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要成序列。可选择下列一至二种训练系列进行适应性训练,则可尽量避免重复交叉,免得事 倍功半。 1、多种作文命题形式的分类训练 以话题作文为重点,但不把赌注全押在话题作文上。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 也应适当熟悉和训练 2、多种结构内容话题的分篇训练 如以图画为题引的,以古文名句为题引的,以古今中外寓言或哲理故事为题引的,以社会现象为题引 的,以现代诗为题引的,以一组或单个关键词为题引的诸种类型话题作文,要做一些适应性训练。 3、多项等级评分标准的分点训练 可以按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为八项训练: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深刻、丰 富、有文采、有创意 4、多个作文关键环节的分项训练 以作文关键环节为序,是最常用的作文训练序列,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料剪材:布局谋篇:文体语 言:修改润色… 四、个性创新的策略 作文是最能扬长避短的! 文章写得好,每人的“得力点”并不相同。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有的人得力于“生 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勤练”,有的人得力于“观察”,有 的人得力于“想象”,有的人得力于“理解”,有的人得力于“表现”。这是强调提高写作水平途径的多样 性,“广谱性”,由此而増强学习者的信心,以便扬长避短,发扬“优势”,集中才力,较快“突破”,以便 在“综合治理”之中,收“优长带动”之功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奇兵一路”,要善于“藏拙”和“露美”。在高三有限 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 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 再求发展,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展现。要有追 求“亮点”的意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以情感感人,以道理服人,以文采怡人,这些都是能征服人 心的“亮点”,写作中创设一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就能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展等级, 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考试说明》规定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反映了提倡创造思 维、张扬学生个性的指导思想;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 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 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以加到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 五、各个击破的策略 1、每天增加一点积累 每天增加一点积累,或诵一首小诗,或背一句名言,或攒一段材料,或记一则新闻……哪怕只是一点 点,集腋成裘,可解高考作文“无米”的燃眉之急。 2、每练致力一个环节 考场作文的整个流程,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文体语言、拟题、过渡、开头、结尾、 行文、修改等环节,写作训练时可以侧重于某个环节以求提升。就个人而言,可能存在某个薄弱环节,写 作时可以致力于这个环节以求突破。我们知道,提高作文成绩的途径之一在于减少失误,变薄弱环节为强 项。比如审题是薄弱环节,那就专门训练审题,审题过关了,不再偏离话题,成绩就有了基本保障:又如 议论文写作,老是泛泛而谈失之肤浅,那就强化训练“为什么”这一环节,强迫自己说出三四条理由,锻
11 作文训练要成序列。可选择下列一至二种训练系列进行适应性训练,则可尽量避免重复交叉,免得事 倍功半。 1、多种作文命题形式的分类训练 以话题作文为重点,但不把赌注全押在话题作文上。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 也应适当熟悉和训练。 2、多种结构内容话题的分篇训练 如以图画为题引的,以古文名句为题引的,以古今中外寓言或哲理故事为题引的,以社会现象为题引 的,以现代诗为题引的,以一组或单个关键词为题引的诸种类型话题作文,要做一些适应性训练。 3、多项等级评分标准的分点训练 可以按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为八项训练: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深刻、丰 富、有文采、有创意。 4、多个作文关键环节的分项训练。 以作文关键环节为序,是最常用的作文训练序列,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料剪材;布局谋篇;文体语 言;修改润色…… 四、个性创新的策略 作文是最能扬长避短的! 文章写得好,每人的“得力点”并不相同。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有的人得力于“生 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勤练”,有的人得力于“观察”,有 的人得力于“想象”,有的人得力于“理解”,有的人得力于“表现”。这是强调提高写作水平途径的多样 性,“广谱性”,由此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以便扬长避短,发扬“优势”,集中才力,较快“突破”,以便 在“综合治理”之中,收“优长带动”之功。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奇兵一路”,要善于“藏拙”和“露美”。在高三有限 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 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 再求发展,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展现。要有追 求“亮点”的意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以情感感人,以道理服人,以文采怡人,这些都是能征服人 心的“亮点”,写作中创设一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就能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展等级, 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考试说明》规定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反映了提倡创造思 维、张扬学生个性的指导思想;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 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一 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以加到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 五、各个击破的策略 1、每天增加一点积累 每天增加一点积累,或诵一首小诗,或背一句名言,或攒一段材料,或记一则新闻……哪怕只是一点 点,集腋成裘,可解高考作文“无米”的燃眉之急。 2、每练致力一个环节 考场作文的整个流程,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文体语言、拟题、过渡、开头、结尾、 行文、修改等环节,写作训练时可以侧重于某个环节以求提升。就个人而言,可能存在某个薄弱环节,写 作时可以致力于这个环节以求突破。我们知道,提高作文成绩的途径之一在于减少失误,变薄弱环节为强 项。比如审题是薄弱环节,那就专门训练审题,审题过关了,不再偏离话题,成绩就有了基本保障;又如 议论文写作,老是泛泛而谈失之肤浅,那就强化训练“为什么”这一环节,强迫自己说出三四条理由,锻
