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酶的一般性质和分类 2.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性质 21.1很高的催化效率 酶催化一般在常温常压和中性pH下进行,催化效率特别高。如碳酸酐酶( carbonic anhydrase)催化CO水合反应来说,反应速率是105 molcO2/ s. mole,这比非酶催化要快107 倍。再如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比非酶催化要快1014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是无 机催化剂Fe的1010倍 21.2高度的专一性 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底物的专一性,另一方面是对被催化 反应的专一性 2121立体化学专一性 a.光学专一性:酶能识别手性碳原子的光学专一性,如L型和D型(R型和S型),专 门催化其中一种结构的反应。如精氨酸酶( arginase)只催化L-精氨酸(L- arginine)水解 产生L鸟氨酸(L- ornithine,Omn)和尿素,对D精氨酸则无作用 b.几何专一性:酶能识别顺反异构 体。如延胡索酸酶( fumarase)催化延 \./COo 延胡索酸酶 胡索酸(反丁烯二酸)生成苹果酸的 应,它不能催化顺丁烯二酸加水成-c CAH 苹果酸。 2.122非立体化学专一性 a.键专一性:催化特定键的特定反应。如酯酶可以催化酯键的R-C-0-R′水解,而对 酯键两侧的R和R′要求不严 b.基团专一性:除了对键要求以外,还要求键一侧的基团为特定的基团,如胰蛋白酶水 解肽键的羧基端必须是L精氨酸或L-赖氨酸,对肽键的氨基端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 不是脯氨酸即可 c.绝对专一性:对唯一的底物催化唯一的反应。如脲酶只催化尿素水解成NH3和CO2
1 第二章 酶的一般性质和分类 2.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性质 2.1.1 很高的催化效率 酶催化一般在常温常压和中性 pH 下进行,催化效率特别高。如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催化 CO2 水合反应来说,反应速率是 105molCO2 /s.mole,这比非酶催化要快 107 倍。再如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比非酶催化要快 1014 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是无 机催化剂 Fe 的 1010 倍。 2.1.2 高度的专一性 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底物的专一性,另一方面是对被催化 反应的专一性。 2.1.2.1 立体化学专一性 a. 光学专一性:酶能识别手性碳原子的光学专一性,如 L 型和 D 型(R 型和 S 型),专 门催化其中一种结构的反应。如精氨酸酶(arginase)只催化 L-精氨酸(L-arginine)水解 产生 L-鸟氨酸(L-ornithine, Orn)和尿素,对 D-精氨酸则无作用。 b. 几何专一性:酶能识别顺反异构 体。如延胡索酸酶(fumarase)催化延 胡索酸(反丁烯二酸)生成苹果酸的 反应,它不能催化顺丁烯二酸加水成 苹果酸。 2.1.2.2 非立体化学专一性 a. 键专一性:催化特定键的特定反应。如酯酶可以催化酯键的 水解,而对 酯键两侧的 R 和 R'要求不严。 b. 基团专一性:除了对键要求以外,还要求键一侧的基团为特定的基团,如胰蛋白酶水 解肽键的羧基端必须是 L-精氨酸或 L-赖氨酸,对肽键的氨基端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 不是脯氨酸即可。 c. 绝对专一性:对唯一的底物催化唯一的反应。如脲酶只催化尿素水解成 NH3 和 CO2
2.1.3酶活性受调节控制 2.1.3.1酶蛋白的合成和降解 许多酶蛋白的合成受到诱导物的诱导及抑制物的抑制。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受到乳糖 和葡萄糖的正、负调节。抑制酶的降解,延长酶的半寿期,也可以增加酶浓度。 21.3.2生理调节 生理调节又称为激素调节。如乳腺组织中通常含有转半乳糖基酶: UDP半乳糖+N-乙酰葡糖胺N-乙 转半乳糖基酶 酰乳糖胺+UDP N-乙酰乳糖胺可进一步合成糖蛋白。此酶只含有一个亚基,叫a一亚基。而在妊娠时激素 的作用下,促使修饰亚基(β一亚基,又叫乳清蛋白)的合成,α一亚基和β一亚基结合 后,改变了a一亚基的专一性,成为了乳糖合成酶 乳糖合成酶 UDP-半乳糖十D-葡萄糖乳糖 β UDP comp⊥ex 2.1.3.3共价修饰调节 磷酸化←→脱磷酸化,腺苷酸化←→脱腺苷酸化,甲基化←→脱甲基化, 乙酰化←→脱乙酰化,尿苷酰化←→脱尿苷酰化 2.1.34酶原活化 有些酶刚合成出来是没有活性的,称为酶原,被别的酶切割后成为有活性的酶。