooth-pasting condition)。 克鲁格曼模型的第一个特征可由汇率函数SS型曲线来说明。S型曲线的斜率小于1,这 一特征有时称为蜜月效应。蜜月效应相当直观,当汇率接近目标区的上边界时,汇率到达上 边界的概率相当大。货币当局的干预就是减少货币供给,使货币变强。这意味着货币未来升 值,市场汇率上浮。由于考虑了货币未来升值的预期,汇率低于由基本因素预测的汇率。也 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基本因素,目标区汇率低于独立浮动汇率。蜜月效应有一个重要的含义: 完全可靠的汇率目标具有内在的稳定机制,对稳定汇率的未来干预的预期,使得汇率较基本 因素更为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平滑粘条件。平滑粘条件就是求解汇率目标区模型的边界条件,汇率途径 必平滑地粘在目标区的上边界和下边界上。平滑粘条件意味者,在汇率目标区的边界上,汇 率对基本因素完全不敏感,汇率是基本因素的非线性函数,该性质有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线性 汇率模型难以用来预测汇率(Meese and Rogoff,l983)。从理论上来说,汇率目标区更大程 度上等同于平滑粘条件和边际干预。 2)汇率目标区模型的理论评价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优点体现在,首先,如果汇率目标区体系本身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货 币当局有能力使市场参加者相信,它将调整货币政策使汇率保持在目标区内,那么目标区理 论就能为汇率的中期预测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从而降低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经贸的 发展。其次,由于汇率目标区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优点,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收支状 况各异的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确能带来一定好处,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就特别 重要。 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比如,至今无法找到一种科学精确的计算均衡汇率 的方法,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汇率目标区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该理论在内部逻辑上缺乏一致 性,在计算均衡汇率时采用中长期观点,但在政策工具上却采用以短期观点为基础的货币政 策和外汇市场干预政策:关于目标区体系应包括哪些货币、目标区的宽度和修订频率应根据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3、汇率目标区方案 1)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 图4-1 克鲁格曼模型 在独立浮动汇率制下,汇率 tt = fs ,由图中虚线 FF 表示。在汇率目标区中,汇率函数 就是 S 型实线(TT 曲线),水平虚线表示汇率目标区的上限和下限。 目标区中的汇率与基本因素的关系是非线性的(S 型曲线),S 型曲线平滑地粘在目标区 的上边界和下边界上。S 型曲线代表了克鲁格曼模型的两个主要特征:蜜月效应(honeymoon affect)和平滑粘条件(smooth-pasting condition)。 克鲁格曼模型的第一个特征可由汇率函数 SS 型曲线来说明。S 型曲线的斜率小于 1,这 一特征有时称为蜜月效应。蜜月效应相当直观,当汇率接近目标区的上边界时,汇率到达上 边界的概率相当大。货币当局的干预就是减少货币供给,使货币变强。这意味着货币未来升 值,市场汇率上浮。由于考虑了货币未来升值的预期,汇率低于由基本因素预测的汇率。也 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基本因素,目标区汇率低于独立浮动汇率。蜜月效应有一个重要的含义: 完全可靠的汇率目标具有内在的稳定机制,对稳定汇率的未来干预的预期,使得汇率较基本 因素更为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平滑粘条件。平滑粘条件就是求解汇率目标区模型的边界条件,汇率途径 必平滑地粘在目标区的上边界和下边界上。平滑粘条件意味者,在汇率目标区的边界上,汇 率对基本因素完全不敏感,汇率是基本因素的非线性函数,该性质有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线性 汇率模型难以用来预测汇率(Meese and Rogoff,1983)。从理论上来说,汇率目标区更大程 度上等同于平滑粘条件和边际干预。 2)汇率目标区模型的理论评价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优点体现在,首先,如果汇率目标区体系本身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货 币当局有能力使市场参加者相信,它将调整货币政策使汇率保持在目标区内,那么目标区理 论就能为汇率的中期预测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从而降低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经贸的 发展。