炼说理的本领,文章就相对深刻了。我们说每练致力一个环节,不是致力于每个环节,而是要特别下工夫 于薄弱环节 3、每次打造一个片段 这是提高作文语言档次的捷径。考场作文是急就篇,客观地说语言比较粗糙,如果能够精心打造一个 精彩的片段,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就会为整篇作文增加亮色。因此我们要以精彩的语言表达为目 标,坚持片段作文训练。比如记叙文,以生动形象为目标,写作景物、肖像、动作、心理的段落:又如议」 论文,可以精炼流畅为目标,写作阐述某种观点的段落。片段作文训练还可以把发展等级的语言要求作为 目标。比如“句式灵活”,以灵活运用疑问句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 比句和对称句以及常见的变式句,学着写精彩片段。一一这样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就融为一体了。又如“善 于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移就、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写景状物的片段。当 然,写作片段要设计好情景,使片段训练可以直接为篇章写作服务。 4、每人强化一种文体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任选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因此,到了高三,尤其是进入复习迎 考阶段,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种文体作为强化训练的对象,以求高考时最佳发挥。要选择哪一种 呢?当然要选你最拿手的文体,而不要片面追求“品位”去练非我所长的体裁,更不可为了时髦学写那些 形式怪异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长于形象思维,不妨专攻记叙文:如果你喜欢逻辑思维,尽可只写议论 文: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笔优美,可向散文进军……反之,在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对自己的写作情况 还不甚了解,平时练笔文体随意,到了考场随便下笔,丝毫没有文体意识,不能做到扬长避短,甚至相反 的扬短避长,那是相当危险的。强化训练一种文体吧,高考作文便可临阵从容。 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编织出一件件体裁杂糅的“百 衲衣”,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像”文章,结果丢了不少分数。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 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 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作文训练要先“ 格”再“出格”,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5、每文注意一些细节 学生对好写的文题,往往能写得内容丰富,但也往往写得没有层次,不分主次,什么都写,要解决这 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就要有治繁撮要的功夫,所写要力争有“精度”“深度”。学生对不好写的文题, 又往往是无话可说,或说得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要解决这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所写要力争有“信度”、 “效度”、“力度”、“新度”。 又如一些同学对字体、错别字、题目、字数等细节要求不加重视,对潦草的字迹视而不见,对作文中 出现的错别字熟视无睹,对乱七八糟的卷面不以为意,对不切内容的题目漫不经心,以为这些都是细节而 习惯于所谓“大行不顾细谨”。殊不知,这些没注意到的细节,往往使高考作文的得分大打折扣。 6、每篇突出一个亮点 所谓亮点,整体而言是指一篇文章的特色,局部来说是指文章中某个出彩的地方。文章有特色可以提 高档次,局部能岀彩也会增加得分。当然,突出亮点要量力而行,如果无法使全篇闪亮,那就局部发光吧 比如拟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写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来些恰当精彩的比喻,说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它们 或多或少都会给你的作文增加亮点 第05讲,谨防作文误区 重视积累而缺少演练 一些学生认为读多了就会写。是的,读多了,自然有感悟有积累,但这两者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要 求各自迥异。考生必须多阅读报刊杂志,阅览新闻,但也要在练上狠下工夫,并且是科学得法有系列地练
12 炼说理的本领,文章就相对深刻了。我们说每练致力一个环节,不是致力于每个环节,而是要特别下工夫 于薄弱环节。 3、每次打造一个片段 这是提高作文语言档次的捷径。考场作文是急就篇,客观地说语言比较粗糙,如果能够精心打造一个 精彩的片段,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就会为整篇作文增加亮色。因此我们要以精彩的语言表达为目 标,坚持片段作文训练。比如记叙文,以生动形象为目标,写作景物、肖像、动作、心理的段落;又如议 论文,可以精炼流畅为目标,写作阐述某种观点的段落。片段作文训练还可以把发展等级的语言要求作为 目标。比如“句式灵活”,以灵活运用疑问句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 比句和对称句以及常见的变式句,学着写精彩片段。——这样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就融为一体了。又如“善 于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移就、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写景状物的片段。当 然,写作片段要设计好情景,使片段训练可以直接为篇章写作服务。 4、每人强化一种文体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任选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因此,到了高三,尤其是进入复习迎 考阶段,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种文体作为强化训练的对象,以求高考时最佳发挥。要选择哪一种 呢?当然要选你最拿手的文体,而不要片面追求“品位”去练非我所长的体裁,更不可为了时髦学写那些 形式怪异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长于形象思维,不妨专攻记叙文;如果你喜欢逻辑思维,尽可只写议论 文;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笔优美,可向散文进军……反之,在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对自己的写作情况 还不甚了解,平时练笔文体随意,到了考场随便下笔,丝毫没有文体意识,不能做到扬长避短,甚至相反 的扬短避长,那是相当危险的。强化训练一种文体吧,高考作文便可临阵从容。 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编织出一件件体裁杂糅的“百 衲衣”,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像”文章,结果丢了不少分数。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 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 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作文训练要先“入 格”再“出格”,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5、每文注意一些细节 学生对好写的文题,往往能写得内容丰富,但也往往写得没有层次,不分主次,什么都写,要解决这 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就要有治繁撮要的功夫,所写要力争有“精度”“深度”。