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热身语文试卷 命题人:文雪飞5.25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髓(sui) 屏弃(ping)吆喝yo 龙翔凤翥(zhu) B.淘汲i1) 湖沼(zhao) 嫣红yan) 倾箱倒箧(qje) C.蕴藉(jie) 顷刻(qing) 衔恨(xan) 不谙世事(an) D.荫庇(yin) 钦羡(qin) 踱步(du 砧声阵阵(zhar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A.摇曳愁丝恨虑腭骨众说纷纭 惊蛰蓬发垢面骷髅还老返童 C.襁褓老生常谈眩晕凝重扑拙 D.坦露感极滋零高邈张弛如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看似不以为然地从古诗词里“借”来的词语,却使诗作平添了几分古典气象, 但诗的情感意绪又是现代的,感觉很鲜活 B.我们正不遣余力地建设和谐社会。但何为“和谐”,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我看来 只有人心向背的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C.有想象力的人绝不肯在诗中滥用形容词,遇到不得已的情形,他们也只是轻描淡写 地用一两个字带过去,以免让读者的注意耗费在这种小的枝节上 D.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许多报纸杂志都连篇累牍地刊登大题人物专 访、报道、评论等文章宣传孙中山等先辈元勋的事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珍爱生命,重视健康,这是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更负责任的态度。 B.我们投入巨资将硬件设施和世界一流接轨,为您精彩呈现全新不同的健身体验。 C.这里的清净清静与惬意,保证能让您有自家的感觉 D.规范“健康为本,享受生活”的理念,将得到所有注重生活品质的品味人士的认可 5、将下面的语句组成一个段落,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天,全球化让地球成为一个村落,中国与世界已密不可分。 ②对民主共和的坚守,对政治体制的创新,对科技教育的注重,将是未来中华民族复兴 的必由之路。 ③他造就了历史的宏图,也留下了历史的深言 ④风云际会,大浪淘沙。 ⑤百年之后回望辛亥,民主、共和的理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⑥孙中山曾展望:“夫以四百兆苍生大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以发奋为雄,无敌于 天下 A.⑤④⑥③①②B.①④⑥③⑤②C.④⑥③⑤①②D.⑥③①⑤②④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幼年丧母,不久父亲娶了后母摩德斯通小姐。后来父亲又去世了 摩德斯通小姐把年仅⑩0岁的大卫送到摩德斯通—一格林伯公司做了苦力。(《大卫·科波菲
高三年级热身语文试卷 命题人:文雪飞 5.25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髓.(suǐ) 屏.弃(píng) 吆.喝(yāo) 龙翔凤翥.(zhù) B.淘汲.(jí) 湖沼.(zhǎo) 嫣.红(yān) 倾箱倒箧.(qiè) C.蕴藉.(jiè) 顷.刻(qīng) 衔.恨(xián) 不谙.世事(ān) D.荫.庇(yìn) 钦.羡(qīn) 踱.步(duó) 砧.声阵阵(zh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 A.摇曳 愁丝恨虑 腭骨 众说纷纭 B.惊蛰 蓬发垢面 骷髅 还老返童 C.襁褓 老生常谈 眩晕 凝重扑拙 D.坦露 感极滋零 高邈 张弛如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看似不以为然 ....地从古诗词里“借”来的词语,却使诗作平添了几分古典气象, 但诗的情感意绪又是现代的,感觉很鲜活。 B.我们正不遣余力地建设和谐社会。但何为“和谐”,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我看来, 只有人.心向背 ...的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C.有想象力的人绝不肯在诗中滥用形容词,遇到不得已的情形,他们也只是轻描淡写 .... 地用一两个字带过去,以免让读者的注意耗费在这种小的枝节上。 D.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许多报纸杂志都连篇累牍 ....地刊登大题人物专 访、报道、评论等文章宣传孙中山等先辈元勋的事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重视健康,这是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更负责任的态度。 B.我们投入巨资将硬件设施和世界一流接轨,为您精彩呈现全新不同的健身体验。 C.这里的清净清静与惬意,保证能让您有自家的感觉。 D.规范“健康为本,享受生活”的理念,将得到所有注重生活品质的品味人士的认可。 5、将下面的语句组成一个段落,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天,全球化让地球成为一个村落,中国与世界已密不可分。 ②对民主共和的坚守,对政治体制的创新,对科技教育的注重,将是未来中华民族复兴 的必由之路。 ③他造就了历史的宏图,也留下了历史的深言。 ④风云际会,大浪淘沙。 ⑤百年之后回望辛亥,民主、共和的理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⑥孙中山曾展望:“夫以四百兆苍生大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以发奋为雄,无敌于 天下。” A.⑤④⑥③①② B.①④⑥③⑤② C.④⑥③⑤①② D.⑥③①⑤②④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幼年丧母,不久父亲娶了后母摩德斯通小姐。后来父亲又去世了, 摩德斯通小姐把年仅 10 岁的大卫送到摩德斯通——格林伯公司做了苦力。(《大卫·科波菲
尔》) B.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因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 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家》) C.一天,宝玉偶然说了一句话惹怒了黛玉,二人便“生分”了。第二天傍晚,黛玉去 找宝玉,晴雯的心情不好,没有开门,黛玉以为是宝玉有意指派的,便更加生气了。(《红楼 梦 D.高老头很早就给两个女儿良好的教育;出嫁时又各给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 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阔太太。(《高老头》)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诸子论“富” 春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管仲曾任齐 国宰相,曾提出许多治国主张,这种“治国必先富民”的见解,也许是他为宰相亲身经历的 感受或经验之总结。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荀子富国》 这是说,要使国家富足的根本方法,在于节省国家行政费用,而使人民富裕起来。国家要把 节省的费用,用来改善民生。西汉政论家贾谊则说:“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新 书大政上》)这是说,统治者要把人民富裕安乐作为治国的功绩,把使人民贫困痛苦作为 为政的罪过。贾谊提出过许多治国主张,这里所说的是为政治国的标准。为政治国,千头万 绪,功过难评,但能否先使人民富裕安乐,这是检验为政者功过最重要的标准。管仲、荀子、 贾谊提出的“富民”思想主张,都强调了治国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民富”与“国富”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不能“民富”而“国穷”,也不能“民贫 而“国富″;既要“民富”,又要“国富"。在这方面,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有精辟 的见解。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都说:“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淮南子主 术训》)这是说,国家没有几年的积蓄,是说不上富国裕民的。但是,治理国家,却不能出 现国富民穷的局面。正如荀子所说:“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荀子富国》)这是说,田野荒芜而官仓粮足,百姓贫困而官仓财盈,这真正才是国家快 垮了。简言之,如果国富民穷,那么国家政权就要被人民推翻。舂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也说
