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ion) L.细胞外被(cell coat)又称糖萼(glycocalyx) (1)结构组成: 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指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 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察糖链。 〔2)功能: 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2.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1)结构组成 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2)主要功能: ◆构成支持细胞的框架,负责组织的构建: ◆胞外基质三维结构及成份的变化,改变细胞微环境从而对细胞形态、生 长 裂、分化和调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胞外基质的信号功能 3.真核细胞的细胞外结构(extracellular structures)(表格) 二、胶原(collagen) 胶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结构成份之一,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总量 的30%以上) 2.常见的胶原类型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 (1)胶原是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 (2)【~Ⅲ型胶原含量最丰富,形成类似的纤维结构:但并非所有胶原都形成 纤维: ◆I型胶原纤维束,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腱、韧带及骨中,具有很强的抗 张强度 ◆Ⅱ型胶原主要存在于软骨中: ◆Ⅲ型胶原形成微细的原纤维网,广泛分布于伸展性的组织,如疏松结缔 组织: ◆Ⅳ型胶原形成二维网格样结构,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及支架。 3.胶原及其分子结构 1)胶原台 维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 (2)原胶原是由三条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3)原胶原肽链具有G1y-x-y重复序列,对胶原纤维的高级结构的形成是重 题的. 〔4)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1/4交替平行排列,形成周期性横纹 4.胶原的合成与加 (I)前体a肽链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并形成前原胶原(preprocollagen): ◆前原胶原(preprocollagen)是原胶原的前体和分泌形式, ◆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加工与组装,经高尔基体分泌: 〔2)前原胶原在细胞外由两种专一性不同的蛋白水解酶作用,分别切去N-末 端前肽及C-末端前肽,成为原 (procollagen) (3)原胶原进而聚合装配成胶原原纤维(collagen fibril)和胶原纤维 (collagen fiber)。 5.胶原的功能
一、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ion) 1.细胞外被(cell coat)又称糖萼(glycocalyx) 〔1〕结构组成: 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指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 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 〔2〕功能: 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2.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1〕结构组成: 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 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2〕主要功能: ◆构成支持细胞的框架,负责组织的构建; ◆胞外基质三维结构及成份的变化,改变细胞微环境从而对细胞形态、生 长、分裂、分化和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胞外基质的信号功能 3.真核细胞的细胞外结构(extracellular structures)(表格) 二、胶原(collagen) 1.胶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结构成份之一,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总量 的 30%以上)。 2.常见的胶原类型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 〔1〕胶原是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 〔2〕Ⅰ~Ⅲ型胶原含量最丰富,形成类似的纤维结构;但并非所有胶原都形成 纤维; ◆Ⅰ型胶原纤维束, 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腱、韧带及骨中,具有很强的抗 张强度; ◆Ⅱ型胶原主要存在于软骨中; ◆Ⅲ型胶原形成微细的原纤维网,广泛分布于伸展性的组织,如疏松结缔 组织; ◆Ⅳ型胶原形成二维网格样结构,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及支架。 3.胶原及其分子结构 〔1〕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 〔2〕原胶原是由三条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3〕原胶原肽链具有 Gly-x-y 重复序列,对胶原纤维的高级结构的形成是重 要的; 〔4〕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 1/4 交替平行排列,形成周期性横纹。 4.胶原的合成与加工 〔1〕前体 α 肽链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并形成前原胶原(preprocollagen); ◆前原胶原(preprocollagen)是原胶原的前体和分泌形式, ◆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加工与组装,经高尔基体分泌; 〔2〕前原胶原在细胞外由两种专一性不同的蛋白水解酶作用,分别切去 N-末 端前肽及 C-末端前肽,成为原胶原(procollagen); 〔3〕原胶原进而聚合装配成胶原原纤维(collagen fibril)和胶原纤维 (collagen fiber)。 5.胶原的功能 16
(1)胶原在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刚性及抗张力强度最大,构成细胞外基质的 骨架结构,细胞外基质中的其它组分通过与胶原结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的 有合休 (2)在不同组织中 胶原组装成不同的纤维形式,以适应特定功能的需要 (3)胶原可被胶原酶特异降解,而参入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调控网络中。 三、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glycosaminoglycan and proteoglycan) 1.氨基聚糖 n GAGs) (1)氨基聚糖是 由重复 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 ◆二糖单位之 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糖醛酸: ◆氨基聚糖: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 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等。 (2)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及其生物学功能 ◆透明质酸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胞外基质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聚糖 的主要结构组分 ◆透明质酸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 ◆透明质酸使细胞保持彼此分离,使细胞易于运动迁移和增殖并阻止细 跑分化 2.