学生对不好写的文题, 又往往是无话可说,或说得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要解决这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所写要力争有“信度”、 “效度”、“力度”、“新度”。 又如一些同学对字体、错别字、题目、字数等细节要求不加重视,对潦草的字迹视而不见,对作文中 出现的错别字熟视无睹,对乱七八糟的卷面不以为意,对不切内容的题目漫不经心,以为这些都是细节而 习惯于所谓“大行不顾细谨”。殊不知,这些没注意到的细节,往往使高考作文的得分大打折扣。 6、每篇突出一个亮点 所谓亮点,整体而言是指一篇文章的特色,局部来说是指文章中某个出彩的地方。文章有特色可以提 高档次,局部能出彩也会增加得分。当然,突出亮点要量力而行,如果无法使全篇闪亮,那就局部发光吧, 比如拟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写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来些恰当精彩的比喻,说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它们 或多或少都会给你的作文增加亮点。 第 05 讲,谨防作文误区 一、重视积累而缺少演练 一些学生认为读多了就会写。是的,读多了,自然有感悟有积累,但这两者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要 求各自迥异。考生必须多阅读报刊杂志,阅览新闻,但也要在练上狠下工夫,并且是科学得法有系列地练
分门别类地把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训练到位,每周最少有一节课时间来专门训练写作,能力是通过训练提高 的。 高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要能戴起它那轻松的“镣铐”,跳出自己优美 的“舞蹈”,不经常进行遵循“游戏规则”的训练,肯定不习惯的! 二、重视演练而缺少积累 味地练习写作也是收效甚微的,多写未必笔下生花。作文需要灵感和感情,需要生活积累,需要材 料,所以要多阅读,关注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事与物,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大小事情。宜每周最少有一节 课的时间用来阅读,摘抄整理写作材料,在写作上反思 三、重视实践而轻视技法 仅是一篇篇地写,一天写它一篇甚或一天写它几篇,是不能解决需应百变的作文写作问题的。必须在 写作理论上善于学习和总结,比如各种体裁、各个高考作文得分点、各项基本环节等都要懂得一些写作的 知识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招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建议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作文技法,最好还能 对照优秀的范文总结经验,对照自己的作文重点攻难 四、重视质量而忽视速度 平时有学生写作文老是迟交,老是喜欢拿回家去完成。很多学生这样写出的作文还往往大受老师的表 扬,其实这不免为误导。每年的高考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时间写完作文。语文科高考两个半小时,但用 在作文上也就60分钟左右。因此应该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最好规定在45分钟之内完成,从而达到训练 的效度 五、重视规范而不敢创新 高考作文不仅需要考生循规蹈矩,而且也需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是冒险,也不是不保险,相 反,恰恰是最保险的做法。试想一下,谁愿意看到太古板而没有一点灵气没有一点创新意识的文章?各地 推出的高考优秀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创新之作。我们在创新理解上常有误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遵守规 则下的大胆而富有意义的创新。创新和重视规范两者间应该是统一的。写作时要自始至终、时时刻刻遵守 规则,更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既敢于形式上创新,也敢于内容上创新。 六、重视猜押而轻视素养 猜题押题实际上就是想投机取巧蒙混过关。高考命题要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一份高考试题的出台, 不知有多少专家,通过多少论证,会千方百计防止猜题、押题,所以,要完全猜到、押到,想蒙混过关, 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沾点边而已。懂得起码的写作技巧,练就基本的素养习惯,学会深深地动脑筋 七、重视语言而忽视思维5.0万变的基础,轻视不得。 片面追求词藻文句的花哨而实质内容贫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动活泼而实则毫无道理,这更 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看重提高思维水平。思维, 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富兰克林说“思维是最大的财富”,将思维这一瓶颈问题予以突破才 是最根本、最明智的方法,也是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方法。如果考生写作的思维能力没有确实提高,一切 都等于零。必须在作文备考中持之以恒地强化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使思维具有严密性、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具体方法有:写议论性散文,学会同题多做 个题目多种构思),养成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重视思路训练,敢于写新异文体的文章(如采访、日记、书 信、调査报告、新闻等形式)等
13 分门别类地把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训练到位,每周最少有一节课时间来专门训练写作,能力是通过训练提高 的。 高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要能戴起它那轻松的“镣铐”,跳出自己优美 的“舞蹈”,不经常进行遵循“游戏规则”的训练,肯定不习惯的! 二、重视演练而缺少积累 一味地练习写作也是收效甚微的,多写未必笔下生花。作文需要灵感和感情,需要生活积累,需要材 料,所以要多阅读,关注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事与物,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大小事情。宜每周最少有一节 课的时间用来阅读,摘抄整理写作材料,在写作上反思。 三、重视实践而轻视技法 仅是一篇篇地写,一天写它一篇甚或一天写它几篇,是不能解决需应百变的作文写作问题的。必须在 写作理论上善于学习和总结,比如各种体裁、各个高考作文得分点、各项基本环节等都要懂得一些写作的 知识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招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建议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作文技法,最好还能 对照优秀的范文总结经验,对照自己的作文重点攻难。 四、重视质量而忽视速度 平时有学生写作文老是迟交,老是喜欢拿回家去完成。很多学生这样写出的作文还往往大受老师的表 扬,其实这不免为误导。每年的高考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时间写完作文。语文科高考两个半小时,但用 在作文上也就 60 分钟左右。因此应该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最好规定在 45 分钟之内完成,从而达到训练 的效度。 