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 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 生活动 备注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改编 小组合作编演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寓言二则》(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果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复习背诵默写旧课 背诵,默写 组织学生默读新课 默读课文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 思考、讨论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交流 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果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 注 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朗读,思考,准备 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朗诵,解释,质疑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 思考、讨论 果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2课时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 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 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 6 -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 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改编 小组合作编演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 8 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复习背诵默写旧课 背诵,默写 2 组织学生默读新课 默读课文 3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4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 9 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 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朗读,思考,准备 2 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 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 10、11、12 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 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 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写作指导 完成练习三 流,修改 交流,修改 果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提供参考题目:“妈妈(爸爸)生日那天 我为母亲(父学生讨论自定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3、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另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l、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l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课时 写作 课时 语交际 l课时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 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 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 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己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 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 7 -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 写作指导 完成练习三 3 交流,修改 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提供参考题目:“妈妈(爸爸)生日那天 ;我为母亲(父 亲) ;等 学生讨论自定 2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 3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 13、14 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 13 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 《往事依依》 2 课时 《幼时记趣》 2 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 课时 《伟人细胞》 2 课时 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作 3 课时 口语交际 1 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 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 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 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 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 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 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 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 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生活动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评价内容 自我反馈 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 第2课时《往事依依》(一 学习目标: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课前学习:学生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导入;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曾经是一个教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而现在成为一个有口皆碑 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她是谁呢?在于漪的脑海中那 些事情是记忆犹新的 2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 学步 精读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每个深印在于漪脑海中的片段给她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有过相似的情景吗?
- 8 - 《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 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 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 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 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 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 2 课时 《往事依依》(一) 学习目标: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能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初步了解引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课前学习:学生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导入;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曾经是一个教 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而现在成为一个有口皆碑 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她是谁呢?在于漪的脑海中那 些事情是记忆犹新的 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每个深印在于漪脑海中的片段给她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 有过相似的情景吗?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果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3课时《往事依依》(二) 习目标:通读课文,能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检查学生整理诗句的情况 小组交流 正是因为其中一个或几个佳词丽句,前面的一些诗歌才得以流传: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篇文章,或因为其情感的注入,或因为其用词精妙才有了打动人 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本文也是如此,请同学们从文找出一些这样 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也就是说,你认为它好在 什么地方?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习评价:从作者从小喜爱文学到现在成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育讨论交流 家,你受到了那些启发? 果后学习:小组出一期“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第4课时《幼时记趣》(一) 学习目标:1、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能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果前学习: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 果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 读,基本理解文意 字解释的障砖 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讨论、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重要语句 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备注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学生推荐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5课时《幼时记趣》(二)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1、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进行文章的复述 课堂学习
- 9 - 2 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 3 课时 《往事依依》(二)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检查学生整理诗句的情况 小组交流 2 正是因为其中一个或几个佳词丽句,前面的一些诗歌才得以流传; 一篇文章,或因为其情感的注入,或因为其用词精妙才有了打动人 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本文也是如此,请同学们从文找出一些这样 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也就是说,你认为它好在 什么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做好批注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2 学习评价:从作者从小喜爱文学到现在成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育 家,你受到了那些启发? 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小组出一期“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第 4 课时 《幼时记趣》(一) 学习目标:1、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能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 读,基本理解文意。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 字解释的障碍。 2 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讨论、评价 3 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 重要语句 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 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学生推荐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 5 课时 《幼时记趣》(二)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1、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进行文章的复述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 学生活动 备注 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教学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熟悉文章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阅读、讨论 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学生互评 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阅读,讨论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童年的写片段、交流、评价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果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地方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第6课时《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1、能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 2、能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3、能积累一定的词汇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导入:北大,是一所很多学子向往的大学,一位女孩十三岁进思考,划出相关的词句 入北大,如今己有三各念头,北大在她的脑海中有什么印象呢?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注 问题创设:北大在作者脑海中如此的深刻,可以用书上怎样的话语思考、划出相关语句 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组织交流 作者还是要离开北大,是抛弃北大吗?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离开。思考、讨论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你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思考 l织交流 交流 课后学习:做评价性手册 第7课时《伟人细胞》(一)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所包含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会文章如此精彩是因为深入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积累 3、能品位文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果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析题:什么是细胞?伟人的细胞是什么?
- 10 -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 交流 第二块:体会物外之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在熟悉文章的过程中,作者的哪个乐趣你最为感兴趣。请用短语 来概括这种乐趣,并说明你感兴趣的理由。 阅读、讨论 2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学生互评 3 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阅读,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童年记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童年的 趣事,可以仿照原文 写片段、交流、评价 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 课后学习:1、摘抄一些名家地方童年趣事到读书笔记上。 第 6 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1、能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 2、能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3、能积累一定的词汇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导入:北大,是一所很多学子向往的大学,一位女孩十三岁进 入北大,如今已有三各念头,北大在她的脑海中有什么印象呢? 思考,划出相关的词句 3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北大在作者脑海中如此的深刻,可以用书上怎样的话语 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思考、划出相关语句 2 组织交流 3 作者还是要离开北大,是抛弃北大吗?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离开。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5 你从作者的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思考 6 组织交流 交流 课后学习:做评价性手册 第 7 课时 《伟人细胞》 (一)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所包含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会文章如此精彩是因为深入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积累。 3、能品位文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析题:什么是细胞?伟人的细胞是什么? 听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