蛋白聚糖(pr (1)蛋白聚糖见 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 (2)蛋白聚糖由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core protein)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 形成的曰分子 (3)若干蛋白聚糖单体借连接蛋白以非共价键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多聚体 〔4)蛋白聚糖的特性与功能 ◆显著特点是多态性:不同的核心蛋白,不同的氨基聚糖 ◆软骨中的蛋白聚糖是最大巨分子之一,赋予软骨以凝胶样特性和抗 变形能力: ◆蛋白聚糖可视为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可与多种生长因子结 合,完成信号的传导 四、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laminin and fibronectin) 1.层粘连到 aminin 〔1)层粘连蛋白是高分子糖蛋白(820KD),动物胚胎及成体组织的基膜的 主要结构组分之一: 〔2)层粘连蛋白的结构由一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 ◆细胞通过层粘连蛋白锚定于基膜上 ◆层粘连蛋白中 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受体结合部位 ●与Ⅳ型胶原的结合部位: ●与细胞质膜上的整合素结合的ArgG1y-Asp(R-C-D)序列。 〔3)层粘连蛋白在胚胎发育及组织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层粘连蛋白也与 种瘤细胞的转移有关 2.纤粘连蛋白((fibrone ctin (1)纤粘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220-250KD) 〔2)纤粘连蛋白分型: 〔3)纤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1〕胶原在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刚性及抗张力强度最大,构成细胞外基质的 骨架结构,细胞外基质中的其它组分通过与胶原结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的 复合体 〔2〕在不同组织中,胶原组装成不同的纤维形式,以适应特定功能的需要; 〔3〕胶原可被胶原酶特异降解,而参入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调控网络中。 三、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glycosaminoglycan and proteoglycan) 1.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s) 〔1〕氨基聚糖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 ◆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氨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糖醛酸; ◆氨基聚糖: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 硫酸乙酰肝素、肝素和硫酸角质素等。 〔2〕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及其生物学功能 ◆透明质酸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的胞外基质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聚糖 的主要结构组分 ◆透明质酸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 ◆透明质酸使细胞保持彼此分离,使细胞易于运动迁移和增殖并阻止细 胞分化 2.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1〕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 〔2〕蛋白聚糖由氨基聚糖与核心蛋白(core protein)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 形成的巨分子 〔3〕若干蛋白聚糖单体借连接蛋白以非共价键与透明质酸结合形成多聚体 〔4〕蛋白聚糖的特性与功能 ◆显著特点是多态性:不同的核心蛋白, 不同的氨基聚糖; ◆软骨中的蛋白聚糖是最大巨分子之一, 赋予软骨以凝胶样特性和抗 变形能力; ◆蛋白聚糖可视为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可与多种生长因子结 合,完成信号的传导。 四、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laminin and fibronectin) 1.层粘连蛋白(laminin) 〔1〕层粘连蛋白是高分子糖蛋白(820KD),动物胚胎及成体组织的基膜的 主要结构组分之一; 〔2〕层粘连蛋白的结构由一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 ◆细胞通过层粘连蛋白锚定于基膜上; ◆层粘连蛋白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受体结合部位: ●与Ⅳ型胶原的结合部位; ●与细胞质膜上的整合素结合的 Arg-Gly-Asp(R-G-D)序列。 〔3〕层粘连蛋白在胚胎发育及组织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层粘连蛋白也与 肿瘤细胞的转移有关 2.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 〔1〕纤粘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220-250KD) 〔2〕纤粘连蛋白分型: 〔3〕纤粘连蛋白的主要功能: 17
◆介导细胞粘着,进而调节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纤粘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 必须的: ◆在创伤修复中,纤粘连蛋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迁移到受 损部位: ◆在血凝块形成中,纤粘连蛋白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 ◆血浆纤粘连蛋白是二聚体 ,由两条相似的A链及链组成,整个分子呈 V形 ◆细胞纤粘连蛋白是多聚体。 ◆纤粘连蛋白不同的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每个亚单位由数 个结构域构成,RGD三肽序列是为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 ◆纤粘连蛋白的膜蛋白受体为整合素家族成员之 ,在其细胞外功能 区有与RGD高亲和性结合部位 五、弹性蛋白(elastin) 1.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脉管壁及肺。 2.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分别赋予组织以弹性及抗张性 3.弹性蛋白是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蛋白,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构象呈无规则卷曲状态 通过Lys残基相互交连成网状结构。 六、植物细胞壁(plant cell wal川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1】纤维素分子 ~纤维素微原纤维(microfibril) ◆为细胞壁提供了抗张强度 (2)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等组成的高度 分支的多糖 ◆介导微原纤维连接彼此连接或介导微原纤维与其它基质成分(果胶 质)连接 (3)果胶质(pectin):含有大量携带负电荷的糖,结合Ca"等阳离子,被 高度水化形成凝胶 ◆果胶质与半纤维素横向连接,参与细胞壁复杂网架的形成。 〔4)伸展蛋白(extensin):糖蛋白,在初生壁中含量可多达15%,糖的总 量约占65%。 〔5)木质素(1 ignin):由酚残基形成的水不容性多聚体 ◆参与次生壁形成,并以共价键与细胞壁多糖交联,大大增加了细胞 壁的强度与抗降解 2.植物细胞壁的功能 (1)增加细胞强度,提供支持功能: (2)信息储存库的功能:产生多种寡糖素作为信号物质,或抵抗病、虫 害,或作为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物质。 复习与思考题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2.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年
