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文学部分教案 院(系):人文学院 教研室(系):中文系 必修课(是)限选课()公共任选 中国古代文学(4)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 总学时54学分 3 讲授 54 实验 学时 时 学 专业中文系 班级 中文、新闻 任课教师 李永平 副教授 1、本课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为了汉语语言文学系本科专业学生全面深入 的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所设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一方面,提高学 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文学种类的阅读、理解、欣赏、会通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 融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学习, 扩大文学阅读,提高文学鉴赏力,增强文章写作功底,培养爱国情操和人文修养, 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的2、课程的基本要求 和要求 (1)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功。在解决字、词、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髙学生对古代文学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并进一步掌握古 代各种文学体裁的审美特征,掌握每一种文学题材、体裁由产生、发展到成熟演变 的一般规律。 (2)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其中承载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忧国忧民、崇尚和平、自强自立、天人合一等优秀的精 神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文学课将进一步弘扬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提高当代大学生 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质。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与主题 教学重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难点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与主题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 《红楼梦》 教材和参(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书(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新编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文学部分教案 院(系): 人文学院 教研室(系):中文系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4) 课程类别 必修课(是 )限选课( )公共任选 课( ) 总学时 54 学分 3 讲授 学时 54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专 业 中文系 班 级 中文、新闻 任课教师 李永平 职 称 副教授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为了汉语语言文学系本科专业学生全面深入 的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所设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一方面,提高学 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文学种类的阅读、理解、欣赏、会通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 融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学习, 扩大文学阅读,提高文学鉴赏力,增强文章写作功底,培养爱国情操和人文修养, 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功。在解决字、词、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并进一步掌握古 代各种文学体裁的审美特征,掌握每一种文学题材、体裁由产生、发展到成熟演变 的一般规律。 (2)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其中承载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忧国忧民、崇尚和平、自强自立、天人合一等优秀的精 神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文学课将进一步弘扬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提高当代大学生 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质。 教学重 点、难点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与主题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与主题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 《红楼梦》 教材和参 考书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新编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上海文艺出版社
西安石油大学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4 章节 绪论明代文学概说 知识点科1、经济对文学繁荣的影响 分析方法2、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重点 难点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1、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要求掌握2、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内容3、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4、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教授思课堂讲授 洛,采用难点: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的教学方2、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法和辅 3、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手段 4、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历史上意识形态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和题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要《新编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上海文艺出版社。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华东师范大 考资料学出版社,1995年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备注
西安石油大学教案(章节备课) 学 时: 4 章节 绪论 明代文学概说 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 1、经济对文学繁荣的影响 2、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重点 难点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要求掌握 内容 1、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2、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3、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4、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教授思 路,采用 的教学方 法和 辅 助手段, 课堂讲授 难点: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2、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3、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4、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本章思考题 和习题 历史上意识形态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主要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新编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上海文艺出版社。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5 年 王季思主编 《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年 2 月第 1 版 王利器 《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备注
