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板书: 我的母亲 胡适 严师 宽容隐忍 我/做人教育催 母亲 善待哥嫂家人 我”上学 让五叔认错 慈母 教学反思: 3、我的第一本书(总第6课时 牛汉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 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 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 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11 附板书: 我的母亲 胡 适 严师 宽容隐忍 我 做人教育催 母 亲 善待哥嫂 家人 “我”上学 让五叔认错 慈母 人慈温和 教学反思: 3、我的第一本书 (总第6课时) 牛 汉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 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 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 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 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 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12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 掺 脊 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知书识礼 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 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 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父子之情 感一命G[收位是本]={间学,友之间 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4.列夫·托尔斯泰(总第7——8课时) 茨威格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13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 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 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4.列夫•托尔斯泰 (总第7——8课时) 茨威格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 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 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査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 答。 导学提纲: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 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 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 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 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 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 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14 欣赏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 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 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 回答。 导学提纲: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 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 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 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 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 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 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 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2、推荐作业: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 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 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 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 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 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 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 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 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
15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 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2、推荐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最 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 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 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 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 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 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 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 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