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孰非我为()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1.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答案】 9.(1).固然(2).(接着)就(3).哪一个 10.(1)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2) 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 11.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 【解析】 【9题详解】 考査理解常规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1)结 合上文“蛛语蚕曰”的内容分析,“固”是固然的意思:(2)根据对话情景和所积累实 词含义分析“遂”是“就”的意思;(3)前文所罗列之物,“衮龙”、“绂绣”均为丝 织物可知,该句为反问句,故“孰”的意思是哪一个。注意平时多积累文言实词的含义, 作答时结合具体语境写出正确解释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翻译时,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对 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句子流畅:(1)然:既然如 此;以:用来。(2)为:替;谋:打算 【11题详解】 考査对文中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此类题目时,先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含义, 最好能正确的翻译成现代文,这样更便于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找岀关键句或词语进行 分析作答。本文由蛛与蚕的对话中可知,蛛不顾他人感受,只为自己享乐;而蚕到死都 在为别人忙碌,从不为自己考虑。由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蜘蛛跟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丝吐成经纬(织成茧),颜色黄白 灿烂,于是将自己裹缚。养蚕的妇人将你们放进沸腾的水中,(你们)就丧失了性命。但 是,你们的巧只适合用来自寻死路,不是太蠢了点吗?"蚕回答蜘蛛说:"我的确是自寻死 路,(但)我所吐的丝就成了花纹和彩绣,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百官祭祀礼服所绣的服
(3)孰.非我为( )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11. 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答案】 9. (1). 固然 (2). (接着)就 (3). 哪一个 10. (1)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2) 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 11. 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 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理解常规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1)结 合上文“蛛语蚕曰”的内容分析,“固”是固然的意思;(2)根据对话情景和所积累实 词含义分析“遂”是“就”的意思;(3)前文所罗列之物,“衮龙”、“绂绣”均为丝 织物可知,该句为反问句,故“孰”的意思是哪一个。注意平时多积累文言实词的含义, 作答时结合具体语境写出正确解释。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翻译时,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对 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句子流畅;(1)然:既然如 此;以:用来。(2)为:替;谋:打算。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此类题目时,先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含义, 最好能正确的翻译成现代文,这样更便于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句或词语进行 分析作答。本文由蛛与蚕的对话中可知,蛛不顾他人感受,只为自己享乐;而蚕到死都 在为别人忙碌,从不为自己考虑。由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蜘蛛跟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丝吐成经纬(织成茧),颜色黄白 灿烂,于是将自己裹缚。养蚕的妇人将你们放进沸腾的水中,(你们)就丧失了性命。但 是,你们的巧只适合用来自寻死路,不是太蠢了点吗?"蚕回答蜘蛛说:"我的确是自寻死 路,(但)我所吐的丝就成了花纹和彩绣,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百官祭祀礼服所绣的服
饰,哪样不是我做成的呢?你是空着肚子营造(网),口吐经纬(的丝)、织成罗网,在那 上面等待着。看见蚊虫蜂蝶经过,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是巧啊 多么残忍啊!"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就做我。啊,世界上像蚕一样不像 蜘蛛一样的人太少了 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 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2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固不可彻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鲁公治国 (4)公犹夷不能决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饰,哪样不是我做成的呢?你是空着肚子营造(网),口吐经纬(的丝)、织成罗网,在那 上面等待着。看见蚊虫蜂蝶经过,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是巧啊, 多么残忍啊!"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就做我。啊,世界上像蚕一样不像 蜘蛛一样的人太少了! 四川省广安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 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24.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2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固不可彻.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 (3)鲁公治.国_____ (4)公犹夷不能决.______ 2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汝心之固公善之 C.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28.【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 24.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1).(1)改变(2).(2)穷尽(3).(3)修建(4).(4)决断 或决定26.D 27.(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1).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9.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 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査文言文的断句,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及翻译进行做答。这句话翻译 为“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据此可断句为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难度 不大,彻:改变:匮:穷尽:治:修理
A. 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 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 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28. 【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用原文回答) 29.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 24.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5. (1). (1)改变 (2). (2)穷尽 (3). (3)修建 (4). (4)决断 或决定 26. D 27. (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28. (1).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9. 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 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 【解析】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及翻译进行做答。这句话翻译 为“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据此可断句为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难度 不大,彻:改变;匮:穷尽;治:修理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代词,他/表疑问语气,难道;B.用于主谓间,无实 义/代词,这件事:C.凭借/把:D项中的“而”都表示转折,但是。故选D 【27题详解】 本题考査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 句式的语序调整。(1)句难度不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译文: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句中的下房翻译为下人住的 房子,译文: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 得考虑。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 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9题详解】 本题考査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 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而鲁公修理菜园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修园失败。可 以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启示。 【译文】 【乙】鲁公修理菜园,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 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摔断脚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 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 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 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 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代词,他/表疑问语气,难道;B.用于主谓间,无实 义/代词,这件事;C.凭借/把;D 项中的“而”都表示转折,但是。故选 D。 【2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 句式的语序调整。(1)句难度不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译文: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句中的下房翻译为下人住的 房子,译文: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 得考虑。 【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 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 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 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而鲁公修理菜园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修园失败。可 以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启示。 【译文】 【乙】 鲁公修理菜园,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 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摔断脚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 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 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 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 2019 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8.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9.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 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6.(1)mo(2)yu7.B 8.(1)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呢? 9.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 【解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 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天与.云与山与水( ) 7.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 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 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8.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 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 【答案】6. (1)mò (2)yǔ 7. B 8.(1)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呢? 9. 春日(或“初春”“春季”等) 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 等)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