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 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 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 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 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 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 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 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 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一一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一一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6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 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 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 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 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 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 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 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 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问 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的角度去争取 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 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 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地 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 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 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 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第03讲,培养作文素质 四、情感坦诚真切 与语言表达密切关联的是情感。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 神和情感的代名词。 “言须由衷”,“妙笔难书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孙犁也说:“在创作上,不要吝啬情感。情 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厌“情感的伪化”: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或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唱低吟”,或一 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这类作文,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和 “生活暗示给他的某种思想”,只见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 里转陀螺,做一场“漂亮”的文字游戏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话,不是主流的官话:一篇好文章应该追求“三独”一独家的情感,独 立的思考,独特的表达。做到这些都得“言须由衷”,坦诚真切! 言不由衷,则纰漏百出,再美的语言,再巧的故事,也将是形同虚设甚至成为胡乱的编造:坦诚真切 平实也能有深意,浅易也让细思量。像《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亭亭如盖矣。”多么平实的文字,多么真切的叙述,因其饱含着睹物思人的真挚,让人黯然销魂!林觉民 《与妻书》:“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 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多么真切的奢望,多么坦诚的傻想,从 而蕴含的无限依恋的挚情,又是多么凄恻动人!
7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问 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的角度去争取 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 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 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地 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 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 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 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第 03 讲,培养作文素质 2 四、情感坦诚真切 与语言表达密切关联的是情感。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 神和情感的代名词。” “言须由衷”,“妙笔难书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孙犁也说:“在创作上,不要吝啬情感。情 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厌“情感的伪化”: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或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唱低吟”,或一 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这类作文,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和 “生活暗示给他的某种思想”,只见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 里转陀螺,做一场“漂亮”的文字游戏。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话,不是主流的官话;一篇好文章应该追求“三独”──独家的情感,独 立的思考,独特的表达。做到这些都得“言须由衷”,坦诚真切! 言不由衷,则纰漏百出,再美的语言,再巧的故事,也将是形同虚设甚至成为胡乱的编造;坦诚真切, 平实也能有深意,浅易也让细思量。像《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亭亭如盖矣。”多么平实的文字,多么真切的叙述,因其饱含着睹物思人的真挚,让人黯然销魂!林觉民 《与妻书》:“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 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多么真切的奢望,多么坦诚的傻想,从 而蕴含的无限依恋的挚情,又是多么凄恻动人!
想感动别人,至少得先感动自己吧?内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维品质提高也最要从此处 下手 五、构思简拟提纲 构思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维活动。构思时随笔简拟纲要式草稿,效率 会高得多!具体方法是:大致构想,用十来个字就能成纲,别小看它只有十来个字,有了这个简纲,作用 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脉络(朱自清认为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妤)就井然呈现了,纲目在前,不易离题,且思路 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 2.这提纲相当于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个个抽屉。苏轼都有类似感受的诗语:“作诗火速追亡逋,情 景一失永难摹。”可将忽然得之或纷至踏来的闪念火花(包括论点、事例、想法、名言、典故、词句……), 就写它一两个或几个字,有用的则及时往适当的“抽屉”里安放。 3.利于任你将这些转瞬即逝的闪念火花从容斟酌与调遣,放心挥笔而成文 切记:拟纲不误作文功!即使是考场上,花它五到十分钟也无妨。简拟提纲,是写文章时必用、好用、 屡用而不爽的法宝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宝写文章的。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 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 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 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 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 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就是写记叙文,也应简拟提纲为好。 而我们却不知道提纲对文章写作的“法宝”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纲而出现的纰漏可谓太多,太常见。 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没有说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为时间不够,较多为写不下去了,该写 的,前面又没写够,或前面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 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构思问题。好些考生往往不假思索,拿起笔就写,即兴发挥,结果是“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是哪里”,写着写着,曲了,绕了,偏了,离了,也不能自知。这样写的结果,全文很可能就是 大堆杂乱的文字,不知文章重点是什么,缺少逻辑性,更为有甚者则是,自己写的议论文自己都找不出 其中心(论点)!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一一考试时允许简要一点,平时应详尽一些以形成素养一一下笔前, 都须花点时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思索一下文章应该阐述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先后次序如何 安排,各个层次应写哪些内容,哪些要多写,哪些要深写,等等。 就说立意这一项的构思吧,其基本过程也都要的一一 ①排列: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如一个材料或话题,至少可写四个方面的论点。 ②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于出新意的。 ③定向:对确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记叙什么材料,表达什么感情,都 做到心中有数 ④择重:解决“最要写的是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通篇的或单项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提纲就是构思的可视成果。 作文构思的简拟提纲,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质的良好习惯和作文素养,万万少不得! 六、文面清晰工整 文面清晰工整,要养成习惯,包括诸多方面: 标点正确—一精严的习惯:
