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谨慎在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 方更易被发现 是故君子戒慎平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 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 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 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 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警戒谨慎 在 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 方更易被发现
表现出来符合节度达到安于其位化育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 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合乎节度, 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 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 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 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合乎节度,称 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 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 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表现出来 符合节度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达到 安于其位 化育
内容解析 遵循赠事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赋稟性特质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之时亦谨慎警戒 2、提出君子应慎独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验莫显乎微 莫见 由赵路么是中庸(中和) 柔为中发+舞塔 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万物育
内容解析 3、什么是中庸(中和)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2、提出君子应慎独 什么是道 什么是性 遵循本性做事 天赋禀性特质 怎么慎 为什么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 由之路。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 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万物育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 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 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 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 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出
第二章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 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 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 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 无所顾忌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