尔》) B.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因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 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家》) C.一天,宝玉偶然说了一句话惹怒了黛玉,二人便“生分”了。第二天傍晚,黛玉去 找宝玉,晴雯的心情不好,没有开门,黛玉以为是宝玉有意指派的,便更加生气了。(《红楼 梦》) D.高老头很早就给两个女儿良好的教育;出嫁时又各给她们每人 80 万法郎的陪嫁, 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阔太太。(《高老头》)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诸子论“富” 春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管仲曾任齐 国宰相,曾提出许多治国主张,这种“治国必先富民”的见解,也许是他为宰相亲身经历的 感受或经验之总结。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荀子·富国》)。 这是说,要使国家富足的根本方法,在于节省国家行政费用,而使人民富裕起来。国家要把 节省的费用,用来改善民生。西汉政论家贾谊则说:“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新 书·大政上》)。这是说,统治者要把人民富裕安乐作为治国的功绩,把使人民贫困痛苦作为 为政的罪过。贾谊提出过许多治国主张,这里所说的是为政治国的标准。为政治国,千头万 绪,功过难评,但能否先使人民富裕安乐,这是检验为政者功过最重要的标准。管仲、荀子、 贾谊提出的“富民”思想主张,都强调了治国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民富”与“国富”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不能“民富”而“国穷”,也不能“民贫” 而“国富”;既要“民富”,又要“国富”。在这方面,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有精辟 的见解。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都说:“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淮南子·主 术训》)。这是说,国家没有几年的积蓄,是说不上富国裕民的。但是,治理国家,却不能出 现国富民穷的局面。正如荀子所说:“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荀子·富国》)。这是说,田野荒芜而官仓粮足,百姓贫困而官仓财盈,这真正才是国家快 垮了。简言之,如果国富民穷,那么国家政权就要被人民推翻。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也说: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篇》)即是说,老百姓富足 国君谁能不富足?老百姓不富足,国君谁能富足?这里所说的“君”,虽是指国君而不是国 家,但孔子同样是强调了富民的重要性。只有民富,君才能富;同样的道理,只有民富,才 能国富。 至于如何使民富而国也富呢?战国时期思想家慎子说:“善为国者,移谋身之心而谋国, 移富国之术而富民″(《慎子逸文》)。这是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把谋私利之心放到为国 家谋利上,把使国家富足的方法用在使百姓富足上。这样就可以做到“国富”和“民富 荀子、孔子、慎子等对于“民富”与“国富”的关系,都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 治理国家,要使人民先富起来,这样还不够,还要使国家也富起来,只有民富国富,社 会才能安定、和谐。同样,也只有社会和谐、安定,才能民富国富。管仲说:“治国常富, 而乱国必贫”(《管子治国》)这是说,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足,而动乱的国家必定贫穷。管 仲不愧为著名的政治家,他强调富民的同时,也强调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安定、和谐呢? 春秋时期思想家晏子说:“权有无,均贫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这是说,为政者, 治理国家的时候,要调节(权衡)富有者和不富者,要平均贫富。以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 是不要拉大贫富差距,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中也说:“公则天下 平(太平)"《吕氏春秋孝行览》中又说:“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这里所说 的“务本”,于今天来说,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是“务本"。只有这样 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才能民富国富。 (选自2011年1月19日《广州日报》,沈沧源 7、下列对“诸子论‘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引用了管仲、荀子等诸子的言论,论证了发家治富的理想和方 本文先由诸子论“富”的各种言论谈起,然后又论述了如何才能让社会安定、和谐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篇》)。即是说,老百姓富足, 国君谁能不富足?老百姓不富足,国君谁能富足?这里所说的“君”,虽是指国君而不是国 家,但孔子同样是强调了富民的重要性。只有民富,君才能富;同样的道理,只有民富,才 能国富。 至于如何使民富而国也富呢?战国时期思想家慎子说:“善为国者,移谋身之心而谋国, 移富国之术而富民”(《慎子·逸文》)。这是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把谋私利之心放到为国 家谋利上,把使国家富足的方法用在使百姓富足上。这样就可以做到“国富”和“民富”。 荀子、孔子、慎子等对于“民富”与“国富”的关系,都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 治理国家,要使人民先富起来,这样还不够,还要使国家也富起来,只有民富国富,社 会才能安定、和谐。同样,也只有社会和谐、安定,才能民富国富。管仲说:“治国常富, 而乱国必贫”(《管子·治国》)。这是说,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足,而动乱的国家必定贫穷。管 仲不愧为著名的政治家,他强调富民的同时,也强调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安定、和谐呢? 春秋时期思想家晏子说:“权有无,均贫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这是说,为政者, 治理国家的时候,要调节(权衡)富有者和不富者,要平均贫富。以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 是不要拉大贫富差距,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中也说:“公则天下 平(太平)。”《吕氏春秋·孝行览》中又说:“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这里所说 的“务本”,于今天来说,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是“务本”。只有这样, 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才能民富国富。 (选自 2011 年 1 月 19 日《广州日报》,沈沧源) 7、下列对“诸子论‘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引用了管仲、荀子等诸子的言论,论证了发家治富的理想和方 法。 B.本文先由诸子论“富”的各种言论谈起,然后又论述了如何才能让社会安定、和谐
