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外科学临床教学见 习指导 刖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研究外科疾 病、病理、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 预防的一门医学科学课程。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实践, 学生应能掌握外科常见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学 会一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 念,明确抗生素不能替代无菌术,懂得手术是外科治 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以为外科就是手术。 外科学的教学进程包括:课堂讲授、见习和实习;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讲授内容以授课 为主,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为重点,贯彻以预 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进展、新成 就以反映现代外科的水平。对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学 生达到熟悉和了解的目的,扩大知识面 教学时要重视外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内在联系,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范 例、病例讨论、动物实验、临床教学、参观及参加手 术、分析特殊检査结果、电化教学、多媒体、电脑网 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医学临床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外科临床教学见习指导绪言 、第一学期内容 1、麻醉学 2、外科换药 3、肿瘤外科 4、神经外科 5、烧伤外科 6、心胸外科 7、泌尿外科 第二学期内容 8、腹外疝 9、腹部损伤 10、胃十二指肠疾病 11、肠疾病 12、阑尾炎
第一部分 - -外 科 学 临 床 教 学 见 习指导 前 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研究外科疾 病、病理、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 预防的一门医学科学课程。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实践, 学生应能掌握外科常见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学 会一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 念,明确抗生素不能替代无菌术,懂得手术是外科治 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以为外科就是手术。 外科学的教学进程包括:课堂讲授、见习和实习;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讲授内容以授课 为主,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为重点,贯彻以预 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进展、新成 就以反映现代外科的水平。对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学 生达到熟悉和了解的目的,扩大知识面。 教学时要重视外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内在联系,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范 例、病例讨论、动物实验、临床教学、参观及参加手 术、分析特殊检查结果、电化教学、多媒体、电脑网 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医学临床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 录 外科临床教学见习指导绪言 一、第一学期内容 1、麻醉学 2、外科换药 3、肿瘤外科 4、神经外科 5、烧伤外科 6、心胸外科 7、泌尿外科 第二学期内容 8、腹外疝 9、腹部损伤 10、胃十二指肠疾病 11、肠疾病 12、阑尾炎
13、肝脏疾病 14、胆道疾病 胰胰疾病 16、门脉高压 直肠肛管疾病 18、周围血管疾病 19、骨折概论 20、骨折各论 21、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 2、门诊常见病 外科临床教学见习指导绪言 、见习要求 外科临床见习由于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外科临 床的见习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因此,在第一学期外 科见习中。要求重点在无菌术、手术学以及外科总论 部分及部分专科内容。而在第二学期则要求掌握腹外 疝、急腹疝、胃十二指肠、肠疾病、阑尾炎、肝脏疾 病、胰腺疾病、门脉髙压、直肠肛管疾病、周围血管 疾病、骨折概论、骨折各论、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 骨科门诊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和防治方法。 二、见习准备 1、学生重点复习教科书见习内容,掌握其病因 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师选择典型疾病,并准备好见习内容有关 的多媒体、电脑网络、电视录像带、幻灯片、Ⅹ光片、 CT片及有关的大体标本。并提前一天在示教室黑板 上写明学生要采集病史的病床号,供学生采病史前做 好安排。 3、学生在见习早一天采集病史(2-3人一组), 各自写病历一份,在当天见习完毕时交教师批阅。 三、见习方法: 1、见习当天推选一位同学先将采集病史中的重 点内容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在教师的伴同下对指定 病例在床边进行病史报告及体格检查。再由教师核 实,补充和纠正。或在教师带领下观察或示教其他病 2、集中示教室,由学生归纳该病例的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3、教师对病史的采集、描写等提出纠正指导 小组讨论:结合参考题由教师作启发性提问。 5、教师结合X光片、录像带、幻灯片、CT片