五、重视规范而不敢创新 高考作文不仅需要考生循规蹈矩,而且也需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是冒险,也不是不保险,相 反,恰恰是最保险的做法。试想一下,谁愿意看到太古板而没有一点灵气没有一点创新意识的文章?各地 推出的高考优秀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创新之作。我们在创新理解上常有误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遵守规 则下的大胆而富有意义的创新。创新和重视规范两者间应该是统一的。写作时要自始至终、时时刻刻遵守 规则,更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既敢于形式上创新,也敢于内容上创新。 六、重视猜押而轻视素养 猜题押题实际上就是想投机取巧蒙混过关。高考命题要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一份高考试题的出台, 不知有多少专家,通过多少论证,会千方百计防止猜题、押题,所以,要完全猜到、押到,想蒙混过关, 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沾点边而已。懂得起码的写作技巧,练就基本的素养习惯,学会深深地动脑筋, 真真地动感情……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功夫,是以一变应万变的基础,轻视不得。 七、重视语言而忽视思维 片面追求词藻文句的花哨而实质内容贫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动活泼而实则毫无道理,这更 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看重提高思维水平。思维, 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富兰克林说“思维是最大的财富”,将思维这一瓶颈问题予以突破才 是最根本、最明智的方法,也是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方法。如果考生写作的思维能力没有确实提高,一切 都等于零。必须在作文备考中持之以恒地强化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使思维具有严密性、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具体方法有:写议论性散文,学会同题多做(一 个题目多种构思),养成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重视思路训练,敢于写新异文体的文章(如采访、日记、书 信、调查报告、新闻等形式)等
直通车写作第06-30讲(技法) 女战术 作文要力避平庸——话,要锤炼得流畅精警些;事,要提炼得生动感人些:理,要论说得有理服人些· 这些都表现为作文基本环节上的功夫。 作文基本环节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行文、修改等。 作文要达到高考考纲中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十项要求,即合乎“基础等级”要求继而 迈向“发展等级”的创新台阶,就必须在这些作文的基本环节上下功夫 F审题篇 审题就是审察清楚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的过程,通过思考 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确定文体, ①作文命题呈现出话题作文、以材料的某个侧面或角度提炼观点的“题意”(暂名)作文、标题作文 三元共存、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这三种题型又都呈现出既有一定的审题限制又提供广阔的写作范围的良好趋势,如有的标题作文的 可写范围就与话题作文一样宽泛。 大类型的命题难分孰优孰劣,考生都应有所准备。以下分别简述 第06讲,标题作文审题 标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作文的题目、不用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的作文。标题作文包括全标题作文和半标 题作文两种形式。 近几年,如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 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 要轻易说“不”》,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 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这些高考标题作文题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多用话题作文写作,要注意区别,标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 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标题作文审题,总体地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与体裁、写作要点,注意题眼、主词、谓 语、修饰语,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并不简单。具体方法有: 1.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一一庸人的哲学》等,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 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 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
14 直通车 写作第 06-30 讲(技法) 战术章 作文要力避平庸——话,要锤炼得流畅精警些;事,要提炼得生动感人些;理,要论说得有理服人些…… 这些都表现为作文基本环节上的功夫。 作文基本环节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行文、修改等。 作文要达到高考考纲中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十项要求,即合乎“基础等级”要求继而 迈向“发展等级”的创新台阶,就必须在这些作文的基本环节上下功夫。 审题篇 审题就是审察清楚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的过程,通过思考 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确定文体。 ①作文命题呈现出话题作文、以材料的某个侧面或角度提炼观点的“题意”(暂名)作文、标题作文 三元共存、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这三种题型又都呈现出既有一定的审题限制又提供广阔的写作范围的良好趋势,如有的标题作文的 可写范围就与话题作文一样宽泛。 三大类型的命题难分孰优孰劣,考生都应有所准备。以下分别简述。 第 06 讲,标题作文审题 标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作文的题目、不用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的作文。标题作文包括全标题作文和半标 题作文两种形式。 近几年,如 2008 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 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 要轻易说“不”》,2007 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 2006 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这些高考标题作文题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多用话题作文写作,要注意区别,标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一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 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标题作文审题,总体地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与体裁、写作要点,注意题眼、主词、谓 语、修饰语,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并不简单。具体方法有: 1.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等,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 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 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