如胰 白酶可以切割胰蛋白酶原( trypsinogen)和胰凝乳蛋白酶原( chymotrypsinogen)成为胰 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21.3.5激活剂和抑制剂调节 有大分子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也有小分子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如钙调素(16.7KD的蛋 白质)可激活多种酶(磷酸二酯酶):核糖核酸酶抑制剂( Rnasin,5IkD的蛋白质)是从 人胎盘中提取的 RNase抑制剂:环腺苷酸(小分子)可激活蛋白激酶A:底物类似物丙二 酸(小分子)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2.1.3.6反馈调节
2 2.1.3 酶活性受调节控制 2.1.3.1 酶蛋白的合成和降解 许多酶蛋白的合成受到诱导物的诱导及抑制物的抑制。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受到乳糖 和葡萄糖的正、负调节。抑制酶的降解,延长酶的半寿期,也可以增加酶浓度。 2.1.3.2 生理调节 生理调节又称为激素调节。如乳腺组织中通常含有转半乳糖基酶: UDP-半乳糖 + N-乙酰葡糖胺 N-乙 酰乳糖胺+ UDP N-乙酰乳糖胺可进一步合成糖蛋白。此酶只含有一个亚基,叫α-亚基。而在妊娠时激素 的作用下,促使修饰亚基(β-亚基,又叫乳清蛋白)的合成,α-亚基和β-亚基结合 后,改变了α-亚基的专一性,成为了乳糖合成酶: UDP-半乳糖 + D-葡萄糖乳糖 + UDP 2.1.3.3 共价修饰调节 磷酸化←→脱磷酸化,腺苷酸化←→脱腺苷酸化,甲基化←→脱甲基化, 乙酰化←→脱乙酰化,尿苷酰化←→脱尿苷酰化。 2.1.3.4 酶原活化 有些酶刚合成出来是没有活性的,称为酶原,被别的酶切割后成为有活性的酶。如胰 蛋白酶可以切割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和胰凝乳蛋白酶原(chymotrypsinogen)成为胰 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2.1.3.5 激活剂和抑制剂调节 有大分子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也有小分子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如钙调素(16.7kD 的蛋 白质)可激活多种酶(磷酸二酯酶);核糖核酸酶抑制剂(Rnasin,51kD 的蛋白质)是从 人胎盘中提取的 RNase 抑制剂;环腺苷酸(小分子)可激活蛋白激酶 A;底物类似物丙二 酸(小分子)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2.1.3.6 反馈调节
受该酶反应产物的抑制;终产物抑制该途径催化最初反应的酶 21.3.7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辅酶、辅基等。 22酶的分类和命名 酶的种类很多,有人估计,每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包含的蛋白质约3,000种,其中大部 分是酶:高等真核生物每个细胞中包含的蛋白质约50,000种,其中主要的也是酶。然而到 目前为止,已经确认的酶却很少。根据国际生化联合会酶委员会的统计,1961年已知的酶 的总数为712种,1972年为1770种,1978年为2122种,截止1997年为止,已知的酶也 仅3700种 221酶的分类命名原则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酶和使用酶,人们曾提出了各种分类命名方法。 对每一种酶同时采用系统命名和习惯命名两种命名。命名都包括两部分,底物和作用 类型,即都取“××底物+××反应类型+酶”的形式。在英语中酶的名词以“-ase”为后 缀。系统命名要求将反应物都列入,如系统命名的“醇:NAD氧化还原酶”’,习惯命名称 其为“醇脱氢酶”;又如系统命名的“AIP:D-己糖6-磷酸转移酶”,习惯命名称其为“己 糖激酶”。 用数字标识每一种酶,使其具有唯一的标识,称为酶的标码。现在普遍接受的是国际 生化联合会酶委员会推荐的系统:EC后带4个数字,如EC1.1.1.1是醇脱氢酶,EC27 是己糖激酶 将所有的酶分为6大类型 21.1氧化还原酶类( oxido- reductases) 以电子供体的种类分亚类,以电子受体的种类分亚亚类 按习惯分类法可分为4类 1.脱氢酶:催化R+RR+R′ H,绝大多数脱氢酶需要NAD或NADP作 为辅酶。 2.氧化酶:催化RH+O2R +H2O2,这类酶以黄素核苷酸(FMN或FAD)