学时:4 章节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识点和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文献考证法 析方法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作品分析法 重点|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难点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要求掌握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内容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和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教授思教授思路:通过展示原著或音像作品,再展开分析 络,采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通过电子课件、音像课件来解决难 的教学方点 法和辅 关于章回小说 手段,《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板书设宋代“说三分的话本今不传。近年来在日本发现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 计,重点建安(今福建建瓯)刊本《三分事略》是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元英宗至治年间 如何突(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改题为《全相三国志平话》,约8万来字,上栏画,下 栏文。有刘关张太行落草等事。以司马仲相断狱为入话。高祖刘邦枉杀功臣,韩信告 出,难点于阴司,350年以后,仲相判信降生为曹操,彭越降生为刘备,英布降生为孙权,三人 如何解共分汉家天下。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讲因果报应一套。 决,师生三《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互动等 四《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和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本章思考 和题三国演义的主题 《明史》、(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资料 (3)《新编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上海文艺出版社。 《百家讲坛》ved 备注
学 时: 4 章节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文献考证法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作品分析法 重点 难点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要求掌握 内容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和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教授思 路,采用 的教学方 法和 辅 助手段, 板书设 计,重点 如何突 出,难点 如何解 决,师生 互动等 教授思路:通过展示原著或音像作品,再展开分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通过电子课件、音像课件来解决难 点 一、关于章回小说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宋代“说三分”的话本今不传。近年来在日本发现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 建安(今福建建瓯)刊本《三分事略》是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元英宗至治年间 (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改题为《全相三国志平话》,约 8 万来字,上栏画,下 栏文。有刘关张太行落草等事。以司马仲相断狱为入话。高祖刘邦枉杀功臣,韩信告 于阴司,350 年以后,仲相判信降生为曹操,彭越降生为刘备,英布降生为孙权,三人 共分汉家天下。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讲因果报应一套。 二《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四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和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本章思考题 和习题 三国演义的主题 主要 参考资料 《明史》、(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3)《新编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上海文艺出版社。 《百家讲坛》vcd 备注
学时 章节 第二章《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知识点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析方法《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分析法 重点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难点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要求掌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内容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教授思路:通过展示音像作品再展开分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通过电子课件、音像课件来解决难 教授思 采用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的教学方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vcd) 法和辅 、《水浒传》的作者三、《水浒传》的版本 手段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主要是描写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120回本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71回),写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十,重点二(72-82回),写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 如何突三(83-90回),写义军奉命征辽 由,难点四(91-100回),写义军征田虎 五(101-110回),写义军征王庆 如何解六(11-120回),写义军征方腊以及最后的凄惨结局。 决,师生百回本的内容,没有第四、五两个部分 互动等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作品分析法 音思 联系当时社会分析水浒转的主题 和题 《明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主要 考资料海古籍出版社。章培恒《新编中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品选》(明清)《百 家讲坛》vcd和课件 备注
学 时: 4 章节 第二章 《水浒传》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分析法 重点 难点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要求掌握 内容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教授思 路,采用 的教学方 法和 辅 助手段, 板书设 计,重点 如何突 出,难点 如何解 决,师生 互动等 教授思路:通过展示音像作品再展开分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与课堂讲授,通过电子课件、音像课件来解决难 点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vcd) 二、《水浒传》的作者 三、《水浒传》的版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主要是描写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120 回本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一(1—71 回),写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二(72—82 回),写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 三(83—90 回),写义军奉命征辽。 四(91—100 回),写义军征田虎。 五(101—110 回),写义军征王庆。 六(111—120 回),写义军征方腊以及最后的凄惨结局。 百回本的内容,没有第四、五两个部分。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与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作品分析法 本章思考题 和习题 联系当时社会分析水浒转的主题 主要 参考资料 《明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 海古籍出版社。章培恒《新编中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品选》(明清)《百 家讲坛》vcd 和课件 备注
学时:2 章节 第五、六章明代戏剧 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徐渭与《四声猿》、“沈汤之争” 重点 难点 “沈汤之争 要求掌揖明代杂剧 内容明代传奇 「教授思 咯,采用 的教学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法和辅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助手段,徐渭与《四声猿》 板书设《四声猿》与(《歌代啸》 ,重点 《四声猿》 如何突 ’难点《四声猿》是一组杂剧短剧,共四本: 何解《(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 师生 “沈汤之争”的背景与意义(沈璟与吴江派) 互动等 和题徐渭创作思想的来源 《明人杂剧选》(周贻白选注) 主要 考资料/四声猿(周中明校注) 程毅中:徐渭及其《四声猿》,《文学遗产》,1984年第1期。 备注
学 时: 2 章节 第五、六章 明代戏剧 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 徐渭与《四声猿》、“沈汤之争” 重点 难点 “沈汤之争” 要求掌握 内容 明代杂剧 明代传奇 教授思 路,采用 的教学方 法和 辅 助手段, 板书设 计,重点 如何突 出,难点 如何解 决,师生 互动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徐渭与《四声猿》 《四声猿》与《歌代啸》 《四声猿》 《四声猿》是一组杂剧短剧,共四本: 《狂鼓史渔阳三弄》(1 折) 《玉禅师翠乡一梦》(2 折) “沈汤之争”的背景与意义(沈璟与吴江派) 本章思考题 和习题 徐渭创作思想的来源 主要 参考资料 《明人杂剧选》(周贻白选注) 四声猿(周中明校注) 程毅中:徐渭及其《四声猿》,《文学遗产》,1984 年第 1 期。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