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对同一个刚体来说,力的该性质称为力的可传性,因此, 对同一个刚体,力是滑动矢量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对同一个刚体来说,力的该性质称为力的可传性,因此, 对同一个刚体,力是滑动矢量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 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不平行 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R = F1 + F2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 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不平行 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R = F1 + F2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 [证] ∵ 为平衡力系, ∴ 也为平衡力系。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 三力 必汇交,且共面。 1 2 3 F , F , F 1 2 3 F , F , F 3 R , F [例] 吊灯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 [证] ∵ 为平衡力系, ∴ 也为平衡力系。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 三力 必汇交,且共面。 1 2 3 F , F , F 1 2 3 F , F , F 3 R , F [例] 吊灯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一、受力分析 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选择 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理 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一类是: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 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 压力等
§7-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一、受力分析 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选择 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理 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一类是: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 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 压力等
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①选研究对象;②取分离体; ③画上主动力;④画出约束反力。 二、受力图 [例1]
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①选研究对象;②取分离体; ③画上主动力;④画出约束反力。 二、受力图 [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