8 想感动别人,至少得先感动自己吧?内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维品质提高也最要从此处 下手。 五、构思简拟提纲 构思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维活动。构思时随笔简拟纲要式草稿,效率 会高得多!具体方法是:大致构想,用十来个字就能成纲,别小看它只有十来个字,有了这个简纲,作用 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脉络(朱自清认为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好)就井然呈现了,纲目在前,不易离题,且思路 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 2.这提纲相当于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个个抽屉。苏轼都有类似感受的诗语:“作诗火速追亡逋,情 景一失永难摹。”可将忽然得之或纷至踏来的闪念火花(包括论点、事例、想法、名言、典故、词句……), 就写它一两个或几个字,有用的则及时往适当的“抽屉”里安放。 3.利于任你将这些转瞬即逝的闪念火花从容斟酌与调遣,放心挥笔而成文。 切记:拟纲不误作文功!即使是考场上,花它五到十分钟也无妨。简拟提纲,是写文章时必用、好用、 屡用而不爽的法宝!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宝写文章的。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 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 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 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 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 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就是写记叙文,也应简拟提纲为好。 而我们却不知道提纲对文章写作的“法宝”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纲而出现的纰漏可谓太多,太常见。 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没有说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为时间不够,较多为写不下去了,该写 的,前面又没写够,或前面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 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构思问题。好些考生往往不假思索,拿起笔就写,即兴发挥,结果是“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是哪里”,写着写着,曲了,绕了,偏了,离了,也不能自知。这样写的结果,全文很可能就是 一大堆杂乱的文字,不知文章重点是什么,缺少逻辑性,更为有甚者则是,自己写的议论文自己都找不出 其中心(论点)!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考试时允许简要一点,平时应详尽一些以形成素养——下笔前, 都须花点时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思索一下文章应该阐述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先后次序如何 安排,各个层次应写哪些内容,哪些要多写,哪些要深写,等等。 就说立意这一项的构思吧,其基本过程也都要的—— ①排列: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如一个材料或话题,至少可写四个方面的论点。 ②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于出新意的。 ③定向:对确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记叙什么材料,表达什么感情,都 做到心中有数。 ④择重:解决“最要写的是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通篇的或单项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提纲就是构思的可视成果。 作文构思的简拟提纲,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质的良好习惯和作文素养,万万少不得! 六、文面清晰工整 文面清晰工整,要养成习惯,包括诸多方面: 标点正确——精严的习惯;
书写工整—一讲究的习惯 行款对头—一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干净的习惯。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东作文改卷场的老师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见病的第一病 书写难辨:情况 严重,多年没有改善迹象。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几乎辨认不出来,有的是字体实在太小或笔画太细, 扫描进电脑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迹非常潦草,错别字又多,给阅卷带来极大困难。现在能写 漂亮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方便阅卷的考生还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时不讲究作文文面书写。标点有一个,没一个,字让人看不清,读不顺,不愿看,不忍读, 备受折磨,生恨构怨,想想,这样的作文将有怎样的下场? 如问:“连字都写不好,能写出好文章吗?”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写不好字,是时间不够。”那 又不禁要问:“连写清字的时间都不够,能有时间写清文章内容吗?” 须知:行文时,因为有了提纲,成竹在胸了,接着据纲逐段行文,此时则是一边斟酌词句,一边从容 工稳地书写的;写字时,用黑墨显笔,字居格子中间,宜大不宜小,宜方不宜斜,标点也是“字”! 禁忌:字迹模糊、缩头缩脑、只蹲不站、连笔牵绕、挤密难辨、横行霸道、该长的短、该短的长、笔 画苟且、标点无范、涂改无规。 以上六点,应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码追求,它毕显出考生的作文素质! 第04讲,掌握作文策略 、以本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切忌舍“本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最熟悉不过的作文之源 值得着力开掘 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风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总是感到素材 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殊不知,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有那么多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精 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很多是得力于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 中,《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独上高楼》,就是选取课本中庄子、李 白、陶潜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论述这些古人张扬的个性,阐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还 有课本中项羽、刘邦、勾践、邹忌、凯勒·海伦、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 众多的人物,都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优秀考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固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阅读、表达等问题,从而 提高作文能力。如能灵活调动起课文中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解作文应试“无米之炊”的难题 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甚或达到吃透文本、夯实基础、读写结合、齐头并进的效果。这个 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审视自己作文本中的旧作。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失自有寸心知,总结所得,或能为“成 裘”捡拾到“片腋”;弄清所失一一自己写作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弱项一一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 或能为“成裘”明确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同学之间也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而赢得新的感 二、拓宽视野的策略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题材局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平淡乏味的现象,因而拓宽学生作 文视野显得非常重要
