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为公民的农民 千古沦桑话户籍/3 圈地饥渴症与s山m惧症”/1 心里既有“民”,眼中不唯“台”一评摄影集(麦客》/15 既非“道德经济”,亦非“理性农民一《传统中华帝国的约村 要落与乡村治理:,中与广东之比较)序/19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一中国与苏俄之比较论纲/21 摆脱“黄宗羲定律”,让农民掌握自己的命运/29 “定点帮扶不要搞成“首长工程”/39 “首长工程”的害处/42 豪强与酷吏之间:淮北现象再反思45 公正与诚信 为富不仁周正毅为仁难富孙大午一中国民营企业家的 艰难选择/51 “出口'新娘保证‘质量!"?/5 经济人”与道德的底线/58 以诚求信,为善必真/63 舆论监督与“有错推定”/6 公平转轨 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一闵凰卫视第84期世纪大讲堂/75 “长沙案例”国企改革的十字路口/87
实践自由 要M,不要N0年”/4 破解“卖方缺位”的悖论一国有资产如何公正地“退出?/% 减员增效”与“就业优先的辫证关系” 一国有资产“减值"妙诀/103 平常看待“商人当官”认真建设代议政治/06 坚守底线 人同此心同理取经何必上西天115 原始积累之敌与程序正义之友/8 自与公正的底线之上一罗尔斯,诺齐克与布迪巨三人祭15 前顾后” YG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与社会转型中的第部门/ 死在家里"还是“死在医院)我们时代的后现代题"?/1 实践自肉 共同体·社会大共同体一评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9 从“历史政论片到“武侠砍论片《英雄)与当代帝王剧 的走向/163 可贵的锋艺一序余杰《闪光石)/2 在常识的基础上思想一序黄钟(游手好闲地思想〉/176 实践自由一自由公共知识分子中的“圣定与神学家”/180
作为公的妹
作为公民的农民 千古沧桑活户籍 近代以前中外各国的传统社会中,缺少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权与迁徙自由都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权利只有在 近代化进程中,随着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臣民时代向公民时代、人身依 附于共同体的时代向独立人格的时代的演进,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 架构中才能确立。然而尽管如此,中外不同的传统中形成的人身依附的不 同方式仍然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多数前近代传统社会,包括中世纪西欧、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的 一些古文明中,村社、部落、宗芪宗教社团对人的束缚比较明显。如俄罗 斯过去农民外出首先要获得村社的批准,完成村社成员的各种义务才 能向领主与官厅申办手续。印度种姓制下的身份约束也是在村社中实现 的,村社规定各人依其种姓世袭其业,不得更易,更不得随意迁徙。 然而我国古代多数时代多数地区都缺少这样的村社传统。与上述古 文明相比,中国农民是“小农而不是村社员,种的是自家的或租来的 田地而不是村社份地,村社习惯”下的种姓式分工更属少见如果不考虑 朝廷对编户齐民的约束,他们对社区而言往是相当“自由”的:客行 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唐末诗人姚合描述的 达一情境,在中世纪西欧、俄罗斯或印度的村社世界里是不可设想的。古 代中华文明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很少村社束缚不无关系。 但是姚合见到的情境毕竟是唐末乱世朝廷力有不逮时的状况。通常 情况下中国传统农民是两种身份的重合:一方面相对于村社而言他们是 比欧洲印度传统农民更“自由”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更“散漫”)“小
实践自由 农,另一方面对朝廷而言他们又是役使如意的“编户齐民”,所谓士之 滨,莫非王臣”,专制王朝对他们的控制是欧俄、印传统农民无法想象的 编户就是编成户籍以严加管制,这本源于上古部落时代全民皆兵 的军营社会。早在西周时就有天子“料民于太原”(在大平原上编制臣民) 的事。当时军民-体,内丁互为表里,原则上“籍中有一户,等于军中有一 丁":但另一方面,部落族群毕竟是以血缘伦理为基础的“亲亲"组织,不是 科层化的军事行政体制。长者治家毕竟不同于强者治军,在“人各亲其亲, 长其长的时代,亲疏之别难免造成“我家长的家长不是我的家长,天子 的杈威因而相当有限。那时的人民倒真有点像前述的西欧、俄罗斯度 传统时代,上无中央集权,下无齐民编户人们主要依附于小型族群。 然而到了战国时代,军事至上强化极杈的需要在各国都导致了法家 政治,而实行强国弱民”利出一孔”的法家制度最力的秦国最后一统天 下,强者政治于是排挤了长者政治成分而普及于天下。在亲亲则别,爱私 则险,以别险为务则民已的法家思想指导下,秦朝→-方面强制分家,不许 族居,鼓励告亲,禁止容隐,造成爹亲娘亲不如权势亲的氛围。另一方面 “为户籍相伍,厉行连坐酰法,以吏为师,形成天大地大不如皇权大的 体制。于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亲”的族群社会变成了“编户齐民” 的军事行政帝国。而户籍制度成了帝国的基础。在这个制度下全国几乎成 了-座大军营,“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前”。“使 民无得擅徙",行间尢所选,迁徙无所人”。设计这套制度的商鞅本人后来 便直接领教了它的厉害:这个堂堂权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强人一且失 势,在秦境内即无地容身,连不开官府证明可以住一夜的旅店都找不到! 秦以后历代王朝,无不把“编户齐民”作为统治基础。汉代每年八月都 要按户比民,到时一县境内全部人不论穷乡髀壤,不分老弱病残都得 亲赴县衙,由县官依次根据“貌阅"(没有照相的年代用文字描述人的形 貌)核对每户口。两詈南北朝的“检定黄籍”“土断人户”,隋唐的“大索 貌阅”或日“团貌"之制宋代的五等版簿,金代的“通检推排,元代的括 户"和明代的“大军点户”,都是大规模的全国性户口检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