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C81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 日己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 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 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 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 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 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 (出处同上) 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点 (一)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 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 多而不杂。 (二)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 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 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 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 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 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 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 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 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 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四)去粗取精。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 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
用书 C81 三、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 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 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 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 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 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 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 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 令。 (出处同上) 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点 (一)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 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 多而不杂。 (二)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 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 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 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 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 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 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 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 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 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四)去粗取精。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 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
用书C81 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前等等,但 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 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 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 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五)语言精练。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 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 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 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 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是很有 分寸的,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 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 道了江阴和沪宁线(镇江无锡段)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 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 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出处同上) 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 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 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 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 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 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 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 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 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用书 C81 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前等等,但 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 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 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 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五)语言精练。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 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 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 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 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是很有 分寸的,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 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 道了江阴和沪宁线(镇江无锡段)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 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 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出处同上) 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 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1947 年 6 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 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 10 日,解放 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 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 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 年到 1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 1948 年 11 月 5 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 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 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用书C81 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 夜 2芦花荡04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 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 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 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 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 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 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 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 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 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 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髙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 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 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 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
用书 C81 1948 年 11 月 6 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 夜。 2 芦花荡 04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 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 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 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 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 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 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 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 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 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 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 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 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 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
用书C81 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 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 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 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自 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 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 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 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 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 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 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 被绑的困兽。 2.深入一层,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 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 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可 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 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 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富于特色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都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鲜 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 老头子的业绩,文章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 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倔强的个性,奇崛 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 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
用书 C81 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 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 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 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自 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 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 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 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 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 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 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 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 被绑的困兽。 2.深入一层,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 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 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可 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说,可 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 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富于特色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都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鲜 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 老头子的业绩,文章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 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倔强的个性,奇崛 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 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
用书C81 二、问题研究 1.人物性格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 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 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 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 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 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 都由此生发。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 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 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 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 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 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 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 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 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 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 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 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 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用书 C81 二、问题研究 1.人物性格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 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 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 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 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 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 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 都由此生发。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 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 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 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 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 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 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 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 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 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 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 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 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