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通论任课班级:农班(资环方向)任课教师:赵斌农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室二00年七~二00八年第二学期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通论 任课班级: 农 班(资环方向) 任课教师: 赵斌 农 学院 农学 系 作物栽培 教研室 二 00 年七~二 00 八年第二学期
姓名赵斌讲师总学时职称48使用教材新疆版《作物栽培学通论》为使学生提高作物栽培学专业理论,增加种植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水平,适应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拓宽农作物产业化领域范围,加强产前、产中、产后课程的全程学习。着重讲授作物栽培学概论、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豆课类等重要粮食、经济作物,以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程下基础。教学目的《作物栽培学通论》讲授纲要(分章内容概要)章名章节学时概论10第一章小麦第二章106第三章玉米第四章水稻6学棉花第五章10时甜菜4第六章油料4第七章分大豆4第八章配讨论
姓 名 赵斌 职 称 讲师 总 学 时 48 使 用 教 材 新疆版《作物栽培学通论》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为使学生提高作物栽培学专业理论,增加种植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水平,适 应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拓宽农作物产业化领域范围,加强产前、产中、产 后课程的全程学习。着重讲授作物栽培学概论、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豆 类等重要粮食、经济作物,以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 下基础。 《作物栽培学通论》讲授纲要(分章内容概要) 学 时 分 配 章 节 章 名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10 第二章 小麦 10 第三章 玉米 6 第四章 水稻 6 第五章 棉花 10 第六章 甜菜 4 第七章 油料 4 第八章 大豆 4 讨论
2008年月日教学1、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地位、特点目的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教1、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概念2、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学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内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容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2、作物栽培学的建立1、3、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与成就教学重点:教学重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点、难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点及教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列举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作物学方法栽培与作物栽培学、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区别,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作业、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思考题(讨论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题)、阅读材料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8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地位、特点 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1、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概念 2、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 1、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2、作物栽培学的建立 3、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 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列举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作物 栽培与作物栽培学、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区别,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8年月日教学1、了解农作物的起源和农作物的分类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目的第三节农作物的起源和分类教1、农作物的起源(自学)2、农作物的分类学第四节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内1、优质高产栽培2、可持续高产栽培容3、无公害农业生产4、设施栽培5、规范化、标准化栽培体系6、信息化栽培重点是农作物的分类,如何按照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生物学特性划分农作教学重物,掌握九大类别作物的典型特征。点、难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实际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培养学生动点及教脑能力。学方法作业、思考题1、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有哪些,那些作物在世界分布较广(讨论题)、阅2、栽培学的发展方向,举例说明读材料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8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农作物的起源和农作物的分类 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农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1、农作物的起源(自学) 2、农作物的分类 第四节 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1、优质高产栽培 2、可持续高产栽培 3、无公害农业生产 4、设施栽培 5、规范化、标准化栽培体系 6、信息化栽培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是农作物的分类,如何按照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生物学特性划分农作 物 ,掌握九大类别作物的典型特征。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实际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培养学生动 脑能力。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有哪些,那些作物在世界分布较广 2、栽培学的发展方向,举例说明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8年月日教学1、了解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目的2、了解作物作物品质的概念、分类教第五节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学1、作物产量的概念2、产量的构成因素内3、作物增产的潜力和如何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容4、作物的品质重点:1、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产量构教学重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补偿作用。3、源库理论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4、点、难作物产量的潜力和增产途径点及教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联系生产实际掌握作物产量形成的规律和提学方法高产量的途径,培养学生动脑能力。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作业、思考题2、举例说明某一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讨论题)、阅3、作物产量的潜力和增产途径读材料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08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2、了解作物作物品质的概念、分类 教 学 内 容 第五节 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 1、作物产量的概念 2、产量的构成因素 3、作物增产的潜力和如何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4、作物的品质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1、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产量构 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补偿作用。3、源库理论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4、 作物产量的潜力和增产途径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联系生产实际掌握作物产量形成的规律和提 高产量的途径,培养学生动脑能力。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某一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3、作物产量的潜力和增产途径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