其次,由于汇率目标区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优点,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收支状 况各异的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确能带来一定好处,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就特别 重要。 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比如,至今无法找到一种科学精确的计算均衡汇率 的方法,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汇率目标区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该理论在内部逻辑上缺乏一致 性,在计算均衡汇率时采用中长期观点,但在政策工具上却采用以短期观点为基础的货币政 策和外汇市场干预政策;关于目标区体系应包括哪些货币、目标区的宽度和修订频率应根据
什么标准来确定、目标区的公开性、参与国在经济政策上如何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都未作出理 论阐述。 8.2.2.外汇管理 1、外汇管理概述 1)外汇管理的含义与目的 外汇管理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授权有关管理机构运用各类手段对 于境内的外汇收付、交易、借贷、转移及汇价等实施管理。管理措施中既有限制性的要求, 也有鼓励的方面,但也限制性的要求为主,经常称之为外汇管制。 一国实行外汇管理,主要基于下面各项目的:改善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增加储备资 金、避免国际市场价格巨大变化的影响。等。另外,实行严格外汇管理有时还可以作为外交 谈判的筹码,对本国输出不利时,采用外汇管制或贸易额度等,以获取对方的让步:有时要 求对方国家接受某些条件后,才批给外汇,允许对方货物的输入等。 2)外汇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外汇管理的主体是指国家指定和授权进行外汇管理的机构,可以分为决策主体和管理主 体。决策主体是专门制定政策法规的;管理主体则是专门执行各项条款的。在不同国家其操 作方式不同,有的分开,但大多数国家两者合一,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或专门设立的外汇管 理局来行使对外汇的管理。 外汇管理的客体即外汇管理的对象,主要可分成对人、对物、对地区等的管理。 2、外汇管理的内容 1)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管理 贸易外汇收入。贸易外汇收入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外汇来源。实行外汇管理通常是采取一 些鼓励性措施:政府出面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现款补贴:对某些出口商给予优惠贷款:对出 口收入减免或允许推迟支付部分货款:以优惠利率贴现出口商品的票据。等等。 非贸易外汇收入。外汇管理较松的国家往往对携带数量及结汇等不加限制。而外汇管理 较严的国家主要采取直接限制、登记制等有关措施。 对资本流入的管理。发展中国家对资本输入的管理较严。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规定输入 资本的额度、期限与投资部门:从国外借款的一定比例要在一定期限内存放在管汇银行:银 行从国外借款不能超过其资本与准备金的一定比例:规定借款部门的利率和附加的水平: 规定接受外国投资的最低额度。 2)对外汇资金流出的管理 对进口用汇的管制。为了节约外汇、减缓国际收支逆差。一般规定进口商所需外汇须经 过外汇管理机构批准后才可到指定外汇银行买汇。除了加强外汇核批外,还规定了其它一些 相应的措施:①进口存款预交制。②提高或降低开出信用证的押金额,以控制进口。③对进 口商品颁发许可证、配额证等。 对非贸易付汇的管理。发展中国家对非贸易外汇的支付有相当严格的限制。主要措施: 设定限额、实行登记、批汇制度。对境外居民的外汇支出有一最高限额,在这一限额内允许 自由携带或汇出,超过限额就需要审批:如还规定出国旅费购买限额和购买间隔期,以限制 外汇支出。 对资本输出的管理。资本输出会影响到国际收支的不稳定,影响到国内投资。各国在经 济发展不同时期适时地采取一些对资本输出的限制。如征收利息平衡税,对直接投资进行限 制,规定银行贷款最高额等。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外汇资金较为短缺,一般不允许个人和企业 自由输出外汇资金。 3)对货币兑换、外汇交易的管理
什么标准来确定、目标区的公开性、参与国在经济政策上如何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都未作出理 论阐述。 8.2.2. 外汇管理 1、外汇管理概述 1)外汇管理的含义与目的 外汇管理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授权有关管理机构运用各类手段对 于境内的外汇收付、交易、借贷、转移及汇价等实施管理。管理措施中既有限制性的要求, 也有鼓励的方面,但也限制性的要求为主,经常称之为外汇管制。 一国实行外汇管理,主要基于下面各项目的: 改善国际收支、稳定汇率、 增加储备资 金、避免国际市场价格巨大变化的影响。等。另外,实行严格外汇管理有时还可以作为外交 谈判的筹码,对本国输出不利时,采用外汇管制或贸易额度等,以获取对方的让步;有时要 求对方国家接受某些条件后,才批给外汇,允许对方货物的输入等。 2)外汇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外汇管理的主体是指国家指定和授权进行外汇管理的机构,可以分为决策主体和管理主 体。决策主体是专门制定政策法规的;管理主体则是专门执行各项条款的。在不同国家其操 作方式不同,有的分开,但大多数国家两者合一,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或专门设立的外汇管 理局来行使对外汇的管理。 