C.管仲、荀子、贾谊这些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来“论富”,但都强调了治国要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 D.荀子在治国上有独到的见解,他以为要使国家富足,就要节省国家的行政费用,使 人民富裕起来。 8、下列关于“民富”与“国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民富”与“国富”的关系上,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有精辟的见解,对 后人很有启发。 B.“民富”与“国富”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不能“民富”而“国穷”,也不能“民贫 而“国富”。 C.淮南王刘安强调了“国富”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没有几年的积蓄,是说不上富国 裕民的 D.用孔子“只有民富,君才能富”的观点推而广之,可得到“只有民富,才能国富” 的哲理。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治理国家,只要使人民先富起来,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B.同时做到“国富”和“民富”并不是难事,我们只要按照思想家慎子说的去做就可 以了。 C.管仲以为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足,而动乱的国家必定贫穷,强调社会安定、和谐的重 要性。 D.社会要安定、和谐,不仅要“权有无,均贫富”,还要“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 本而后末”。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复鲁絜非书 姚鼐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 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 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 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 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 美者则其文如升初目如漬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润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追之鸣而入 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 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C.管仲、荀子、贾谊这些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来“论富”,但都强调了治国要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 D.荀子在治国上有独到的见解,他以为要使国家富足,就要节省国家的行政费用,使 人民富裕起来。 8、下列关于“民富”与“国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民富”与“国富”的关系上,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有精辟的见解,对 后人很有启发。 B.“民富”与“国富”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不能“民富”而“国穷”,也不能“民贫” 而“国富”。 C.淮南王刘安强调了“国富”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没有几年的积蓄,是说不上富国 裕民的。 D.用孔子“只有民富,君才能富”的观点推而广之,可得到“只有民富,才能国富” 的哲理。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治理国家,只要使人民先富起来,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B.同时做到“国富”和“民富”并不是难事,我们只要按照思想家慎子说的去做就可 以了。 C.管仲以为安定的国家常常富足,而动乱的国家必定贫穷,强调社会安定、和谐的重 要性。 D.社会要安定、和谐,不仅要“权有无,均贫富”,还要“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 本而后末”。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复鲁絜非书 姚鼐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 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 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 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 如金镠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 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 廖廓其于人也漻②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 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 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 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 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 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已者之长而时济之 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 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 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镠(iω:上等的黄金。②漻(iao):清深悠长。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崇山峻崖 崇:高大 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 C.必有一当 当:适当 D.殆近于二公焉 殆:大概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阴阳刚柔,其本二端 奚以知其然也 B.则品次亿万 险以远,则至者少 C.夫文之多变 夫晋,何厌之有 D.文之至者,通乎神明 相与枕藉乎舟中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 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B.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 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C.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 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D.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 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四、(28分) 13、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 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 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 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 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③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 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 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 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镠(liú):上等的黄金。②漻(liáo):清深悠长。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崇.山峻崖 崇:高大 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 孺子:读书人 C.必有一当. 当:适当 D.殆.近于二公焉 殆:大概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阴阳刚柔,其.本二端 奚以知其.然也 B.则.品次亿万 险以远,则.至者少 C.夫.文之多变 夫.晋,何厌之有 D.文之至者,通乎.神明 相与枕藉乎.舟中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 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B.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 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C.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 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D.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 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四、(28 分) 13、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