9 书写工整——讲究的习惯; 行款对头——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干净的习惯。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东作文改卷场的老师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见病的第一病——“书写难辨:情况 严重,多年没有改善迹象。每 30 篇作文就有 1 至 2 篇几乎辨认不出来,有的是字体实在太小或笔画太细, 扫描进电脑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迹非常潦草,错别字又多,给阅卷带来极大困难。现在能写一手 漂亮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方便阅卷的考生还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时不讲究作文文面书写。标点有一个,没一个,字让人看不清,读不顺,不愿看,不忍读, 备受折磨,生恨构怨,想想,这样的作文将有怎样的下场? 如问:“连字都写不好,能写出好文章吗?”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写不好字,是时间不够。”那 又不禁要问:“连写清字的时间都不够,能有时间写清文章内容吗?” 须知:行文时,因为有了提纲,成竹在胸了,接着据纲逐段行文,此时则是一边斟酌词句,一边从容 工稳地书写的;写字时,用黑墨显笔,字居格子中间,宜大不宜小,宜方不宜斜,标点也是“字”! 禁忌:字迹模糊、缩头缩脑、只蹲不站、连笔牵绕、挤密难辨、横行霸道、该长的短、该短的长、笔 画苟且、标点无范、涂改无规。 以上六点,应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码追求,它毕显出考生的作文素质! 第 04 讲,掌握作文策略 一、以本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切忌舍“本” 逐末。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最熟悉不过的作文之源, 值得着力开掘。 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风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总是感到素材 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殊不知,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有那么多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精 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很多是得力于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 中,《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独上高楼》,就是选取课本中庄子、李 白、陶潜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论述这些古人张扬的个性,阐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还 有课本中项羽、刘邦、勾践、邹忌、凯勒••海伦、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 众多的人物,都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优秀考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固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阅读、表达等问题,从而 提高作文能力。如能灵活调动起课文中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解作文应试“无米之炊”的难题, 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甚或达到吃透文本、夯实基础、读写结合、齐头并进的效果。这个 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审视自己作文本中的旧作。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失自有寸心知,总结所得,或能为“成 裘”捡拾到“片腋”;弄清所失——自己写作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弱项——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 或能为“成裘”明确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同学之间也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而赢得新的感 悟。 二、拓宽视野的策略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题材局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平淡乏味的现象,因而拓宽学生作 文视野显得非常重要
1、注意与时俱新 ①着意扩大视野 关心时事新闻,浏览书报杂志,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点访谈”、“东 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 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这些都是拓宽视野的好途径 2引入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 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 “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 相交融,虽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富于时代信息、 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③注重观念更新 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善于感受 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 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2、关注题材视野 作文练习的一些主要题材范围: ①和谐发展 国家稳定、以和为贵、友好相处、团结关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对自然的保护、自然对人的启发、 人与生态的自然统 ②人文爱心 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 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爱自己、尊老、爱幼、怜残 ③为人处世 社会、人生、贫富、生存、奋斗、挣扎、宽容、理解、助人,个性、尊重、放弃、沟通、倾听、合作, 位置、理想、理智、成熟、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④道德操守 诚信、礼貌、孝顺、谦逊,团结、合作、公德、平等、反腐、倡廉、情操、品位,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 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 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⑤哲理思辨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 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与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善与丑恶 等 三、分项训练的策略 作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的高考作文,最受人注重因而最要强化的,是以下四项基本技能: 1、语言表达的得体、流畅 2、思维品质的辩证、深刻 3、布局谋篇的合理、严谨。 4、文面书写的美观、整洁。 备考应以此四项,作为贯穿高考作文备考全程的明确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10 1、注意与时俱新 ①着意扩大视野 关心时事新闻,浏览书报杂志,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点访谈”、“东 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 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这些都是拓宽视野的好途径。 ②引入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 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 “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 相交融,虽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富于时代信息、 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③注重观念更新 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善于感受 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 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2、关注题材视野 作文练习的一些主要题材范围: ①和谐发展 国家稳定、以和为贵、友好相处、团结关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对自然的保护、自然对人的启发、 人与生态的自然统一…… ②人文爱心 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 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爱自己、尊老、爱幼、怜残…… ③为人处世 社会、人生、贫富、生存、奋斗、挣扎、宽容、理解、助人,个性、尊重、放弃、沟通、倾听、合作, 位置、理想、理智、成熟、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④道德操守 诚信、礼貌、孝顺、谦逊,团结、合作、公德、平等、反腐、倡廉、情操、品位,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 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 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⑤哲理思辨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 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与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善与丑恶 等。 三、分项训练的策略 作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的高考作文,最受人注重因而最要强化的,是以下四项基本技能: 1、语言表达的得体、流畅。 2、思维品质的辩证、深刻。 3、布局谋篇的合理、严谨。 4、文面书写的美观、整洁。 备考应以此四项,作为贯穿高考作文备考全程的明确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