3 受该酶反应产物的抑制;终产物抑制该途径催化最初反应的酶。 2.1.3.7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辅酶、辅基等。 2.2 酶的分类和命名 酶的种类很多,有人估计,每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包含的蛋白质约 3,000 种,其中大部 分是酶;高等真核生物每个细胞中包含的蛋白质约 50,000 种,其中主要的也是酶。然而到 目前为止,已经确认的酶却很少。根据国际生化联合会酶委员会的统计,1961 年已知的酶 的总数为 712 种, 1972 年为 1770 种,1978 年为 2122 种,截止 1997 年为止,已知的酶也 仅 3700 种。 2.2.1 酶的分类命名原则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酶和使用酶,人们曾提出了各种分类命名方法。 对每一种酶同时采用系统命名和习惯命名两种命名。命名都包括两部分,底物和作用 类型,即都取“××底物+××反应类型+酶”的形式。在英语中酶的名词以“-ase”为后 缀。系统命名要求将反应物都列入,如系统命名的“醇:NAD 氧化还原酶”,习惯命名称 其为“醇脱氢酶”;又如系统命名的“ATP:D-己糖 6-磷酸转移酶”,习惯命名称其为“己 糖激酶”。 用数字标识每一种酶,使其具有唯一的标识,称为酶的标码。现在普遍接受的是国际 生化联合会酶委员会推荐的系统:EC 后带 4 个数字,如 EC 1.1.1.1.是醇脱氢酶,EC 2.7.1.1 是己糖激酶。 将所有的酶分为 6 大类型: 2.2.1.1 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以电子供体的种类分亚类,以电子受体的种类分亚亚类。 按习惯分类法可分为 4 类: 1.脱氢酶:催化 RH + R'R + R' H,绝大多数脱氢酶需要 NAD+或 NADP+作 为辅酶。 2.氧化酶:催化 RH + O2 R + H2O2 ,这类酶以黄素核苷酸(FMN 或 FAD)
为辅基; 或RH+O2R +H2O,这类酶又分两类,一类为金属蛋白,如抗坏血 酸氧化酶(含铜):另一类以血红素为辅基,如细胞色素氧化酶 3.过氧化物酶:催化以过氧化氢或其他过氧化物为氧化剂反应的酶。 4.加氧酶(氧合酶):又分单加氧酶(O2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到底物中,另一个氧原子与氢 反应成水)和双加氧酶(O2中的两个氧原子都加到底物中,没有水产生) 221.2转移酶类( transferases) 分为8个亚类 1.一碳基转移酶:又分为4个亚亚类 ①甲基转移酶:②羟甲基、甲酰基转移酶;③羧基、氨甲酰基转移酶;④咪基转移酶 2.酮醛基转移酶;3.酰基转移酶:4.糖苷基转移酶:5.烃基转移酶:6.含氮基转移酶; 7.含磷基转移酶;8.含硫基团转移酶, 22.1.3水解酶类( hydrolases) 分为9个亚类: 1.酯酶:2.糖苷酶:3.肽酶:4.水解肽键以外的CN键的酶:5.水解酸酐键亚类:6.水 解碳碳键亚类:7.水解卤键亚类;8.:9, 2214裂合酶类( lyases) 分为5个亚类 分解碳碳键亚类;2.分解碳氧键亚类;3.分解碳氮键亚类;4.分解碳硫键亚类;5.分 解碳卤键亚类。 221.5异构酶类( Isomerases) 分为6个亚类: 1.消旋酶和差向异构酶(消旋酶的底物中只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差向异构酶的底物中含 有两个以上的不对称碳原子);2.顺反异构酶:3.醛酮异构酶:4.分子内转移酶;5.:6.。 22.16合成酶类( synthetases,也叫连接酶 ligases) 分为5个亚类: 催化碳氧键形成亚类;2.催化碳硫键形成亚类;3.催化碳氮键形成亚类:4.催化碳
4 为辅基; 或 RH + O2 R + H2O,这类酶又分两类,一类为金属蛋白,如抗坏血 酸氧化酶(含铜);另一类以血红素为辅基,如细胞色素氧化酶。 3.过氧化物酶:催化以过氧化氢或其他过氧化物为氧化剂反应的酶。 4.加氧酶(氧合酶):又分单加氧酶(O2 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到底物中,另一个氧原子与氢 反应成水)和双加氧酶(O2 中的两个氧原子都加到底物中,没有水产生)。 2.2.1.2 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分为 8 个亚类: 1.一碳基转移酶:又分为 4 个亚亚类: ①甲基转移酶;②羟甲基、甲酰基转移酶;③羧基、氨甲酰基转移酶;④咪基转移酶 2.酮醛基转移酶;3.酰基转移酶;4.糖苷基转移酶;5.烃基转移酶;6.含氮基转移酶; 7.含磷基转移酶;8.含硫基团转移酶。 2.2.1.3 水解酶类(hydrolases) 分为 9 个亚类: 1.酯酶;2.糖苷酶;3.肽酶;4.水解肽键以外的 C-N 键的酶;5.水解酸酐键亚类;6.水 解碳碳键亚类;7.水解卤键亚类;8.;9.。 2.2.1.4 裂合酶类(lyases) 分为 5 个亚类: 1.分解碳碳键亚类;2.分解碳氧键亚类;3.分解碳氮键亚类;4.分解碳硫键亚类;5.分 解碳卤键亚类。 2.2.1.5 异构酶类(isomerases) 分为 6 个亚类: 1.消旋酶和差向异构酶(消旋酶的底物中只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差向异构酶的底物中含 有两个以上的不对称碳原子);2.顺反异构酶;3.醛酮异构酶;4.分子内转移酶;5.;6.。 2.2.1.6 合成酶类(synthetases,也叫连接酶 ligases) 分为 5 个亚类: 1.催化碳氧键形成亚类;2.催化碳硫键形成亚类;3.催化碳氮键形成亚类;4.催化碳
