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研读
三、文本研读
本性遵循修明教化片刻,一会儿 令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 遵循着本性叫做道德,圣人修明道德,这 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 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 遵循着本性叫做道德,圣人修明道德,这 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 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本性 遵循 修明 教化 片刻,一会儿
警戒谨慎在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 方更易被发现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子慎其独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 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 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子慎其独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 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 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警戒谨慎 在 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 方更易被发现
表现出来符合节度达到安于其位化育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 是平静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 能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中”是天下 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推行的 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 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 是平静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 能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中”是天下 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推行的 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 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表现出来 符合节度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达到 安于其位 化育
遵键事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未赋特质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时亦谨慎警戒 2、提出君子应慎独 莫隐;莫显乎微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转原 起一代么据愚由趑科路。 米发为中发而中节 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
内容解析 3、什么是中庸(中和)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2、提出君子应慎独 什么是道 什么是性 遵循本性做事 天赋禀性特质 怎么慎独 为什么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 之一,也是必由之路。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 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