13、肝脏疾病 14、胆道疾病 15、胰胰疾病 16、门脉高压 17、直肠肛管疾病 18、周围血管疾病 19、骨折概论 20、骨折各论 21、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 22、门诊常见病 外科临床教学见习指导绪言 一、见习要求: 外科临床见习由于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外科临 床的见习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因此,在第一学期外 科见习中。要求重点在无菌术、手术学以及外科总论 部分及部分专科内容。而在第二学期则要求掌握腹外 疝、急腹疝、胃十二指肠、肠疾病、阑尾炎、肝脏疾 病、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直肠肛管疾病、周围血管 疾病、骨折概论、骨折各论、骨与关节感染、骨肿瘤, 骨科门诊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和防治方法。 二、见习准备: 1、学生重点复习教科书见习内容,掌握其病因、 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2、教师选择典型疾病,并准备好见习内容有关 的多媒体、电脑网络、电视录像带、幻灯片、X 光片、 CT 片及有关的大体标本。并提前一天在示教室黑板 上写明学生要采集病史的病床号,供学生采病史前做 好安排。 3、学生在见习早一天采集病史(2—3 人一组), 各自写病历一份,在当天见习完毕时交教师批阅。 三、见习方法: 1、见习当天推选一位同学先将采集病史中的重 点内容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在教师的伴同下对指定 病例在床边进行病史报告及体格检查。再由教师核 实,补充和纠正。或在教师带领下观察或示教其他病 例。 2、集中示教室,由学生归纳该病例的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3、教师对病史的采集、描写等提出纠正指导。 4、小组讨论:结合参考题由教师作启发性提问。 5、教师结合 X 光片、录像带、幻灯片、CT 片
或大体标本进行示教。 6、教师结合该章节教学见习,结合新近展进行 小结,并收取学生提交的病史批阅 7、学生报告病史、体检,教师复查、纠正,其 他病例示教等一个半学时。 8、讨论、讲解,结合录像带、幻灯,大体标本, X光片,CT片等示教小结一个半学时。 四、时间分配:总学时数为3学时。 五、作业:交病史2一3份,经教师修改后归还学生。 六、教学见习共16次,外科见习12次,其中参观手 术室1次,骨科见习4次 七、外科学临床见习第一学期外总在实验室进行,麻 醉学、烫伤、换药、肿瘤、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 外在附属医院;第二学期见习普外科、骨科每次3学 时 第一学期内容 麻醉学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全脊椎麻醉判断及处理要领。 掌握心肺脑初期复苏,熟悉后期复苏,了解复苏 后治疗工作。 3、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 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4、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5、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 要性,熟悉麻醉前一般准备工作。 6、了解静脉麻醉药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其 临床应用,了解全身麻醉常用方法,熟悉全身麻醉的 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7、了解术后镇痛常用几种方法。 (注:本见习要求在院手术室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进 手术室时,一定要严格按无菌术要求进行,听从老 师和手术室有关人员的安排) 见习方式 1、学生进入手术室时,更衣集中讲解见习参观内容 和注意事项。 2、教师带领同学在手术室参观、了解麻醉设备和常 用药物。 3、通过病例使同学们了解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4、了解硬膜外麻醉的全进程操作技术及麻醉管理
或大体标本进行示教。 6、教师结合该章节教学见习,结合新近展进行 小结,并收取学生提交的病史批阅。 7、学生报告病史、体检,教师复查、纠正,其 他病例示教等一个半学时。 8、讨论、讲解,结合录像带、幻灯,大体标本, X 光片,CT 片等示教小结一个半学时。 四、时间分配:总学时数为 3 学时。 五、作业:交病史 2—3 份,经教师修改后归还学生。 六、教学见习共 16 次,外科见习 12 次,其中参观手 术室 1 次,骨科见习 4 次。 七、外科学临床见习第一学期外总在实验室进行,麻 醉学、烫伤、换药、肿瘤、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 外在附属医院;第二学期见习普外科、骨科每次 3 学 时。 第一学期内容 一、麻醉学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全脊椎麻醉判断及处理要领。 2、掌握心肺脑初期复苏,熟悉后期复苏,了解复苏 后治疗工作。 3、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 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4、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5、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 要性,熟悉麻醉前一般准备工作。 6、了解静脉麻醉药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其 临床应用,了解全身麻醉常用方法,熟悉全身麻醉的 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7、了解术后镇痛常用几种方法。 (注:本见习要求在院手术室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进 手术室时,一定要严格按无菌术要求进行,听从老 师和手术室有关人员的安排) 见习方式: 1、学生进入手术室时,更衣集中讲解见习参观内容 和注意事项。 2、教师带领同学在手术室参观、了解麻醉设备和常 用药物。 3、通过病例使同学们了解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4、了解硬膜外麻醉的全进程操作技术及麻醉管理
5、了解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全进程(气管内插 管静脉复合全麻) 6、讲解监护仪、麻醉(呼吸)机。 7、再次集中同学多媒体补充讲解并讨论答疑。 重要知识点: 1、局部麻醉的种类、方法、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2、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术、硬膜外神经阻滞术、蛛 网膜下腔神经与硬膜外神经联合阻滞术、全身麻醉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技能要点: 1、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全身麻醉的操作方法及注意 事项。 2、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的使用。 讨论议题: 1、如何调节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平面。 2、硬脊膜外麻醉的注意事项。 3、麻醉前应做哪些准备。 4、麻醉药有哪些临床应用特点?常用吸入麻醉药有 哪几种?有些什么药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5、静脉麻醉药有那些临床药理特点?肌松药分哪几 类?各有哪些代表药物。 6、全身麻醉有哪些并发症和意外。 7、常用局部麻醉药有哪些?各自的麻醉性能和临床 应用怎样? 8、腰麻和硬膜外阻滞术中和术后各有哪些并发症 监护仪和呼吸机使用问题 0、心肺复习苏初期和后期各有哪些措施?现行脑复 苏有哪些措施? 二、外科换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菌观念,熟悉创口的分类及处理 2、掌握换药和切开引流的基本原则。 3、掌握切口的分类及拆线基本技术。 4、了解外科换药的常用器械,化学消毒剂、敷 料和各种引流物。 见习方式: 1、教师带教是在门诊或病房进行 2、教师结合病例,讲解示范。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重要知识点 无菌术
