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 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 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 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 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 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 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 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 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 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 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1)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2)人性问题 麦克格雷戈 “X理论——专制型管理 “Y理论——人道、帮助型管理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1)关于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 (2)人性问题 ◼ 麦克格雷戈 ◼ “X”理论——专制型管理 ◼ “Y”理论——人道、帮助型管理 ◼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3)关于人际关系 巴纳德一动态平衡论 诱因≥贡献 卢因的群体动力学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38年提出,可把人的行为 看成是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函数,即: 行为=f(个性×环境) 其中f函数关系 )群体的三要素 )群体的立场观点 (三)群体的目标 (四)群体的结构 (五)群体的领导方式 (六)群体的参与者 (七)群体的规模 八)群体的规模和压力 ■(九)关于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
(3)关于人际关系 ◼ 巴纳德—动态平衡论 ◼ 诱因≥贡献 ◼ 卢因的群体动力学 ◼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38年提出,可把人的行为 看成是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函数,即: ◼ 行为=f(个性×环境) ◼ 其中f——函数关系 ◼ (一)群体的三要素 ◼ (二)群体的立场观点 ◼ (三)群体的目标 ◼ (四)群体的结构 ◼ (五)群体的领导方式 ◼ (六)群体的参与者 ◼ (七)群体的规模 ◼ (八)群体的规模和压力 ◼ (九)关于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
1、广大的的外界系统 1、期望的 (1)经济的 (1)生产率 (2)社会的 (3)技术的 (2)员工的满足 (3)自我 2、管理 1)设想 (1)限制生产 因的群体动力论 (2)政策、标准 (2)挫折 3、职工 (3)漠不关心 (1)个性 (1)个性 (2)地位 (2)地位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单位 作 角色 初级团体 力 活动 责 位 活动 政 权 任 地 策 相互影响情绪 相互影响情绪 职责 能力
1、广大的的外界系统 (1)经济的 (2)社会的 (3)技术的 2、管理 (1)设想 (2)政策、标准 3、职工 (1)个性 (2)地位 1、期望的 (1)生产率 (2)员工的满足 (3)自我 2、非期望的 (1)限制生产 (2)挫折 (3)漠不关心 (1)个性 (2)地位 单位 工作 正式组织 活动 相互影响 情绪 职责 能力 非正式组织 角色 初级团体 活动 相互影响 情绪 力 权 责 任 位 地 政 策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1)管理过程学派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 (1)管理过程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