外汇管理的客体即外汇管理的对象,主要可分成对人、对物、对地区等的管理。 2、外汇管理的内容 1)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管理 贸易外汇收入。贸易外汇收入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外汇来源。实行外汇管理通常是采取一 些鼓励性措施:政府出面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现款补贴;对某些出口商给予优惠贷款;对出 口收入减免或允许推迟支付部分货款;以优惠利率贴现出口商品的票据。等等。 非贸易外汇收入。外汇管理较松的国家往往对携带数量及结汇等不加限制。而外汇管理 较严的国家主要采取直接限制、登记制等有关措施。 对资本流入的管理。发展中国家对资本输入的管理较严。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规定输入 资本的额度、期限与投资部门;从国外借款的一定比例要在一定期限内存放在管汇银行;银 行从国外借款不能超过 其资本与准备金的一定比例;规定借款部门的利率和附加的水平; 规定接受外国投资的最低额度。 2) 对外汇资金流出的管理 对进口用汇的管制。为了节约外汇、减缓国际收支逆差。一般规定进口商所需外汇须经 过外汇管理机构批准后才可到指定外汇银行买汇。除了加强外汇核批外,还规定了其它一些 相应的措施:①进口存款预交制。②提高或降低开出信用证的押金额,以控制进口。③对进 口商品颁发许可证、配额证等。 对非贸易付汇的管理。发展中国家对非贸易外汇的支付有相当严格的限制。主要措施: 设定限额、实行登记、批汇制度。对境外居民的外汇支出有一最高限额,在这一限额内允许 自由携带或汇出,超过限额就需要审批;如还规定出国旅费购买限额和购买间隔期,以限制 外汇支出。 对资本输出的管理。资本输出会影响到国际收支的不稳定,影响到国内投资。各国在经 济发展不同时期适时地采取一些对资本输出的限制。如征收利息平衡税,对直接投资进行限 制,规定银行贷款最高额等。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外汇资金较为短缺,一般不允许个人和企业 自由输出外汇资金。 3)对货币兑换、外汇交易的管理
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都必须经过本、外币的兑换过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 关规定,会员国政府保证通货的兑换权,是MF规定的会员国政府对基金组织承担的义务。 但由于外汇的短缺,金融秩序的混乱等等原因,绝大多数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程度不同的 货币兑换管理。 4)对银行外汇帐户的管理 对银行外汇帐户管理的主要的措施有:外汇帐户的开立:外汇帐户上存款的支村、外汇 帐户存款的利息的支付等方面。 5)对汇率的管理 汇率管理涉及到汇率汇率制度的管理、汇率水平的管理等。一国的外汇管理中应明确采 取什么的汇率制度。对汇率水平的管理,即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水平的管理,包括 合理的水平的确定和比价的调整等。 6)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理 实行外汇管制国家一般禁止私人输出黄金,有的国家还禁止私人输入黄金。并对本国现 钞的输出都规定了最高限额。 3、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1)外汇管理的积极影响 ● 优化经济结构。实行外汇管理,由政府及外汇管理机构制订鼓励或限制外汇收入、使用 的一些政策措施,甚至采取严格的集中管理,都能使外汇资金流入最需要发展的产业、 行业,从而更快地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或经济的尽快复苏。 ●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主要出口商品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候,保证技术、设备等用汇 的优先: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外汇资金的融通:在高新技术产 品的研究、开发中,更需要相当规模的外汇资金,通过外汇管理的政策导向,发挥资本 的规模收益。 ● 稳定国内金融秩序。各国政策在逐步放松对外汇的直接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外汇的间接 管理,增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控及管理,建立多层次的监控体系,避免大量资本流动给国 内经济的冲击,保持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 2)外汇管理的消极影响 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往往直接制约外汇供给,限制外汇需求, 使外汇供求信息失真,外汇市场的汇价严重扭曲。 ●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实施外汇管理,限制外汇自由买卖和支付,就自然会引起对不同国 家进行多边结算上的限制,影响正常的贸易交往,加深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阻碍国际 贸易发展。 ●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企业用汇审批制、结售汇采取复汇率制度等很容易滋生腐败。另外, 购汇、用汇中应办理的手续加大了对外贸易业务中的成本,使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减少。 