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 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 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 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 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 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 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 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则应针 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 2.增加内涵法。 些标题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将标题中的字来组成词,将标题中的词来组成句子,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小口子切入。抓住一点,写深 写透,文章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能具体生动。如2008年湖北高考卷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 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 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 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 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 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行文 3.题眼审视法。关注标题中的题眼。如2008年广东高考卷作文的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 关键在于考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 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只有找准了题眼,文章的中心才不会偏离。 4.近义推敲法。将标题中的词语的近义词找出来,以警示自己不要落入作文题设置的陷阱中。如 要你写“摒弃脆弱,学会坚强”’,你就列岀脆弱的近义词“软弱”“懦弱”等,这样能发现写“脆弱”离不 开“挫折”,没有“挫折”的考验看不出脆弱与坚强。要你写“纪念”你就列出“想念”“思念”“怀念” 等,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纪念”除了“思”,还有“行”一一有行动。这样可防止审题时剑走偏锋而造 成的失误。 第07讲,材料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是指原先高考沿用了多年的纯材料作文。现在一般不以这种纯材料作文样式命题,此所以 列出,仅是有利于比较,因此讲解从略。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岀关键义 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 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 笔分析把握其含义。 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异同: 15
15 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 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 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 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 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 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 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 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则应针 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 2.增加内涵法。 一些标题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将标题中的字来组成词,将标题中的词来组成句子,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小口子切入。抓住一点,写深 写透,文章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能具体生动。如 2008 年湖北高考卷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 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 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 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 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 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行文。 3.题眼审视法。关注标题中的题眼。如 2008 年广东高考卷作文的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 关键在于考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 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只有找准了题眼,文章的中心才不会偏离。 4.近义推敲法。将标题中的词语的近义词找出来,以警示自己不要落入作文题设置的陷阱中。如 要你写“摒弃脆弱,学会坚强”,你就列出脆弱的近义词“软弱”“懦弱”等,这样能发现写“脆弱”离不 开“挫折”,没有“挫折”的考验看不出脆弱与坚强。要你写“纪念”你就列出“想念”“思念”“怀念” 等,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纪念”除了“思”,还有“行”——有行动。这样可防止审题时剑走偏锋而造 成的失误。 第 07 讲,材料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是指原先高考沿用了多年的纯材料作文。现在一般不以这种纯材料作文样式命题,此所以 列出,仅是有利于比较,因此讲解从略。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出关键义。 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 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 笔分析把握其含义。 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