5、了解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全进程(气管内插 管静脉复合全麻)。 6、讲解监护仪、麻醉(呼吸)机。 7、再次集中同学多媒体补充讲解并讨论答疑。 重要知识点: 1、局部麻醉的种类、方法、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2、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术、硬膜外神经阻滞术、蛛 网膜下腔神经与硬膜外神经联合阻滞术、全身麻醉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技能要点: 1、 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全身麻醉的操作方法及注意 事项。 2、 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的使用。 讨论议题: 1、如何调节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平面。 2、硬脊膜外麻醉的注意事项。 3、麻醉前应做哪些准备。 4、麻醉药有哪些临床应用特点?常用吸入麻醉药有 哪几种?有些什么药理特点和使用方法? 5、静脉麻醉药有那些临床药理特点?肌松药分哪几 类?各有哪些代表药物。 6、全身麻醉有哪些并发症和意外。 7、常用局部麻醉药有哪些?各自的麻醉性能和临床 应用怎样? 8、腰麻和硬膜外阻滞术中和术后各有哪些并发症? 9、监护仪和呼吸机使用问题。 10、心肺复习苏初期和后期各有哪些措施?现行脑复 苏有哪些措施? 二、外科换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菌观念,熟悉创口的分类及处理 2、掌握换药和切开引流的基本原则。 3、掌握切口的分类及拆线基本技术。 4、了解外科换药的常用器械,化学消毒剂、敷 料和各种引流物。 见习方式: 1、教师带教是在门诊或病房进行。 2、教师结合病例,讲解示范。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重要知识点 1、 无菌术
2、切口的分类 3、换药和切开引流的基本原则。 临床技能要点 、各类创口的换药 拆线、拔除引流物 3、脓肿的切开引流 讨论议题 1、换药进程应注意哪些无菌原则? 2、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 3、脓肿切开的原则是什么? 4、什么叫灭菌法,消毒法,无菌术? 5、伤口愈合分哪几类? 6、什么叫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试 述污染伤口清创术? 7、试述外科引流适应症。 三、肿瘤外科 、目的与要求 熟悉肿瘤分类,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 特 2、熟悉临床常见肿瘤的特征 3、掌握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 掌握常见体表肿瘤的诊治原则。 、见习方式 1、学生通过观察录像、多媒体了解肿瘤的基本 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 2、教师带学生在门诊讲解常见体表肿瘤及诊断 与治疗要点。在病房教师可通过住院病人, 讲解甲状腺或乳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3、结合(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讲解体表肿 瘤的检查方法,包括外形大小、硬度活动 及周围组织(皮肤、肌肉)的关系和淋巴结 转移的情况。强调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重要知识点: 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要点。 2.良、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原则 3.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四、临床技能要点: 仔细体会体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如:乳 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
2、 切口的分类 3、 换药和切开引流的基本原则。 临床技能要点 1、 各类创口的换药 2、 拆线、拔除引流物 3、 脓肿的切开引流 讨论议题: 1、换药进程应注意哪些无菌原则? 2、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 3、脓肿切开的原则是什么? 4、什么叫灭菌法,消毒法,无菌术? 5、伤口愈合分哪几类? 6、什么叫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试 述污染伤口清创术? 7、试述外科引流适应症。 三、肿瘤外科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肿瘤分类,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 特点。 2、熟悉临床常见肿瘤的特征。 3、掌握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 掌握常见体表肿瘤的诊治原则。 二、见习方式: 1、学生通过观察录像、多媒体了解肿瘤的基本 特征和诊断治疗方法。 2、教师带学生在门诊讲解常见体表肿瘤及诊断 与治疗要点。在病房教师可通过住院病人, 讲解甲状腺或乳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3、结合(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讲解体表肿 瘤的检查方法,包括外形大小、硬度活动, 及周围组织(皮肤、肌肉)的关系和淋巴结 转移的情况。强调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三、重要知识点: 1. 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要点。 2. 良、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原则。 3.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四、临床技能要点: 1. 仔细体会体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如:乳 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