8.2.3货币可兑换问题 1、货币可兑换的含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货币可兑换是居民和非居民用本币兑换外币,并在实际经济和 金融交易中使用外币的能力。这意味着不对国际交易的支付以及为此目的用本币兑换外币实 施限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指,既不对支付或收入进行限制,也不对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进 行限制”。按照这个定义,货币可兑换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两个层次,并 且有相应的划分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中,对经常项目 可兑换作了明确的定义,即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一国对经常项目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
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都必须经过本、外币的兑换过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 关规定,会员国政府保证通货的兑换权,是 IMF 规定的会员国政府对基金组织承担的义务。 但由于外汇的短缺,金融秩序的混乱等等原因,绝大多数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程度不同的 货币兑换管理。 4)对银行外汇帐户的管理 对银行外汇帐户管理的主要的措施有:外汇帐户的开立;外汇帐户上存款的支付、外汇 帐户存款的利息的支付等方面。 5)对汇率的管理 汇率管理涉及到汇率汇率制度的管理、汇率水平的管理等。一国的外汇管理中应明确采 取什么的汇率制度。对汇率水平的管理,即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水平的管理,包括 合理的水平的确定和比价的调整等。 6)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理 实行外汇管制国家一般禁止私人输出黄金,有的国家还禁止私人输入黄金。并对本国现 钞的输出都规定了最高限额。 3、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1)外汇管理的积极影响 z 优化经济结构。实行外汇管理,由政府及外汇管理机构制订鼓励或限制外汇收入、使用 的一些政策措施,甚至采取严格的集中管理,都能使外汇资金流入最需要发展的产业、 行业,从而更快地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或经济的尽快复苏。 z 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主要出口商品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候,保证技术、设备等用汇 的优先;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外汇资金的融通;在高新技术产 品的研究、开发中,更需要相当规模的外汇资金,通过外汇管理的政策导向,发挥资本 的规模收益。 z 稳定国内金融秩序。各国政策在逐步放松对外汇的直接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外汇的间接 管理,增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控及管理,建立多层次的监控体系,避免大量资本流动给国 内经济的冲击,保持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 2)外汇管理的消极影响 z 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往往直接制约外汇供给,限制外汇需求, 使外汇供求信息失真,外汇市场的汇价严重扭曲。 z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实施外汇管理,限制外汇自由买卖和支付,就自然会引起对不同国 家进行多边结算上的限制,影响正常的贸易交往,加深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阻碍国际 贸易发展。 z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企业用汇审批制、结售汇采取复汇率制度等很容易滋生腐败。另外, 购汇、用汇中应办理的手续加大了对外贸易业务中的成本,使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减少。 8.2.3 货币可兑换问题 1、货币可兑换的含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货币可兑换是居民和非居民用本币兑换外币,并在实际经济和 金融交易中使用外币的能力。这意味着不对国际交易的支付以及为此目的用本币兑换外币实 施限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指,既不对支付或收入进行限制,也不对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进 行限制”。按照这个定义,货币可兑换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两个层次,并 且有相应的划分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中,对经常项目 可兑换作了明确的定义,即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一国对经常项目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