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知识练习卷 基础知识 1、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 给人以( )的一种文体。其类型有两种:一是 ),一是( 2、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辑”指的是事物发 展的内在规律,从( )从( )从( )到( 从( )到( )从( )到( )由( )到( )等 3、说明方法主要有( ) )十种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5、写说明文,最关键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 ),其次是安排好说明的( ),还要 注意运用好说明的(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2、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正如李白诗中写的:“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4、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祠里有100多块碑刻有从春秋到清代2500年间跟苏州市历史有关的5940幅人物画像( 6、假山的造型和别致,看上去像各式各样的狮子。它们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吃人;有的歪倒在树旁,像 经过搏斗后,累得—个劲地喘息;有的静卧着,像是在沉睡. 7、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8、把花纹图案设计杂窗橱上,中间留岀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
1 说明文知识练习卷 一、 基础知识 1、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 于给人以( )的一种文体。其类型有两种:一是( ),一是( )。 2、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 和 。“逻辑”指的是事物发 展的内在规律,从( )到( )、从( )到( )、从( )到( )、 从( )到( )、从( )到( )、由( )到( )等。 3、说明方法主要有( )、( )、( )、( )、( )、 ( )、( )、( )、( )、( )十种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5、写说明文,最关键是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 ),其次是安排好说明的( ),还要 注意运用好说明的( )。 二、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 2、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正如李白诗中写的:“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 4、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5、祠里有 100 多块碑,刻有从春秋到清代 2500 年间跟苏州市历史有关的 5940 幅人物画像。( ) 6、假山的造型和别致,看上去像各式各样的狮子。它们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吃人;有的歪倒在树旁,像 经过搏斗后,累得一个劲地喘息;有的静卧着,像是在沉睡……( ) 7、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 8、把花纹图案设计杂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
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9、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0、风是因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有,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 动的大自然现象。(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过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4、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5、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6、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晉及交 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8、在人口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 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四、说明文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 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拱 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 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 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
2 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 9、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 10、风是因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有,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 动的大自然现象。( )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2、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3、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过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 4、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5、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 6、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 7、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 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 8、在人口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 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 四、说明文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 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拱 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 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 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
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毎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焯说,远 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3、在原文上,用“∥/”给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画横线的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5、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句中的说明方法是( 说明了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描绘了 赵州桥大拱的 ,从而说明了大拱 的特彳 (3)“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文中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和唐朝张着的话各有什么作用? (二)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疊嶂,或者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 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 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
3 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焯说,远 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 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3、 在原文上,用“//”给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 画横线的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5、 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这句中的说明方法是( ), 说明了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描绘了 赵州桥大拱的 ,从而说明了大拱 的特征。 (3)“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运用了(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文中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和唐朝张着的话各有什么作用? (二)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 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 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
座一个样,决不。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 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 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景。 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②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 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4.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5、文中加点的“大多”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6、“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文中 相呼应 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7、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三)核舟记
4 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 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 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①生平多阅历,胸中有 。 ②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 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 4.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5、文中加点的“大多”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 6、“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文中 相呼应, 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7、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三)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选文出自《_ 》,作者 (朝)人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文段中第一句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三个人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 4、写苏黄分别抓住各自的什么来写?这体现了雕刻者怎样的匠心? 5、摘录文段中3~5个反映雕刻者高超雕刻技术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反映的? 6、6、坡右 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能否与“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调换位置,请说明理由。 (四)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干溪百川,一路浩 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a ohan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 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 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 地区,经济发展、人口 fan yan 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 成长的摇篮
5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选文出自《 》,作者 , (朝)人。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文段中第一句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三个人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 4、写苏黄分别抓住各自的什么来写?这体现了雕刻者怎样的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文段中 3~5 个反映雕刻者高超雕刻技术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反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坡右 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能否与“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调换位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 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 hà o hàn______________的大海。黄河全长 5464 公里,流域面积 75 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 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 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 地区,经济发展、人口 fán yǎn____________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 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