◆介导细胞粘着,进而调节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骨架的组织,促进细胞铺 展;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纤粘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 必须的; ◆在创伤修复中,纤粘连蛋白促进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迁移到受 损部位; ◆在血凝块形成中,纤粘连蛋白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受损部位。 ◆血浆纤粘连蛋白是二聚体,由两条相似的 A 链及链组成,整个分子呈 V 形。 ◆细胞纤粘连蛋白是多聚体。 ◆纤粘连蛋白不同的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每个亚单位由数 个结构域构成,RGD 三肽序列是为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 ◆纤粘连蛋白的膜蛋白受体为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在其细胞外功能 区有与 RGD 高亲和性结合部位。 五、弹性蛋白(elastin) 1.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脉管壁及肺。 2.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分别赋予组织以弹性及抗张性。 3.弹性蛋白是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蛋白,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构象呈无规则卷曲状态; 〔2〕通过 Lys 残基相互交连成网状结构。 六、植物细胞壁(plant cell wall)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1〕纤维素分子→纤维素微原纤维(microfibril), ◆为细胞壁提供了抗张强度 〔2〕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等组成的高度 分支的多糖 ◆介导微原纤维连接彼此连接或介导微原纤维与其它基质成分(果胶 质)连接 〔3〕果胶质(pectin):含有大量携带负电荷的糖,结合Ca2+等阳离子,被 高度水化形成凝胶 ◆果胶质与半纤维素横向连接,参与细胞壁复杂网架的形成。 〔4〕伸展蛋白(extensin):糖蛋白,在初生壁中含量可多达 15%,糖的总 量约占 65%。 〔5〕木质素(lignin):由酚残基形成的水不溶性多聚体。 ◆参与次生壁形成,并以共价键与细胞壁多糖交联,大大增加了细胞 壁的强度与抗降解 2.植物细胞壁的功能 〔1〕增加细胞强度,提供支持功能; 〔2〕信息储存库的功能:产生多种寡糖素作为信号物质,或抵抗病、虫 害,或作为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物质。 复习与思考题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2.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18
3.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4.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5.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1,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一一通透酶(permease)性质:介导被动 标输与主动标输 (2)通道蛋白(c anne ns 一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离子 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 ◆类型:电压门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配体门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 压力激活通道(stress-activated channel) 二、主动运输(active t an ,特点: 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被动与主动运输的比较2.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1)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钠钾泵(结构与机制) 钙泵(Ca2+-ATP酶) 质子泵: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H+-ATP趣 (2)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Na+-K+泵(或-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 主动运输方式 (③)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三、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作用:完成大分子与 题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又称膜泡运输或批量运输hm1 k transport)」 显干主动标拾 1.胞吞作用 (I)胞饮作用(pinocytosis)与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特 征 内吞泡的大小转运方式 内吞泡形成机制 胞饮作用 小于150nm 连续发生的过程 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 及接合素蛋白连接 吞噬作用 大于250nm 需受体介导的 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 信号触发过得 (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及包被的组装(3)胞内体(endosome)及其分选作用 19
3.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4.细胞连接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功能? 5.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第一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1.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膜转运蛋白: ⑴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性质;介导被动 运输与主动运输。 ⑵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离子 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 ◆类型:电压门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配体门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 压力激活通道(stress-activated channel) 二、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1.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被动与主动运输的比较 2.