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技术 第一部分激光原理部分 第二部分激光技术部分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 第二章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第九章激光器件 第三章空心介质波导与谐振腔 第四章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第五章激光振荡特性 第六章激光放大特性 第七章激光振荡的半经典理论
激光原理与技术 第一部分 激光原理部分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空心介质波导与谐振腔 第二章 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第四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第五章 激光振荡特性 第六章 激光放大特性 第七章 激光振荡的半经典理论 第二部分 激光技术部分 第八章 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 第九章 激光器件
2.5方形镜共焦的自再现模 第一章激光的基本原理 2.6方形镜共焦腔的行波场 1相干性的光子描述 2.7圆形镜共焦腔 1.2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 2.8一般稳定球面腔模式特征 1.3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2.9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及特征参数 4光的自激振荡 2.10高斯光束q参数的变换规律 1.5激光的特性 2.11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 第二章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2.12高斯光束的自再现变换与稳定球面腔 2.1光腔理论的一般问题 2.13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2.2共轴球面的稳定性条件 2.14非稳腔的几何自再现波型 2.3开腔模式的物理概念和衍射理论分析方法 24平行平面腔模的迭代解法 2.15非稳腔的几何放大率和自再现波型的能量 损耗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1.1 相干性的光子描述 1.2 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 1.3 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1.4 光的自激振荡 1.5 激光的特性 第二章 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 2.1 光腔理论的一般问题 2.2 共轴球面的稳定性条件 2.3 开腔模式的物理概念和衍射理论分析方法 2.4 平行平面腔模的迭代解法 2.5 方形镜共焦的自再现模 2.6 方形镜共焦腔的行波场 2.7 圆形镜共焦腔 2.8 一般稳定球面腔模式特征 2.9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及特征参数 2.10 高斯光束q参数的变换规律 2.12 高斯光束的自再现变换与稳定球面腔 2.14 非稳腔的几何自再现波型 2.15非稳腔的几何放大率和自再现波型的能量 损耗 2.11 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 2.13 光束衍射倍率因子
第三章空心介质波导光谐振腔 第四章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3.1空心波导光谐振腔的构成和特征 4.1电介质的极化 3.2空心圆柱波导管中的本征模 42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简介 33圆波导本征模的传输常数和损耗特性43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 34空心矩形介质波导管中的本征模 4.4典型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3.5空心介质波导光谐振腔的反馈耦合损耗4.5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4.6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4.7综合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第三章 空心介质波导光谐振腔 3.1 空心波导光谐振腔的构成和特征 3.2 空心圆柱波导管中的本征模 3.3 圆波导本征模的传输常数和损耗特性 3.4 空心矩形介质波导管中的本征模 3.5 空心介质波导光谐振腔的反馈耦合损耗 第四章 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 4.1 电介质的极化 4.2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简介 4.3 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 4.4 典型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4.5 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4.6 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4.7 综合均匀加宽工作物质的增益系数
第五章激光振荡特性 第六章激光器的放大特性 5.1激光器的振荡阈值 6.1激光放大器的分类 5.2激光器的振荡模式 62均匀激励连续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5.3输出功率和能量 63纵向光均匀激励连续激光放大器 的增益特性 5.4弛豫振荡 6.4脉冲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5.5单模激光器的线宽极限 6.5放大的自发辐射(ASE) 5.6激光器的频率牵引 6.6光放大的噪声
第五章 激光振荡特性 5.1 激光器的振荡阈值 5.2 激光器的振荡模式 5.3 输出功率和能量 5.4 弛豫振荡 5.5 单模激光器的线宽极限 第六章 激光器的放大特性 6.1 激光放大器的分类 6.2 均匀激励连续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6.3 纵向光均匀激励连续激光放大器 的增益特性 6.4 脉冲激光放大器的增益特性 5.6 激光器的频率牵引 6.5 放大的自发辐射(ASE) 6.6 光放大的噪声
第七章激光振荡的半经典理论第八章激光器特性的控制和改善 7.1激光振荡的自洽方程组 8.1模式选择 7.2原子系统的电偶级距 8.2频率稳定 7.3密度距阵 83-Q调制 8.4注入锁定 8.5锁模
第七章 激光振荡的半经典理论 7.1 激光振荡的自洽方程组 7.2 原子系统的电偶级距 7.3 密度距阵 第八章 激光器特性的控制和改善 8.1 模式选择 8.2 频率稳定 8.3 Q调制 8.4 注入锁定 8.5 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