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稀世像珍藏本一 楼 梦 团出罩社
稀世绣像珍藏 红楼梦 第 卷 (清)曹雪凭高、鸭著 周书文卓樱 琦绘像 减威 北京困書出版社
多彩艺术奇观 周书文 《红楼梦》这朵声中外的文学奇葩,划时代的艺术瑰宝,蕴涵着 丰富的艺术经验,潜藏着难以穷尽的美学矿藏简直像一座取之不尽、理 之难竭的艺术宝库,不论什么时候去研究她,都会有新的艺术发现作出 新的理论概括。她那百科全书式的密集生活容量,光华四射的网状转动 结构,奇彩缤纷的艺术妙笔,涉笔成趣的声光色调,摇人心旌的审美情 趣,又像一幢奇彩夺人的万花筒,每转换一个视角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艺 术神彩。不论从哪方面欣赏她,都会使你如饮甘醇,若醉若痴;又会使你 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心炅悸动之能。即便对今天 的文学创作也仍然有跨时代的营养价值与艺术活力。所以,从当代社会 文化背景着眼把《红楼梦》作为承古接今的独特审美对象,以现代的价 值观念与审美眼光,着重从审美艺术角度,加以系统地研究与总结,发掘 其中蕴藏的新的艺术价值,开拓出新的美学活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我想:文学创新固然要对传统艺术有所否定,有所淘汰,不然就难以突破 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勢不断发展出新;但也不是愚地一刀刈断传统艺 术的脐带,千脆另起炉灶,那就将路入新的危机与困境,也不可能有真正 意义的创新。因为人类的进步总是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的,没有对传统 艺术的借鉴继承,就不可能有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红楼梦》是一个丰富而又完整的艺术世界,确乎呈现出“深红浅紫 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那样多层次立体化艺术奇观,既有艺术主旨的 多义性蕴涵,又有艺术思维的多样化融汇;既有人物性格的多重性有机
组合,又有人物形象间的互相映衬既有多种艺术手法的神韵复绘,又有 语言符号的出神人化表达;既有主体精神世界的对象化渗透,又有多种 艺术意境的有机整合;既有艺术结构的立体化建构,又有叙述角度的多 样化结合。对这样一个完整圆融的审美有机体的审美把握,不管从哪个 角度或哪个层面观照都能够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拓出新意引出新见。 但是《红楼梦》是一个丰富而又完整的审美肌体,是浸透着丰富社会内涵 又凝聚着作者独到的审美情感与丰富的艺术想象的艺术珍品。她的任 何一项艺术成就都是从属于表现整个红楼世界的艺术系统,任何一项艺 术表现手段都是整个红楼艺术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然有着与整个 红楼艺术系统勾连环互的整体性表现功能。所以,只有纳人整个红楼艺 术系统中观照进行整体化的审美把握,才能拓展自己的审美视角与审 美思域作出较深刻的审美概括。而要能“欲穷千里目”,生发出突破表 象的审美爆发力,超越单项艺术手段的审美穿透力,就必须“更上一层 楼”,站在时代更高的审美视点上,从艺术总体上鸟瞰,根据部分与整体 及其它部分的有机联系进行观照梳理才行。 红楼艺术的丰富性决定了红学研究领域的丰富性,红学研究系统 的丰富性又拓展了红楼艺术研究的思域。在当代科学研究越来越呈现 出多学科多元融合、多元互补趋势下红学研究也只有摆脱原来的思维 定势,实行多学科多元综合,才可能摆脱困境,扭转新势取得历史性的 突破与进展生发出新的美学价值与艺术活力。因而实行美学艺术研 究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横断学科相融合,并综合其它学 科的思维成果,进行一体化综合研究就势在必行。 展示多重文化组合 文学是以多方位的立体形象反映社会、描绘人生的。文学世界是 一个丰富多姿万态纷呈的形象世界。《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封建社会 的百科全书是因为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文学特征。如果从它的文化景
观来考察,也同样洋溢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物质与精神、艺术与 意识氛围与心态的全方位交叉复合的特色。她是一部浸透着民族文化 丰富内涵的文学巨著展现出一个以多层次文化意识组合起来的艺术世 界。她是在作家审美意识的融化贯通下,运用四重文化蕴涵组合 起来的审美系统,不仅透过历史特征的物质态文化层次,烘托出红 楼世界的时代气息;而且通过制度态文化层次,揭示出孕育各色人 等文化心理的社会土壤;又以独具风采的意识态文化层次,表现出 民族的、时代的意识形态,包括审美艺术特色;更以众态纷呈的心 理文化层次,刻画出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文化心态。这四重文化 蕴涵中,既有传统积淀与当代审美意识的相互参化,又有优质因素 与劣质因素的相互渗透,更有感性直觉与理性思考的浑然融合,还 有主体与客体的交互对象化。这四重文化蕴涵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又形成有机的整体联系,产生出超越艺术本体的系统功 能,使这部奇书凝聚着清初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 德社会心理、宗教意识、民俗民情、礼节仪式、庭园建筑、饮食服 饰、文学艺术的立体复合图像,构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独特的民族 文化景观。这也与曹雪芹对術生于历史文化母体中的民族文化素 质、民族文化心理与民族感情特色,有着切身的审美体验,对那时 代生活有着独到的审美观照与深刻的审美开掘是分不开的。恰如 陆游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以富有历史特征的物质态文化, 烘托出万象如云的红楼世界的时代信息 文学作品当然重在表现民族的历史文化心态,但是,这种文化 心态又受到客观的物质文化环境的制约。物质文化环境是现实情 状与历史积淀的复合体,它不仅反映着当代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 的活动能力与创造成果,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而且还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