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⑴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钠钾泵(结构与机制) 钙泵(Ca2+-ATP 酶) 质子泵: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H+-ATP 酶 ⑵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 Na+-K+泵(或 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 ATP 所完成的 主动运输方式 ⑶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三、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作用:完成大分子与 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又称膜泡运输或批量运输 bulk transport)。 属于主动运输。 1.胞吞作用 ⑴胞饮作用(pinocytosis)与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特 征 内吞泡的大小 转运方式 内吞泡形成机制 胞饮作用 吞噬作用 小于 150nm 大于 250nm。 连续发生的过程 需受体介导的 信号触发过程 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 及接合素蛋白连接 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 与 ⑵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及包被的组装⑶胞内体(endosome)及其分选作用 19
2.胞吐作用(I)组成型的外排途径(constitutive exocytosis pathway)所有 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分 营养或信号分子) defa athway 除某些有特殊标志的駐留蛋白 和调节型分泌泡外,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分泌 泡→细胞表面 (②)调节型外排途径(regulated exocytosis pathway) 特化的分泌细胞 激 一器放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 ,分选信 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TGN上的受体类蛋白来决定(③) 膜流:动态过程对质膜更新和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是必要的 (④)囊泡与靶膜的识别与融合 第二节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一、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cel1c anication and cell recognition) 1.细胞通讯 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 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 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调亡是必须的。 ◆细胞通讯方式: ()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end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必(autocrine)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 2)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 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③)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细胞识别(cel1 recognition) (1)概念: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 进而导致胞内 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 过程 (2)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 细胞识别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实现的。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 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跑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之为细胞信号通路。 二、 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signal molecule and receptor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1)亲脂性信号分子 (2)亲水性信号分子 (3)气体性信号分子O) 2号休( or)多为糖蛋白 (1)细胞内受体: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2.胞吐作用⑴组成型的外排途径(constitutive exocytosis pathway)所有 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分、 营养或信号分子)。 default pathway:除某些有特殊标志的駐留蛋白 和调节型分泌泡外,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 泡→细胞表面 ⑵调节型外排途径(regulated exocytosis pathway) 特化的分泌细胞 储存——刺激——释放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 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 TGN 上的受体类蛋白来决定 ⑶ 膜流:动态过程对质膜更新和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是必要的 ⑷囊泡与靶膜的识别与融合 第二节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一、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cell communication and cell recognition) 1.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 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 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细胞通讯方式: ⑴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end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 ⑵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⑶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⑴概念: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 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 过程。 ⑵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 细胞识别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实现的。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 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之为细胞信号通路。 二、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signal molecule and receptor)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⑴亲脂性信号分子 ⑵亲水性信号分子 ⑶气体性信号分子(NO) 2.受体(receptor)多为糖蛋白 ⑴细胞内受体: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