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正交偏光镜间的晶体光学性质 第一节正交偏光镜的装置及光学特点 是在单偏光镜的基础上 上偏光镜 加上上偏光镜,并使上 下偏光的振动方向相互 垂直。这样,在不放任何 矿片的情况下,视城应该 是黑的。如果不黑,表明 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 没有相互垂直,需要调整。 下偏光镜 正交偏光镜的装置及光学特点
第四章 正交偏光镜间的晶体光学性质 第一节正交偏光镜的装置及光学特点 是在单偏光镜的基础上, 加上上偏光镜,并使上、 下偏光的振动方向相互 垂直。这样,在不放任何 矿片的情况下,视域应该 是黑的。如果不黑,表明 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 没有相互垂直,需要调整
第二节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消光现象及消光位 1消光:矿物在正交偏光镜间呈现黑暗的现象。 矿物消光时,矿片的光率体圆半径与上、下偏 光的振动方向平行。 2全消光:转动物台360°,矿片的消光现象不改变。 成因:正交偏光镜间放置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光 轴以外的切片,不改变光波的振动方向,光波不能透 过上偏光镜
第二节 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消光现象及消光位 1 消光: 矿物在正交偏光镜间呈现黑暗的现象。 矿物消光时, 矿片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 光的振动方向平行。 2 全消光 :转动物台360° ,矿片的消光现象不改变。 成因: 正交偏光镜间放置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光 轴以外的切片,不改变光波的振动方向,光波不能透 过上偏光镜
全消光 四次消光 发生干涉 上偏光镜 上偏光镜 上偏光镜 PP PP P 下偏光镜 下偏光镜 下偏光镜 透出下偏光 进入矿片后 进入上偏光镜后
3四次消光:非灼质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切片,光率体 为椭圆,转动物台360°,光率体椭圆长、短半径与 上、下偏光振动方向AA、PP有四次平行的机会, 出现四次消光。 4消光位:非均质除垂直光以外的切片,在正交偏 光铙间处于消光附的位置。矿片在峭光位肘,其光 率体椭圆长、短半径必定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 AA、PP平行。消光位具体用消光角或者消光类型 表示
3 四次消光:非均质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切片,光率体 为椭圆,转动物台360° ,光率体椭圆长、短半径与 上、下偏光振动方向AA、PP有四次平行的机会, 出现四次消光。 4 消光位:非均质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切片,在正交偏 光镜间处于消光时的位置。矿片在消光位时,其光 率体椭圆长、短半径必定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 AA、PP平行。消光位具体用消光角或者消光类型 表示
第三节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干涉现象 非均质除垂直光粞以外的切片,在逍光位以外 的任何位置,其光率体椭圆长、短径与上、下偏光 振动方向(AA、PP)斜交。这枰,由下偏光镜透 出光波的振动方向平行PP,进入矿片后,就会发生 折射,分解形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种偏光。 由于这两种偏光的振动方向与上偏光的振动方向斜 交,当宅们进入上偏光饶肘,就会再度发生双折射 而分解形成四种偏光,但只有平行上偏光镜的两种 偏光可以透过上偏光镜(参见前图),并且具备了发 生干涉作用的条件,必将发生干涉作用
非均质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切片,在消光位以外 的任何位置,其光率体椭圆长、短半径与上、下偏光 振动方向(AA、PP)斜交。这样,由下偏光镜透 出光波的振动方向平行PP,进入矿片后,就会发生 双折射,分解形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种偏光。 由于这两种偏光的振动方向与上偏光的振动方向斜 交,当它们进入上偏光镜时,就会再度发生双折射 而分解形成四种偏光,但只有平行上偏光镜的两种 偏光可以透过上偏光镜(参见前图),并且具备了发 生干涉作用的条件,必将发生干涉作用。 ◼ 第三节 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干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