碳键形成亚类;5 合酶 synthases属于裂合酶类 酶委员会建议,在发表论文时,讨论有关的主要酶在第一次提到时应写出它的标码 系统命名、习惯命名和来源,然后在用系统命名或习惯命名叙述。 2.22其他习惯归类命名法 222.1单体酶和寡聚酶 单体酶由一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量13,000~35,000,一般不需要辅助因子。 已知的酶绝大多数是寡聚酶,由相同或不相同的亚基组成,它们包含两条以上肽链, 相对分子量通常超过35,000。 2222恒态酶和调节酶 恒态酶( static enzyme)是指那些构成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细 胞中的含量相对恒定,其活性仅受反应动力学系统本身的组成因素调节。 调节酶( regulative enzyme)是指在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关键酶, 它们的含量与活性常因机体的机能状况而不同。按照其活性调节方式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潜态酶( latent enzyme),别构酶( allosteric enzyme)和多功能酶( multifunctional enzyme)。 1.潜态酶:指酶原和共价修饰处于非活性状态的酶。 2.别构酶:酶结构上除了有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外,还有能和效应物结 合的调节中心。效应物与调节中心结合后,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调节酶的活性。受反 馈调节的酶一般就是别构酶。 3.多功能酶:指具有一种以上催化活性的酶,如大肠杆菌天冬氨酸激酶,同时具有高丝氨 酸脱氢酶的活性:还有的如前述的乳糖合成酶(由无活性的a一乳清蛋白和半乳糖苷转移 酶结合) 222.3多酶复合物( multienzyme complex,或多酶系统 multienzyme system):多种酶组分 集合在一起,一般催化连续的多个相关的反应,如丙酮酸脱氢酶、α一酮戊二酸脱氢酶 2224胞内酶、胞外酶和“外向酶”:根据酶合成后分布的位置,通常将酶分为胞内酶 ( intracellular enzyme)和胞外酶( extracellular enzyme)。而将分布在细胞表面,其活性中 心朝外的酶称为外向酶( ectoenzyme)
5 碳键形成亚类;5. 合酶 synthases 属于裂合酶类。 酶委员会建议,在发表论文时,讨论有关的主要酶在第一次提到时应写出它的标码、 系统命名、习惯命名和来源,然后在用系统命名或习惯命名叙述。 2.2.2 其他习惯归类命名法 2.2.2.1 单体酶和寡聚酶: 单体酶由一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量 13,000~35,000,一般不需要辅助因子。 已知的酶绝大多数是寡聚酶,由相同或不相同的亚基组成,它们包含两条以上肽链, 相对分子量通常超过 35,000。 2.2.2.2 恒态酶和调节酶: 恒态酶(static enzyme)是指那些构成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细 胞中的含量相对恒定,其活性仅受反应动力学系统本身的组成因素调节。 调节酶(regulative enzyme)是指在代谢途径和物质转化体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关键酶, 它们的含量与活性常因机体的机能状况而不同。按照其活性调节方式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潜态酶(latent enzyme),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和多功能酶(multifunctional enzyme)。 1.潜态酶:指酶原和共价修饰处于非活性状态的酶。 2.别构酶:酶结构上除了有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外,还有能和效应物结 合的调节中心。效应物与调节中心结合后,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调节酶的活性。受反 馈调节的酶一般就是别构酶。 3.多功能酶:指具有一种以上催化活性的酶,如大肠杆菌天冬氨酸激酶,同时具有高丝氨 酸脱氢酶的活性;还有的如前述的乳糖合成酶(由无活性的α-乳清蛋白和半乳糖苷转移 酶结合) 2.2.2.3 多酶复合物(multienzyme complex, 或多酶系统 multienzyme system):多种酶组分 集合在一起,一般催化连续的多个相关的反应,如丙酮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2.2.2.4 胞内酶、胞外酶和“外向酶”:根据酶合成后分布的位置,通常将酶分为胞内酶 (intracellular enzyme)和胞外酶(extracellular enzyme)。而将分布在细胞表面,其活性中 心朝外的酶称为外向酶(ectoenzy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