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更昔洛韦(22) 更昔洛韦的前药,为病毒DNA聚合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苷的竞争性抑制剂 及DNA链终止剂,可减少更昔洛韦的毒性,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609%,比更 昔洛韦大10倍,主要用于巨细胞的感染。 HC、CH2 PhCH-OCO Et,N PhcH2OCO H3C HC、CH3HQ H. Pd/C HC、CH3H PhCH-OcO NH, MeOH/HCI H.N
缬更昔洛韦(22) 更昔洛韦的前药,为病毒DNA聚合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苷的竞争性抑制剂 及DNA链终止剂,可减少更昔洛韦的毒性,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60.9%,比更 昔洛韦大10倍,主要用于巨细胞的感染。 N NH N N O NH2 O HO HO O N O O H3C CH3 PhCH2OCO Et3N N NH N N O NH2 O O O O N H PhCH2OCO H C CH3 3 O N H PhCH2OCO H3C CH3 PrNH2 N NH N N O NH2 O HO O O N H PhCH2OCO H3C CH3 H2 , Pd/C MeOH/HCl N NH N N O NH2 O HO O O H2N H3C CH3 + . HCl 22
泛昔洛韦(23) 喷昔洛韦前药,口服后经脱酯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迅速 转化为喷昔洛韦,在πK的作用下讲一步代谢为三磷酸喷昔洛韦,进 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和转录,生物利用度比喷昔洛韦高5倍 K2CO, ICH2 CH2 CH(CH2 OCOCH3)2 N H2N I2N CH2 CH2 CH(CH2 OCOCH3)2 Pd/C, H2 CH2CH2 CH(CH2OCOCH3)2
泛昔洛韦(23) 喷昔洛韦前药,口服后经脱酯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迅速 转化为喷昔洛韦,在TK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三磷酸喷昔洛韦,进 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和转录,生物利用度比喷昔洛韦高5倍 。 N H N N N Cl H2N K2CO3 ICH2CH2CH(CH2OCOCH3 )2 N N N N Cl H2N CH2CH2CH(CH2OCOCH3 )2 Pd/C , H2 N N N H2N N CH2CH2CH(CH2OCOCH3 )2 + 23
(二)非核苷类 核苷类药物通过与天然底物竞争性地与病毒的酶结合, 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发挥作用,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非 核苷类药物已上市的有酞丁胺(24),膦甲酸钠(25)和 咪喹莫特(26)等 -C CH NCHCCH=NNHCNH2 NNHCNH 酞丁胺是我国创制齣缩氨硫脲类抗病毒药,外用, 其作用机制:阻断病毒mRNA译制蛋白质,有抑制HSV-1和 HS∨-2的致细胞病变、病毒空斑形成和病毒錾殖的作用
(二)非核苷类 核苷类药物通过与天然底物竞争性地与病毒的酶结合, 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发挥作用,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非 核苷类药物已上市的有酞丁胺 (24),膦甲酸钠(25)和 咪喹莫特(26)等 C NCHCCH=NNHCNH2 C O O CH3 NNHCNH2 S S 酞丁胺是我国创制的47 缩氨硫脲类抗病毒药,外用, 其作用机制:阻断病毒mRNA译制蛋白质,有抑制HSV-1和 HSV-2的致细胞病变、病毒空斑形成和病毒繁殖的作用
膦甲酸钠(25)是焦磷酸盐的类似物,1924年合成, Nao 1978年发现有抗病毒作用 P-COoNa Nao 作用机制:直接作用核酸聚合酶的焦磷酸部位,不涉 25 及TK,故对阿昔洛韦等耐药株有效 H3CNCH3 咪喹莫特(26)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病毒剂, 体外试验无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进入体内通过 诱生干扰素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而起抗病毒作用 26
P NaO NaO O COONa 25 膦甲酸钠(25)是焦磷酸盐的类似物,1924年合成, 1978年发现有抗病毒作用。 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核酸聚合酶的焦磷酸部位,不涉 及TK,故对阿昔洛韦等耐药株有效。 N N N NH2 H3C CH3 26 咪喹莫特(26) 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病毒剂, 体外试验无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进入体内通过 诱生干扰素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而起抗病毒作用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 HIV是一种可侵袭全身免疫系统,导致AIDS的病 毒,属RNA逆转录病毒。自1970年末在非洲发现首例 AIDS病例以来,随后延蔓至北美、欧洲,肆虐全球,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联合国报道,目前世界 上每天有6000人感染HIV,我国卫生部2003年公布中 国HIV感染者84万,患者8万,已死亡近20万人。我国 HIV病毒感染正以30-40%的速度递增,AIDS已列为中 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
二、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 HIV是一种可侵袭全身免疫系统,导致AIDS的病 毒,属RNA逆转录病毒。自1970年末在非洲发现首例 AIDS病例以来,随后延蔓至北美、欧洲,肆虐全球,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联合国报道,目前世界 上每天有6000人感染HIV,我国卫生部2003年公布中 国HIV感染者84万,患者8万,已死亡近20万人。我国 HIV病毒感染正以30-40%的速度递增,AIDS已列为中 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